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頁
正說著,鎮遠侯已大步進了正堂,看到還站著的劉炘主僕二人,蹙眉道:「怎麼不讓孩子坐下?」
鎮遠侯夫人一聽這話就來氣,但今天不想讓外人看笑話,硬生生忍住了將要出口的怨言。
世子夫人忙吩咐人去搬杌子,鎮遠侯就招手道:「炘哥兒坐祖父身邊來。」
這個孩子自打出生,還是第一次來侯府,也是因他出生,他才將他和他母親的名字正式記入族譜。
兒子不願回來,連帶孫子也見不著。
說來他並不缺子孫,侯府里子孫繁茂,個個喝金咽銀長大,沒有哪個孩子像這個孩子一樣,從未享過侯府的一分一毫……然小小年紀的他,看上去卻已經氣度不凡。
他想起他的母親,想起他這條命還是被他母親所救,更知道他母親師承來歷……越想越覺得愧疚於他們一家,不該拖到現如今的。
鎮遠侯閉了閉眼睛,不讓自己再去想更多,對眼前這個孩子,更添幾乎憐惜與喜愛。
更何況這孩子確實被他們夫妻教的很好。
看出侯爺看向劉炘的目光中帶有不淺的喜愛之情,鎮遠侯夫人心中十分不喜,似有若無的哼的一聲,挑刺道:「你爹娘怎麼不來?派你一個小孩子過來是怎麼回事?」
這話一出,鎮遠侯臉都青了,看向鎮遠侯夫人,強忍怒火道:「你是聾了嗎?炘哥兒來前我就說過,他母親受詔入宮給陛下看診去了!老四陪著她一起!」
鎮遠侯夫人第二次被這麼下臉,還是當著外人的面,臉色同樣十分難看,更難堪,心頭一陣惱火,強詞奪理道:「侯爺跟誰說的?反正我是沒聽見。」
那你是真聾了!
鎮遠侯氣得怒目圓瞪,卻不想在剛見面的小孫子面前失了最後的風度和體面,直接站起身,牽起劉炘道:「炘哥兒隨祖父去前院。」
「是,祖父。」
劉炘乖乖應聲,又不失禮儀的向鎮遠侯夫人告辭,隨後跟著鎮遠侯出去。
樂澄落在最後,似笑非笑看了眼鎮遠侯夫人,手中長劍劍鞘往地上一震,聲音不大,卻嚇了堂中所有人一大跳,都以為她這是一言不發要動手?!
沒想到,等回過神來,那丫頭的身影已經消失在堂中,而她剛剛用劍鞘震過的地方,卻出現一個深坑裂痕。
所有人都張大嘴巴,雙目圓瞪,一副震驚至極模樣。
鎮遠侯夫人更是氣得渾身發抖,直罵:「豈有此理!鄉野女人養出來的鄉野丫頭!」
其他人沒一個敢搭她這話的,包括最得她心的世子夫人。這個事,呃,怎麼說呢,莫名覺得有點爽是怎麼回事?
不過,好個厲害丫頭啊!
他們這好歹是武將出身的鎮遠侯府,便是不懂功夫,也知道這種事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之前還不覺得,這會都不禁對那個素未謀面,傳聞中出身鄉野,是個醫女的四弟妹生起了幾分好奇。
真不知她是個怎樣的人?
之前只聽侯爺提過一言半語,說她師承一位隱世神醫,醫術極高明,救過侯爺性命,也救過許多人。有神醫之名,名聲早已蓋過她師父。
這些年關於她的許多事,他們都只聽聞過卻完全想像不出。
這麼多年過去,老四一直沒有回來過,都猜他這是在外面過得不好,沒臉回來。
可今日見過他們的長子劉炘,這種想法就有些動搖了。
不管是從氣勢氣質氣度,還是從衣著裝扮上,劉炘都不輸侯府子弟。
眾人想想,心裡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侯夫人心情極差,不耐煩見人,通通打發出去,只留下說話中聽的世子夫人安慰鎮遠侯夫人。
二夫人和三夫人兩人結伴出去後,邊慢慢走著,邊悄悄議論這事。
「……不知這位四弟妹可好相處?」三夫人略顯憂心的道。
二夫人瞥了她一眼,「好不好相處是次要的,你應該問,老四兩口子會不會留在侯府?」
三夫人低頭抿嘴笑,「二嫂說得是,只是這留不留,咱們也不知道……」
「……聖旨……夫人……宮裡來聖旨了!」
正說著話,半路上就見二門處當值的一個婆子急匆匆的奔進來,因為跑得急,差點就撞上兩位夫人。
婆子趕不及朝兩人請罪,趔趄著往正房去報信。
二夫人和三夫人停下腳步,互相對視了一眼,心中同時湧出一股濃濃的不好預感來。
要去接旨,來不及回去換大衣裳了,讓下人趕緊給她們整理整理衣冠,就跟著從正房裡,急匆匆扶著鎮遠侯夫人出來的世子夫人一起往前院去接旨。
一通忙亂後,接了旨。不大會兒功夫,鎮遠侯世子含笑送走傳旨的太監,抹了把額頭上的汗珠,把帕子丟給隨從,趕緊往回走。
誰能想到,任性拋下一切離家出走十年之久的四弟,竟娶了這樣一個能耐女人!
進宮一趟就治好了陛下的頑疾,獻策醫著良方,陛下身康體健,神清氣爽,遂龍顏大悅,下旨冊封她為郡君,還恩封其子劉炘為郡公,且是有永業田的實封。
簡直不可思議!
