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安德烈斟酌著語氣:“Joan希望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就像心理治療的group session一樣, 有個互相療傷的作用。”
索尋狼吞虎咽地扒了一大口飯, 這會兒一邊聽他說話一邊咀嚼,嚼得一臉認真,仿佛嘴裡的不是食物,而是安德烈的想法。
“但我不相信群體的……東西。”安德烈說得很含糊, “有的人雖然接受了採訪, 但始終沒有勇氣跟媒體公開身份, 所以公開身份了的人在這種場合里會更受到讚揚一點,好像一種無形的指責……很複雜。而且,講完就是一起哭,然後Joan講了幾句很有力的話,大家再鼓掌……我不是嘲笑她們掉眼淚,也不是覺得她們喊的口號有什麼問題,我就是……”
索尋已經聽懂了:“你就是一個中國人。”
安德烈皺眉:“中國人其實更習慣在一群人里喊口號。”
“我是說你對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沒那麼舒服……這方面,很中國人。”索尋讓他氣笑了,“誰跟你說喊口號的事情,這種話你也敢說啊!”
安德烈張了張嘴,似乎還想關於喊口號這個問題再多說兩句,被索尋瞪了一眼。安德烈注意到索尋並沒有戴耳機,背景音也非常嘈雜,都是劇組裡的聲音。於是他抿了抿嘴,不談了。
“而且你也不是那種‘受害者’。”索尋補充。“不舒服的話,幹嘛還去倫敦啊?”
安德烈一副根本沒多想的語氣:“德卡斯又被捕了,我反正還得再做一次跟進採訪……Alex也想見一見我。”
畢竟德卡斯這次是因為“謀殺未遂”被捕,而他正是德卡斯要謀殺的對象。很多人都向他表達了慰問和欽佩之情,她們認為安德烈的經歷給他造成的創傷應該不亞於那些被騷擾甚至被強|暴的女孩們,所以他也是她們當中的一份子——安德烈不知道這是不是他身上“中國人”的一部分,說得好聽一點,算是一種黃土高坡人民的堅韌……就是他覺得反正沒有被弄死,後來也平安回去了,對他來講就沒那麼多“創傷”可言,就像一個人走在路上險些被車撞了,當時受點驚嚇,過了就好了。
安德烈也不知道這算是好事還是壞事,總之這種不可言說的心態也讓他有些無所適從。
至於葉蓮娜的故事,安德烈在上海的時候就已經跟Alex談過了。報導還沒出來,正好他在倫敦,Alex希望和他聊一聊。
索尋“嗯”了一聲,把吃完的盒飯蓋好,注意力已經轉移到了在對詞的辛祁和“老羅”身上,他倆不知道說到了什麼,正笑得開心。索尋張開嘴,醞釀了一下可以把這個電話掛掉了,就聽到對面突然傳來了一句:“哦……對了,Alex說他好像找到了葉蓮娜的後代。”
索尋一句話半路轉彎,險些咬到自己的舌頭:“……啥!”
“索導!”有人叫了一聲,索尋回過頭應了一聲:“馬上來!”
安德烈很知趣:“你先去忙吧。”
“怎麼回事?”
“還不知道,Alex說見面詳談。”安德烈又重複一遍,“你先去忙吧。”
索尋皺著眉頭猶豫了一下,他看起來很想責怪安德烈為什麼沒把這件事放在他們通話的第一句就說,但最後他也只能拋下一句“那你回來再說”,先把電話掛了。
但安德烈沒有馬上回來。
德卡斯再次被捕的消息見報以後,他被各大媒體請求採訪的電話淹沒,和在中國那時候的情形一樣,還有很多品牌想趁這個機會再跟他合作。當時安德烈覺得德卡斯未必會被一兩篇報導打倒,自己應該是無緣再回歐洲時尚圈了,也沒料到這個局面——但也不能說他完全料錯,當初跟他合作時間最長、私人感情最好的On se tutoi總監,就因為感覺被他在報導里的話掃射到,一個電話也沒有跟他打。有多事的人到安德烈這兒當耳報神,說Guillaume公開表達過對安德烈的不滿,而且說實話,對他不滿的品牌高層並不在少數。
安德烈對此只有沉默。他現在又沒有了經紀人,所有的事情只能自己處理,一時之間比索尋在片場還忙。他還是採取了跟在國內的時候一樣的態度,拒絕了所有的商業合作,不過答應了Brge英國刊的封面拍攝。一方面是因為那邊的主編是通過喻聞若來聯繫他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Brge是一線女刊,他一個男模上封面,也算是他職業生涯一個輝煌的終結——說到底,終究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無法免俗。
為了湊拍攝的行程,安德烈還要在倫敦多留一段時間。他們不是每天都有時間能通電話,但安德烈總會給他報備。在他見過Alex以後,第一時間給索尋講了情況。
為了做背景調查,Alex給幾個尋親組織都寫了信,輾轉聯繫到了比什凱克的的檔案館。正如安德烈擔心的那樣,靠“瑪爾梅多夫”這個名字找到的人跟葉蓮娜都對不上號,最終還是網際網路提供了線索。就在安德烈去倫敦的前兩天,Alex發在某個俄語論壇上的尋人帖有了回音,一個生活在德國的年輕人說,照片上的人很像他太祖父的姐妹。Alex跟他交換了郵箱,然後收到了一張手機拍的舊照片,上面是一張全家福,父母端坐在椅子上,三個孩子分別繞在他們身邊,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索尋狼吞虎咽地扒了一大口飯, 這會兒一邊聽他說話一邊咀嚼,嚼得一臉認真,仿佛嘴裡的不是食物,而是安德烈的想法。
“但我不相信群體的……東西。”安德烈說得很含糊, “有的人雖然接受了採訪, 但始終沒有勇氣跟媒體公開身份, 所以公開身份了的人在這種場合里會更受到讚揚一點,好像一種無形的指責……很複雜。而且,講完就是一起哭,然後Joan講了幾句很有力的話,大家再鼓掌……我不是嘲笑她們掉眼淚,也不是覺得她們喊的口號有什麼問題,我就是……”
索尋已經聽懂了:“你就是一個中國人。”
安德烈皺眉:“中國人其實更習慣在一群人里喊口號。”
“我是說你對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沒那麼舒服……這方面,很中國人。”索尋讓他氣笑了,“誰跟你說喊口號的事情,這種話你也敢說啊!”
