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番她興致來了要調查沈郡主,林大人也隨她去。只要別鬧得過分,便是出了點事兒也無妨。至於王氏所言林大人也只當是聽了一個笑話, 根本不信。世上哪有這麼匪夷所思的事?應當只是恰好兩個人生得有些相似罷了,世上相似的人多了去了,也不至於每一對都有血緣關係。

  可王氏對此卻異乎尋常的執著。這些日子林大人在外辦事, 她便多番光顧沈記酒樓, 甚至有心同沈蒼雪交好。

  皇天不負有心人, 還真就被她查到了。

  原來這位沈郡主生父,便是當年名噪一時的沈神醫。

  十幾年前,泰安長公主生患重病,京中的太醫大夫都束手無策, 恰好神醫夫婦途徑京城,贈了一顆神藥, 救了長公主一命。

  先帝為了感激神醫,曾以太醫院院首的官銜賜與他, 望其留在京城替皇家效命。不過人家神醫不慕名利, 並不願意在京城多做逗留。

  原本是想立即立開的,不料沈夫人竟懷有身孕, 叫神醫不得不暫留京城,準備等沈夫人生下孩兒之後再回鄉。

  這還不止, 王氏又從許多陳年往事中翻出了蛛絲馬跡。當初她長姐生鄭意濃時, 也算是驚心動魄?是年也恰逢大旱, 京城外頭聚著不少流民, 後來流民組成叛黨, 一度破了城門。

  那會兒人人自危,誰也顧不得睡。

  她長姐又恰好拐有身孕, 最後不得不在逃難中生下了孩子,同她一道在寺廟中分娩的,還有一位大夫的娘子。那位娘子也是早產,一度危在旦夕,若不是她丈夫妙手回春,人就要交代在那裡了。

  生下女孩兒之後,那位夫人便昏迷過去了。

  她長姐也是託了那一對夫妻的福,才得以平安地誕下小女兒。

  可惜當初外頭傷亡的百姓實在太多,那位大夫照看過妻子之後便去救人了。他家娘子也因為生產傷了身,連床都下不來,每日多昏睡,長姐想要多問兩句都不能。

  後來,叛軍被平定,兩家人也分開了,等到長姐恢復了些準備道謝時,卻發現那對夫妻早已離開。巧得很,那位低調的大夫也姓名沈。

  這事兒,成了長姐的一大憾事。如今想來,應該就是那時弄錯了孩子。汝陽王府的鄭意濃原是沈神醫的孩子,而這位沈郡主,則是鄭家流落在外的骨肉!

  天哪,王氏豁然開朗。

  王氏日日來此,沈蒼雪又不是傻子,怎會看不出她別有用心?

  這日,在打發走了給韓攸說好話、妄圖成人之美的沈淮陽後,沈蒼雪叫住了王氏。

  二人遙遙相對,從面相上看,有種若有似無的相似感,相似的眉眼,只是沈蒼雪多了些堅忍,王氏又多許多高傲。

  王氏款款走來,停在沈蒼雪跟前,細細地望著對方。她們王家的女孩兒,都是一副好相貌,柳葉眉,桃花眼,光著相貌便足夠震懾人心的。

  她們才是一家人,汝陽王府的不過是鳩占鵲巢之輩。

  這麼一想,王氏便不自覺地拿出了長輩的慈愛:「蒼雪,可否借一步說話?」

  沈蒼雪挑眉,她們之間似乎還未熟稔到這個份兒上吧。不過她也想知道王氏葫蘆里究竟賣的什麼藥,遂沒有拒絕,引著她去了後頭庭院。

  王氏抽空打量了一下周圍。這酒樓後頭的庭院也算是別有洞天,裡頭被收拾得格外雅致,右側是一個葡萄架,下面擱著兩張躺椅。

  邊上的月桂樹下搭著一個鞦韆,下頭還有不少小孩玩的小玩意兒。

  看得出來,神醫一家並未怠慢王府的姑娘,否則,姐弟三人也不會毫無嫌隙,親如一家了。

  沈蒼雪示意王氏先坐下,親自給她斟了一盞茶。

  甭管對方究竟是什麼目的,跟她最近在酒樓裡頭花的卻都是真金白銀。若她不是別有所圖的話,也是一位極好的主顧。

  可惜了,沈蒼雪如今只盼著她不要說什麼讓自己過於為難的話。

  然而王氏一開口便讓沈蒼雪後悔自己今日招惹了她,王氏開門見山:

  「蒼雪,我是你姨母。」

  「……???」沈蒼雪迷惑了,這是什麼新的找茬方式,她從前怎麼沒聽過。

  她往身後看了兩眼,吳戚呢,吳戚去哪兒了?待會兒王氏若是胡攪蠻纏的話,不會沒人替她攆人吧?

  王氏不顧沈蒼雪的驚疑不定,一把握著沈蒼雪的手:「我知此事你難以接受,可這就是實情。倘若你不相信,我們可以立馬回京滴血驗親。」

  呵,沈蒼雪果斷抽回了自己的手:「先不說夫人所言乃無稽之談,即便真有血緣關係,滴血驗親也是不準的。」

  王氏一愣,滴血驗親向來被奉為圭臬,怎麼可能不准?

  王氏懵得太真實,沈蒼雪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解釋其中的不科學,只能道:「真的不准,夫人還是斷了這個念頭吧。」

  「那依你所言,就沒有別的法子了?」

  沈蒼雪只能說抱歉,辦法有,可如今做不到。

  王氏愣神良久,險些被她繞進去了,可她今日過來並非為了滴血驗親一事,而是為了讓沈蒼雪跟她一道回京。

  王氏重新抓回了重點,道:「即便滴血驗親不准,也總有證人能證明的,你只管跟我回去,待你這張臉出現在汝陽王府,甚至都不用查,你父母也該知道當年報錯孩子的真相。」

  這張臉同她長姐一模一樣,若說不是親生,誰都不信。<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