鎮遠侯世子已經當了三十多年世子,老子還活得好好的,身子骨挺康健,他三、五、十年內是別想轉正當家做主了。
一日不轉正,這鎮遠侯府里的一切就都還是老侯爺爹做主,他是半點都沾不上。<hr>
鎮遠侯夫人一聽這話就來氣,但今天不想讓外人看笑話,硬生生忍住了將要出口的怨言。
世子夫人忙吩咐人去搬杌子,鎮遠侯就招手道:「炘哥兒坐祖父身邊來。」
這個孩子自打出生,還是第一次來侯府,也是因他出生,他才將他和他母親的名字正式記入族譜。
兒子不願回來,連帶孫子也見不著。
說來他並不缺子孫,侯府里子孫繁茂,個個喝金咽銀長大,沒有哪個孩子像這個孩子一樣,從未享過侯府的一分一毫……然小小年紀的他,看上去卻已經氣度不凡。
他想起他的母親,想起他這條命還是被他母親所救,更知道他母親師承來歷……越想越覺得愧疚於他們一家,不該拖到現如今的。
鎮遠侯閉了閉眼睛,不讓自己再去想更多,對眼前這個孩子,更添幾乎憐惜與喜愛。
更何況這孩子確實被他們夫妻教的很好。
看出侯爺看向劉炘的目光中帶有不淺的喜愛之情,鎮遠侯夫人心中十分不喜,似有若無的哼的一聲,挑刺道:「你爹娘怎麼不來?派你一個小孩子過來是怎麼回事?」
這話一出,鎮遠侯臉都青了,看向鎮遠侯夫人,強忍怒火道:「你是聾了嗎?炘哥兒來前我就說過,他母親受詔入宮給陛下看診去了!老四陪著她一起!」
鎮遠侯夫人第二次被這麼下臉,還是當著外人的面,臉色同樣十分難看,更難堪,心頭一陣惱火,強詞奪理道:「侯爺跟誰說的?反正我是沒聽見。」
那你是真聾了!
鎮遠侯氣得怒目圓瞪,卻不想在剛見面的小孫子面前失了最後的風度和體面,直接站起身,牽起劉炘道:「炘哥兒隨祖父去前院。」
「是,祖父。」
劉炘乖乖應聲,又不失禮儀的向鎮遠侯夫人告辭,隨後跟著鎮遠侯出去。
樂澄落在最後,似笑非笑看了眼鎮遠侯夫人,手中長劍劍鞘往地上一震,聲音不大,卻嚇了堂中所有人一大跳,都以為她這是一言不發要動手?!
沒想到,等回過神來,那丫頭的身影已經消失在堂中,而她剛剛用劍鞘震過的地方,卻出現一個深坑裂痕。
所有人都張大嘴巴,雙目圓瞪,一副震驚至極模樣。
鎮遠侯夫人更是氣得渾身發抖,直罵:「豈有此理!鄉野女人養出來的鄉野丫頭!」
其他人沒一個敢搭她這話的,包括最得她心的世子夫人。這個事,呃,怎麼說呢,莫名覺得有點爽是怎麼回事?
不過,好個厲害丫頭啊!
他們這好歹是武將出身的鎮遠侯府,便是不懂功夫,也知道這種事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之前還不覺得,這會都不禁對那個素未謀面,傳聞中出身鄉野,是個醫女的四弟妹生起了幾分好奇。
真不知她是個怎樣的人?
之前只聽侯爺提過一言半語,說她師承一位隱世神醫,醫術極高明,救過侯爺性命,也救過許多人。有神醫之名,名聲早已蓋過她師父。
這些年關於她的許多事,他們都只聽聞過卻完全想像不出。
這麼多年過去,老四一直沒有回來過,都猜他這是在外面過得不好,沒臉回來。
可今日見過他們的長子劉炘,這種想法就有些動搖了。
不管是從氣勢氣質氣度,還是從衣著裝扮上,劉炘都不輸侯府子弟。
眾人想想,心裡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侯夫人心情極差,不耐煩見人,通通打發出去,只留下說話中聽的世子夫人安慰鎮遠侯夫人。
二夫人和三夫人兩人結伴出去後,邊慢慢走著,邊悄悄議論這事。
「……不知這位四弟妹可好相處?」三夫人略顯憂心的道。
二夫人瞥了她一眼,「好不好相處是次要的,你應該問,老四兩口子會不會留在侯府?」
三夫人低頭抿嘴笑,「二嫂說得是,只是這留不留,咱們也不知道……」
「……聖旨……夫人……宮裡來聖旨了!」
正說著話,半路上就見二門處當值的一個婆子急匆匆的奔進來,因為跑得急,差點就撞上兩位夫人。
婆子趕不及朝兩人請罪,趔趄著往正房去報信。
二夫人和三夫人停下腳步,互相對視了一眼,心中同時湧出一股濃濃的不好預感來。
要去接旨,來不及回去換大衣裳了,讓下人趕緊給她們整理整理衣冠,就跟著從正房裡,急匆匆扶著鎮遠侯夫人出來的世子夫人一起往前院去接旨。
一通忙亂後,接了旨。不大會兒功夫,鎮遠侯世子含笑送走傳旨的太監,抹了把額頭上的汗珠,把帕子丟給隨從,趕緊往回走。
誰能想到,任性拋下一切離家出走十年之久的四弟,竟娶了這樣一個能耐女人!
進宮一趟就治好了陛下的頑疾,獻策醫著良方,陛下身康體健,神清氣爽,遂龍顏大悅,下旨冊封她為郡君,還恩封其子劉炘為郡公,且是有永業田的實封。
簡直不可思議!
鎮遠侯世子已經當了三十多年世子,老子還活得好好的,身子骨挺康健,他三、五、十年內是別想轉正當家做主了。
一日不轉正,這鎮遠侯府里的一切就都還是老侯爺爹做主,他是半點都沾不上。<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