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瑀聞言卻搖了搖頭,“他畢竟是主帥,那些手下拼死也會先保住他的,依兒臣看,此事可能性並不大。”

  卻見皇后笑了一下,道,“有道是事在人為,不去試一試,怎麼能知道呢?”

  ~~

  相較於戰火驟起的邊關,以及人心惶惶的京城,與世隔絕的九雲山,卻安靜的不像話。

  抄了好一陣的經書過後,拂清似乎比先前好了許多。

  至少,關於內心的愧疚,師父未再聽她說起過。

  師徒二人在山頂研經製藥,又或是教習劍法,日子看來如過去一樣平靜。

  眼看著山中樹木由綠轉黃,察覺到風中涼意一日甚於一日,拂清這才知道,秋天已至。

  掐指一算,她竟已離開京城半年多了。

  其實夢中的那個人還是會出現,不過她漸漸適應,不再大驚小怪了。

  她在心間自欺欺人般的告訴自己,蕭鈞或許就是一位最為熟悉的友人,偶爾夢見,並不算什麼,時間一長,她便沒什麼了。

  反正只要她不說,別人也不會知道,至此天各一方,他更不會知道的。

  ……

  日子還是一如從前,眼看秋意漸濃,為提早籌謀,她挑了一日下山,趕了山下鎮子上的大集,採買了好些過冬物資,以備那日大雪封山,她與師父的不時之需。

  臨到中午,她採辦完畢,準備在山下吃個面,回到山上去。

  因著今日是大集,麵館里的人也較平時多些,眾人各自談論著什麼,環境有些嘈雜。

  她無心理會,只專心等著自己的素麵。

  很快,店家就把熱氣騰騰的素麵送了上來,她拿起筷子,正要來吃,卻無意聽見了,鄰桌上談論的話題——

  “聽說西北戰事愈發吃緊,不止北狄,連匈戎也摻和了進來,這般蠻子來勢洶洶,連寧王都親自上陣殺敵了……”

  被這話中的“寧王”二字一下戳中了耳朵,拂清一時顧不得吃麵,不由自主的凝神聽了起來。

  卻聽另一人附和道,“誰說不是!這些蠻人也太可恨了,兩面夾擊,便是再神勇的人也不好應對,今早我還聽見說,寧王帥軍深入腹地,卻不幸中了圈套,已經十餘天沒有音訊,也不知此番是吉是凶……”

  寧王……中圈套……十餘天沒有音訊,不知吉凶……

  將這些話聽到耳中,拂清徹底怔住了。

  第七十五章

  從聽到蕭鈞封號的那一刻起, 拂清心間忽然大亂。

  怎麼會這樣?

  原以為別過之後各自安好, 怎麼仿佛只是轉眼的功夫, 他就面臨險境了?

  可嘆山上實在寂靜,如果不是她今日下山,竟然還要對此一無所知……

  她頓了頓, 還想知道更多的消息, 便忙問那兩人, “這消息可確切嗎?好端端的,寧王怎麼會中圈套呢?”

  那兩人原本也都是道聽來的消息,知道的並沒多詳細, 但此時見她面容清麗, 不由得賣弄之心頓起,面色嚴謹的點頭道,“京中傳來的消息,自然確切, 聽聞宮中陛下還因此連召大臣議事, 事態十分嚴重。”

  “要知道那寧王再神勇, 蠻族兩面夾擊,也是沒有辦法的, 陛下雖有增兵馳援, 但趕到還需時日, 況且那匈戎人向來狡猾善戰, 便是當年衛大將軍還在時, 也沒能把他們怎麼樣, 加之現在寧王畢竟還年輕,今次能不能凱旋,恐怕要看運氣了。”

  “不錯不錯,話說陛下也是難得,竟捨得將長子送去戰場,若是此次凶多吉少,可怎麼辦?”

  ……

  原本心裡就急,眼下再將這些話聽進耳中,拂清徹底沒了吃麵的心思。

  她取了兩個銅錢擱在桌上,而後,便起身出了麵館。

  一路滿懷心事,她甚至不知自己是如何回到山上的。

  畢竟上山還需花費時間,她午後離開市集,待走回山頂院中,已是下午。

  頭頂那秋天的日頭,已經開始西斜。

  師父在房中閉門讀經,她不敢打擾,將採買回的東西擱好,又去洗漱一番,沒過多久,就要煮晚飯了。

  雖然中午也沒吃,但她此時並沒什麼胃口,簡單煮了些粥,準備了些小菜,先送去師父房中,再自己隨意吃了兩口,而後,也回了房。

  時間還早,可心裡裝著事,經書也讀不下,她只好又從房中出來,鬼使神差的,去書房找了一張破舊的輿圖,拿回房中查看。

  這輿圖是師父早年收藏的,因著年代久遠,上頭的字跡都已經不怎麼清晰,昏黃的油燈底下,她仔細辨認著,終於找到了涼州所在。

  原來那裡竟是那麼遠。

  而且涼州之外,戈壁大漠又連著雪山,而雪山之外,便是那匈戎蠻族的領地了。

  此時單看輿圖,她也能知曉,那裡地勢複雜且荒涼,加之此時已經深秋,邊關冷的又早,沒準早已是大雪茫茫了。

  如此一來,他……他果真可以平安突出重圍嗎?

  雖然宣和帝派了援兵,可戰場之上,分秒必爭,稍有耽誤,那後果可是不堪設想。

  思及這些,拂清心間頓時又沉了下來。

  此前曾困擾她許久的那些內疚感,一下重又堆了上來。

  油燈漸漸暗了,她放下已經看不清的輿圖,凝眉躺在床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