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頁
他摸了摸下巴,“怕扎著他。”
“再說,親你就夠了。”
“什麼?”
她有些不解。
卻見他一笑,道,“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你而起,由你帶來。”
你就是我的全部。
她微怔,而後,滿足的笑了起來。
“你也是我的全部。”
她道。
而此時懷中的小人兒,黑亮中透著金色的眸子映出父母二人相互依偎的影子。
他們也是他的全部啊。
(正文完結)
第一百二十一章 番外一 許她一世安穩(衛離重生)
春末的傍晚, 鄉道上遠遠駛來一駕馬車。
待馬車走得近了, 眾人才發現,那趕車的,是個兩鬢斑白的男子,看樣子, 應有五十多歲。
除他以外,馬車上再沒其他人。
前面是個岔路口, 兩條大路,各通一邊,那男子似乎是新來的,不太熟悉路,遂將馬車停下, 來到路邊的茶攤上詢問店家。
而待弄清自己即將要去的方向之後, 他也沒再多停留,客氣的給了店家幾個銅板當做問路的費用,便繼續坐上馬車, 往前走了。
近來少雨, 天氣乾燥,那車速雖沒多快, 依然難免揚起了塵土。
不過路邊的店家早已習慣, 並未抱怨什麼。
此時乃是建昌八年, 沒人知道,方才那問路的男人,乃是當今皇后娘娘的繼父, 本朝赫赫有名的鎮國公,衛離。
~~
算來,衛離只在當年跟隨今上由涼州返京時,來過一次九雲山,且那時還有拂清帶路,如今孩子們都在京城安好,唯有他一人趕來,不熟悉路,也在常理之中。
一路問過無數次路,從春末走到了夏初,衛離終於到了他的目的地,九雲山。
這裡是拂清長大的地方,亦埋葬著他此生唯一的妻,阿芸。
他曾在她墳前許諾,等安頓好孩子,便來陪她。
如今,帝後恩愛,已經育有兩子一女;兒子俊安也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室,所以,該是他兌現諾言的時候了。
他在京中交代好一切,便獨自駕著車出了門,孩子們當然曾竭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幾番勸說之後,也終於無奈的由他去了。
此時已是初夏,九雲山早已重複蔥蘢。
但年新帝登基,京中安穩之後,拂清安排了人在此處,定期清掃師父的住處,以及阿娘的墳塋,因此待衛離到時,周遭並無雜亂。
他交代了一聲,叫守墓的人不必再來,隨後卻自己動手,在一旁搭了一間木屋。
畢竟年紀大了,干起活來不若年輕時那般效率高。
不過無妨,他不缺時間,每日慢悠悠的忙活,累了,就坐在墳前與阿芸說說話,再喝兩口山泉,等有力氣了,再起來接著干。
日子天天過去,盛夏的時候,木屋終於完工,他不用再睡帳子了。
他每日過著最簡單的生活,在屋子旁開墾了一片農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如當年出征前,與她商議好的那般,隱居田園,養兒育女,攜手度過一生。
時光若山前的流水,不停的過去,春夏秋冬,從不停歇。
眼看著那獨居在木屋中的人發須全白,一日老過一日。
終於在某天,他閉上眼,溘然長逝。
這輩子的一切就都結束了。
而待再睜眼,他竟回到了少年時。
原來是上天憐他情痴,給了他機會,叫他重新活過一回。
反應過來後,他不再耽擱,立刻收拾東西,離開了早已只剩自己的家,奔赴江南。
~~
整個村子裡,就數阿芸家最窮。
小丫頭的命不太好,生母早逝,爹又娶了個後娘,哪知沒過幾年,爹也沒了,家裡只剩了後娘,後娘所生的弟弟,還有她。
爹還在的時候,後娘就待她不好,現如今家裡沒了人管,就更不用說了。
眼看著她如今都已經十四,卻連一件新衣裳都沒穿過,她每日起早貪黑,繡花織布,換來的錢卻全都進了後娘的口袋,眼睜睜的看著後娘與弟弟好吃好穿,自己只能吃剩的,穿舊的。
小丫頭性子又軟,從小在後娘的淫威下長大,素來不敢爭不敢搶,只能默默承受,甚至習以為常。
不過儘管如此,仍不妨礙她長成村里最好看的姑娘。
小姑娘隨了生母,一雙水靈靈的杏核眼,皮膚又細又白。
如果不是她後娘太勢力貪財,上門提親的人一定不少。
可十里八鄉都知她後娘的名聲,生怕娶了她,會被她娘家連累,因此眼看年紀相仿的姑娘們都訂了親事,她卻鮮少有人問津。
——縱使有那麼幾個打聽的,也被她後娘獅子大開口的彩禮錢給嚇跑了。
鄉鄰們背地裡無不唾棄,罵後娘黑心,也有等著看笑話的,說她再這麼耽誤下去,水靈靈的小丫頭被拖成老姑娘,到時候怕是倒貼都沒人要……
但後娘卻渾不在意,就憑阿芸這幅樣貌,就算賣到大戶人家做丫鬟小妾,也能撈不少錢,怎麼會砸到手裡呢!
村裡有人知道了後娘的打算,悄悄告訴了阿芸,勸她早些想想辦法,不然真要被後娘賣了,掉進火坑。
可小姑娘卻只知道哭,她們家是外來戶,爹娘都死了,舉目無親,還有誰能來救她?
