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震生在這裡置辦的是個三進半的大宅子,還帶了一個很大的花園。

  若是在新都,這樣的院子怕是要五六千兩,還不見得能買到。

  但這裡天高皇帝遠,地皮便宜的厲害,置辦完全套只花了八百兩而已。

  一家老少剛剛安頓下來,李震生平日一起做生意的商賈,還有一些交好的朋友,就帶著夫人聞訊上門來拜訪了。

  李老太是一品誥命夫人,陶紅英是將軍夫人,還是郡主的娘,自然是要見客應酬一番的。

  好不容易忙了三五日,眾人才有空閒去泉州城裡走一走。

  眼見那些黃頭髮藍眼睛,甚至是全身黑的像炭一樣的番人,眾人都是心驚。

  星星和月牙兒更是躲在母親懷裡,從手指縫兒里,才敢偷看幾眼。

  李震生在這裡也開了一家酒樓,但沒有賣海鮮。

  畢竟,泉州這邊盛產海鮮,本地人吃了幾輩子,烹飪手法已經是好得不能再好。

  他突然擠進來,也搶不到什麼好果子。

  索性,他開了個普通酒樓,把仙客來的炒菜和燉菜都搬了過來。

  又買了田莊,專門種植家裡的各色新菜蔬。

  加上陶紅英和家歡琢磨的那些新菜單,讓泉州本地人吃得很滿意,所以生意一直不錯。

  眾人溜達累了,買了不少的新鮮小玩意兒,又在酒樓吃了飯,都覺得很高興。

  溫暖乾淨,人口眾多,也算繁華。

  不等這新鮮勁兒過去,時間又到了年底,李老太和陶紅英幫著李震生準備年禮加走禮,一晃眼兒的功夫就到大年三十。

  家義和劉揚也從海瀾軍回來了,昨晚一家人吃了年夜飯。

  今早的餃子除了全家都喜歡的酸菜豬肉、牛肉蘿蔔,又添了三鮮和魚肉餡兒,也算本地特色。

  星星和月牙兒抱了小碗吃餃子,卻只盯著酸菜豬肉和牛肉蘿蔔使勁,對三鮮和魚肉的是看都不看一眼。

  陶紅英忍不住笑道:「這倆孩子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了,這胃口也是改不了了。

  「就吃了兩日新鮮,之後就再也不肯碰魚肉和蝦肉了。」

  李老太揉了揉肚子說道:「別說孩子,就是我這把老骨頭都不適應啊。

  「這才幾日,我感覺喘氣都帶著魚腥味,整個人從裡到外被海風醃透了。」

  眾人聽得哈哈笑,紛紛附和。

  文娟抱了兒子,餵了她一個肉丸子,笑道:「奶奶說的是,在北邊咱們天天悶在屋裡取暖呢,這裡居然時刻都開著窗子。晚上睡覺還會被熱醒!」

  溫夫人也是點頭說道:「不過,這裡喘氣都覺得喉嚨濕漉漉,特別舒坦。

  「若是有咳疾的人,在這裡肯定不容易犯病。」

  這般說了一些閒話兒,飯也吃過了,各處的小管事就過來拜年了。

  劉揚要去一趟岳家,順帶約好日子陪著母親過去拜訪,商量親事。

  李老太也讓家義去唐老將軍家裡拜訪,送了她的帖子,打算初四過去走動。

  唐老將軍很喜歡家義,之前在京都,為了把家義從牢里撈出來,也沒少出力。

  年前,李家送了豐厚的年禮,年後又去拜訪,就是奔著通家之好走動了。

  下午時候,家義和劉揚都帶了三分醉意回來了。

  岳家那邊,初八時候恭候劉嫂子去赴宴。

  唐家那邊也很高興李家人登門,一定掃榻相迎。

  閒著無事,老少女人們搭配衣裙和首飾,準備禮物,很快又是兩日過去了。

  初四一早,眾人吃了飯,拾掇停當,就坐車去了唐家。

  趙玉茹和文娟不喜應酬,堅持留下看家、照管孩子。

  所以,李老太就帶著陶紅英、溫夫人和劉嫂子幾個出發。

  唐家是世代將門,一直守護著東南這片海域,可以說是泉州第一大族。

  唐家的宅院在泉州東城,前後七進的大宅院,外加後邊的三條巷子,幾十個院子,住了唐家全族三四百人。

  按理說,樹大枯枝多。

  家族龐大,總會有那麼幾個不服管教的,行事出格的。

  但泉州卻沒有任何唐家欺壓百姓的傳聞。

  而且,唐家兒孫大半都在軍中保家衛國,甚至很多都因為殺倭寇和海盜戰死了。

  泉州百姓就為了感激唐家這份忠義,不論何等身份,路過唐家門前,文人下轎,武人下馬。

  李家也聽說這一點兒了,所以離得唐家大門還有幾丈遠,就下了馬車。

  而唐家也待李家極為禮遇,居然開了大門迎接。

  唐老夫人同李老太年歲相當,帶了兒媳站在垂花門等待。

  一見李老太,唐老夫人就上前握了她的手,笑著寒暄。

  李老太本來還有幾分緊張,但唐老夫人娘家也是將門出身,性情爽朗,說話高聲大氣,比新都那些端著架子的貴夫人可是好相處多了。

  李老太不過片刻就放鬆下來,同唐老夫人說笑在一處了。

  唐大夫人看著端莊大氣,性情外柔內剛。

  這會兒她陪著陶紅英、溫夫人和劉嫂子等人走在後邊,笑著同她們說道:「我家母親年輕時候,也陪著父親出海殺過倭寇,性情免不得就……豪爽了一些,還望各位不要見怪!」

  「不會,大夫人言重了,老夫人這般巾幗英雄,我們心裡佩服還來不及呢。」陶紅英笑道應道:「再說,我家母親也是爽快的脾氣,說不定和唐老夫人更投緣呢。」<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