安德烈張了張嘴,似乎還想關於喊口號這個問題再多說兩句,被索尋瞪了一眼。安德烈注意到索尋並沒有戴耳機,背景音也非常嘈雜,都是劇組裡的聲音。於是他抿了抿嘴,不談了。
“而且你也不是那種‘受害者’。”索尋補充。“不舒服的話,幹嘛還去倫敦啊?”
安德烈一副根本沒多想的語氣:“德卡斯又被捕了,我反正還得再做一次跟進採訪……Alex也想見一見我。”
畢竟德卡斯這次是因為“謀殺未遂”被捕,而他正是德卡斯要謀殺的對象。很多人都向他表達了慰問和欽佩之情,她們認為安德烈的經歷給他造成的創傷應該不亞於那些被騷擾甚至被強|暴的女孩們,所以他也是她們當中的一份子——安德烈不知道這是不是他身上“中國人”的一部分,說得好聽一點,算是一種黃土高坡人民的堅韌……就是他覺得反正沒有被弄死,後來也平安回去了,對他來講就沒那麼多“創傷”可言,就像一個人走在路上險些被車撞了,當時受點驚嚇,過了就好了。
安德烈也不知道這算是好事還是壞事,總之這種不可言說的心態也讓他有些無所適從。
至於葉蓮娜的故事,安德烈在上海的時候就已經跟Alex談過了。報導還沒出來,正好他在倫敦,Alex希望和他聊一聊。
索尋“嗯”了一聲,把吃完的盒飯蓋好,注意力已經轉移到了在對詞的辛祁和“老羅”身上,他倆不知道說到了什麼,正笑得開心。索尋張開嘴,醞釀了一下可以把這個電話掛掉了,就聽到對面突然傳來了一句:“哦……對了,Alex說他好像找到了葉蓮娜的後代。”
索尋一句話半路轉彎,險些咬到自己的舌頭:“……啥!”
“索導!”有人叫了一聲,索尋回過頭應了一聲:“馬上來!”
安德烈很知趣:“你先去忙吧。”
“怎麼回事?”
“還不知道,Alex說見面詳談。”安德烈又重複一遍,“你先去忙吧。”
索尋皺著眉頭猶豫了一下,他看起來很想責怪安德烈為什麼沒把這件事放在他們通話的第一句就說,但最後他也只能拋下一句“那你回來再說”,先把電話掛了。
但安德烈沒有馬上回來。
德卡斯再次被捕的消息見報以後,他被各大媒體請求採訪的電話淹沒,和在中國那時候的情形一樣,還有很多品牌想趁這個機會再跟他合作。當時安德烈覺得德卡斯未必會被一兩篇報導打倒,自己應該是無緣再回歐洲時尚圈了,也沒料到這個局面——但也不能說他完全料錯,當初跟他合作時間最長、私人感情最好的On se tutoi總監,就因為感覺被他在報導里的話掃射到,一個電話也沒有跟他打。有多事的人到安德烈這兒當耳報神,說Guillaume公開表達過對安德烈的不滿,而且說實話,對他不滿的品牌高層並不在少數。
安德烈對此只有沉默。他現在又沒有了經紀人,所有的事情只能自己處理,一時之間比索尋在片場還忙。他還是採取了跟在國內的時候一樣的態度,拒絕了所有的商業合作,不過答應了Brge英國刊的封面拍攝。一方面是因為那邊的主編是通過喻聞若來聯繫他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Brge是一線女刊,他一個男模上封面,也算是他職業生涯一個輝煌的終結——說到底,終究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無法免俗。
為了湊拍攝的行程,安德烈還要在倫敦多留一段時間。他們不是每天都有時間能通電話,但安德烈總會給他報備。在他見過Alex以後,第一時間給索尋講了情況。
為了做背景調查,Alex給幾個尋親組織都寫了信,輾轉聯繫到了比什凱克的的檔案館。正如安德烈擔心的那樣,靠“瑪爾梅多夫”這個名字找到的人跟葉蓮娜都對不上號,最終還是網際網路提供了線索。就在安德烈去倫敦的前兩天,Alex發在某個俄語論壇上的尋人帖有了回音,一個生活在德國的年輕人說,照片上的人很像他太祖父的姐妹。Alex跟他交換了郵箱,然後收到了一張手機拍的舊照片,上面是一張全家福,父母端坐在椅子上,三個孩子分別繞在他們身邊,兩個兒子,一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