“再說,親你就夠了。”
“什麼?”
她有些不解。
卻見他一笑,道,“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你而起,由你帶來。”
你就是我的全部。
她微怔,而後,滿足的笑了起來。
“你也是我的全部。”
她道。
而此時懷中的小人兒,黑亮中透著金色的眸子映出父母二人相互依偎的影子。
他們也是他的全部啊。
(正文完結)
第一百二十一章 番外一 許她一世安穩(衛離重生)
春末的傍晚, 鄉道上遠遠駛來一駕馬車。
待馬車走得近了, 眾人才發現,那趕車的,是個兩鬢斑白的男子,看樣子, 應有五十多歲。
除他以外,馬車上再沒其他人。
前面是個岔路口, 兩條大路,各通一邊,那男子似乎是新來的,不太熟悉路,遂將馬車停下, 來到路邊的茶攤上詢問店家。
而待弄清自己即將要去的方向之後, 他也沒再多停留,客氣的給了店家幾個銅板當做問路的費用,便繼續坐上馬車, 往前走了。
近來少雨, 天氣乾燥,那車速雖沒多快, 依然難免揚起了塵土。
不過路邊的店家早已習慣, 並未抱怨什麼。
此時乃是建昌八年, 沒人知道,方才那問路的男人,乃是當今皇后娘娘的繼父, 本朝赫赫有名的鎮國公,衛離。
~~
算來,衛離只在當年跟隨今上由涼州返京時,來過一次九雲山,且那時還有拂清帶路,如今孩子們都在京城安好,唯有他一人趕來,不熟悉路,也在常理之中。
一路問過無數次路,從春末走到了夏初,衛離終於到了他的目的地,九雲山。
這裡是拂清長大的地方,亦埋葬著他此生唯一的妻,阿芸。
他曾在她墳前許諾,等安頓好孩子,便來陪她。
如今,帝後恩愛,已經育有兩子一女;兒子俊安也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室,所以,該是他兌現諾言的時候了。
他在京中交代好一切,便獨自駕著車出了門,孩子們當然曾竭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幾番勸說之後,也終於無奈的由他去了。
此時已是初夏,九雲山早已重複蔥蘢。
但年新帝登基,京中安穩之後,拂清安排了人在此處,定期清掃師父的住處,以及阿娘的墳塋,因此待衛離到時,周遭並無雜亂。
他交代了一聲,叫守墓的人不必再來,隨後卻自己動手,在一旁搭了一間木屋。
畢竟年紀大了,干起活來不若年輕時那般效率高。
不過無妨,他不缺時間,每日慢悠悠的忙活,累了,就坐在墳前與阿芸說說話,再喝兩口山泉,等有力氣了,再起來接著干。
日子天天過去,盛夏的時候,木屋終於完工,他不用再睡帳子了。
他每日過著最簡單的生活,在屋子旁開墾了一片農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如當年出征前,與她商議好的那般,隱居田園,養兒育女,攜手度過一生。
時光若山前的流水,不停的過去,春夏秋冬,從不停歇。
眼看著那獨居在木屋中的人發須全白,一日老過一日。
終於在某天,他閉上眼,溘然長逝。
這輩子的一切就都結束了。
而待再睜眼,他竟回到了少年時。
原來是上天憐他情痴,給了他機會,叫他重新活過一回。
反應過來後,他不再耽擱,立刻收拾東西,離開了早已只剩自己的家,奔赴江南。
~~
整個村子裡,就數阿芸家最窮。
小丫頭的命不太好,生母早逝,爹又娶了個後娘,哪知沒過幾年,爹也沒了,家裡只剩了後娘,後娘所生的弟弟,還有她。
爹還在的時候,後娘就待她不好,現如今家裡沒了人管,就更不用說了。
眼看著她如今都已經十四,卻連一件新衣裳都沒穿過,她每日起早貪黑,繡花織布,換來的錢卻全都進了後娘的口袋,眼睜睜的看著後娘與弟弟好吃好穿,自己只能吃剩的,穿舊的。
小丫頭性子又軟,從小在後娘的淫威下長大,素來不敢爭不敢搶,只能默默承受,甚至習以為常。
不過儘管如此,仍不妨礙她長成村里最好看的姑娘。
小姑娘隨了生母,一雙水靈靈的杏核眼,皮膚又細又白。
如果不是她後娘太勢力貪財,上門提親的人一定不少。
可十里八鄉都知她後娘的名聲,生怕娶了她,會被她娘家連累,因此眼看年紀相仿的姑娘們都訂了親事,她卻鮮少有人問津。
——縱使有那麼幾個打聽的,也被她後娘獅子大開口的彩禮錢給嚇跑了。
鄉鄰們背地裡無不唾棄,罵後娘黑心,也有等著看笑話的,說她再這麼耽誤下去,水靈靈的小丫頭被拖成老姑娘,到時候怕是倒貼都沒人要……
但後娘卻渾不在意,就憑阿芸這幅樣貌,就算賣到大戶人家做丫鬟小妾,也能撈不少錢,怎麼會砸到手裡呢!
村裡有人知道了後娘的打算,悄悄告訴了阿芸,勸她早些想想辦法,不然真要被後娘賣了,掉進火坑。
可小姑娘卻只知道哭,她們家是外來戶,爹娘都死了,舉目無親,還有誰能來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