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當初隨我父親流放去了江州,後來遇到大赦,那時候就想回京城來的,只是半路病倒了。

  又耽擱了幾年才回來。」姜暖說,「他如今倒還好,吃過苦,受過累,也就懂事了。

  我說幫他在京城謀個差事,他說不用了。說我要是願意就借給他些本錢,他自己做生意。

  也沒要太多,說是等賺了錢就還我。

  他的媳婦我也見過,是個本分正直的,有這麼個賢內助,我沒什麼不放心的。」

  「這麼聽著,的確是改好了。」岑雲初點點頭,「其實當初錯都在你父親和繼母身上,他們兩個心術不正,才會把孩子也養得歪心邪性。

  就像春君家的那兩個兄弟,如今不也改好了嗎?」

  「唉,我現在啊動不動就想以前的時候,有時候真覺得自己上了年紀。」姜暖忽然嘆氣,「弔唁明秀縣主的時候,我就想起咱們第一次到永賢郡王府去的情形。」

  「說起來那還是你第一次見霍公爺吧?」徐春君掩口而笑,「確切說是第一次看見他的臉。」

  姜暖臉一紅說:「可別提了,我第一次見到他就覺得害怕,板著一張臉,倒好像是誰欠了他的錢。」

  「不是誰欠了他的錢,而是他欠了你的錢。」岑雲初糾正,「否則怎麼會有三十六兩銀子買樁好姻緣的佳話呢?」

  姜暖的臉紅了,不好意思地笑,另外兩個人也笑。過去的事還歷歷在目,轉眼已經快二十年過去了。

  當年在永賢郡王府見第一面的人有很多都不在了。

  比如曾念,曾慈姐妹兩個,比如宗天保,還有孟喬、崔明珠……

  「宗家那個孩子也很大了吧?」岑雲初問。

  「比棗哥兒小一歲,是個很好的孩子。」姜暖說,「和宗天保簡直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我們這一路經歷了太多事了,」徐春君是一個不善於發感慨的人,可此時還是忍不住感嘆起來,「我那天在他姑姑梅家赴宴的時候也見到了那孩子,當時我就愣了一下。恍惚間好像多年前第一次看見宗家小侯爺。」

  往事一旦被提起,記憶也就立刻鮮活起來。

  她們三個人都是記性好的人,當年的事如在眼前。

  「快別提那些傷感的了,咱們三個如今還能在一起談笑風生,這就比什麼都值得慶幸了。」岑雲初笑著望向遠處那群孩子。

  孩子們的笑鬧聲驅散了三人心頭的傷感。

  第605章 出征

  昭成二十一年二月,伴著第一聲春雷,太平多年的邊疆起了烽煙。

  突厥部落聯合韃靼,以八萬騎兵進犯北疆。

  消息傳來,大夏朝野皆驚。

  一番商議後,定北公霍恬被任命為總帥。

  東鄉侯柯望忱也主動請纓,隨軍出征。

  臨行前,岑雲初宣柯望忱進宮。

  岑雲初自是不放心,問他:「柯老將軍只有你這一個兒子,如今你到邊境去征戰,他豈有不擔心的?」

  「娘娘放心,我父親自己便是武將,他知道身為武將最要緊的就是為國盡忠。

  況且我雖不在家,自有人照應他。我沒有什麼不放心的。」柯望忱說。

  「這次敵人來勢洶洶,你還從未到邊疆去過,到了那裡千萬小心在意,不可托大。」岑雲初知道柯望忱打定了主意,是不可能讓他留下來的。

  「皇后的娘家人,除了我都是文臣。」柯望忱說,「我去邊疆立了戰功,娘娘將來才更有倚靠。」

  柯望忱不是為了自己,他只想要岑雲初的地位更加穩固。

  岑雲初咬了咬牙,把湧上來的淚水咽回去。

  緩了緩才開口:「那好,你千萬多保重。遇事先和霍公爺商量,不要自作主張。

  家中的老小不必擔心,自有我來照應。」

  柯望忱和嘉銘郡主已有兩子一女,最大的也才六歲。

  他一走,家中老幼便沒了主心骨。

  所幸岳丈一家都在京城,還有岑雲初,自會替他照顧著。

  此時姜暖也在家中給霍恬收拾行裝。

  這已經是霍恬第三次出征了,姜暖心中雖然難捨,可也知道國大於家,不肯顯出傷感的神色。

  三個兒子在一旁站著,比平時都要安靜。

  「你都收拾了好幾天了,快歇歇吧!東西也裝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讓下人們來做。」霍恬輕輕拉住姜暖的胳膊說。

  「你出門哪一次不是我親自收拾?但有一點兒不經我的手,我也不放心的。」姜暖笑了笑,語氣格外溫柔,「外頭不比家裡,帶得齊全些總沒毛病。

  況且這個時候邊疆還是冰天雪地,要到五月才見青草。

  何況這一場仗打下來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呢,快的話也要半年。

  所有的東西我都備了三份以上,每個箱子最上頭都用紙寫好了裡頭都有什麼,免得翻亂了。

  你是個不知道心疼自己的,那膏藥我給你帶了兩箱子。有舊傷的地方記得多敷幾次。」

  霍恬看著姜暖,心中湧起難捨。

  在他的心裡,姜暖永遠都是那個在獅子橋頭救急於他的小姑娘。

  結髮十餘年來,他們夫妻兩個甚至連臉都不曾紅過。

  「我不在家,你們三個要好好孝順母親。」霍恬看著三個兒子說,「凡是母親不許你們做的,你們都不准做。誰要是違背了,等我回來必然是不依的。」<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