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龍首渠內連大明宮龍首池與興慶宮龍池,外連通化門與春明門兩大城門,一看就是沾染了龍氣的好地方,以春明門作為第一站寓意極佳!

  不少人看了半天的熱鬧,竟還有些意猶未盡,紛紛跟著明法科生員前往春明門外,追著他們繼續諮詢各式各樣的律法問題。

  出去打探情況的內侍還給李隆基報回了一些非常吸引人反詐宣傳標題——

  ——詩仙李白深陷經濟糾紛!五花馬到底價值幾何?警惕這些酒家騙局!

  ——別再上當了,吳道子教你十個鑑別古畫的入門技巧!

  李隆基:?????

  好傢夥,連他都想去看看了。

  李白去年離開長安,在洛陽那邊遇到了剛好出了孝期的杜甫,兩人一路西去,又在宋、梁間遇到了高適,三人開始攜手同游,時不時寫幾篇詩文描述遊山玩水的快活。

  可以說他們雖然不在長安,卻以他們過人的才華風靡了長安文壇,哪期《兩京文選》要是有他們的文章在必然會銷量大漲。

  作為一個文藝愛好者,李隆基閒暇時也愛翻看《兩京文選》,興致上來了甚至還會讓李龜年來譜曲並彈唱新詞。

  對於李白這魚歸大海般的快活自在,李隆基一開始還有點不滿,後來多讀了幾篇新作,便覺得這些詩文比李白在長安時寫的詩文要有趣得多。也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適合待的地方,而長安恰好不太適合李白吧!

  而對於見到什麼事都要發表幾句意見的杜甫,李隆基倒是注意上了,偶爾還跟李林甫提兩句,說這似乎是個不錯的人才,要是以後能作為採訪使到處走走看看,說不準能有什麼奇效。

  不過採訪使也不是什么小官,現在說這個還太早了,等他科舉考上來了再說吧!

  既然知曉了春明門外有熱鬧可看,李隆基便攜著楊玉環微服出行,兩人如尋常夫妻那般隨著人群走出城門外。

  龍首渠上,不少客船與遊船絡繹駛過,最熱鬧的要數幾艘「明法船」了,船上船下都是人,瞧著熙熙攘攘的。

  李隆基看著眼前的盛況,忍不住在心中感慨:大唐在他手中應該算得上是繁榮昌盛了吧?

  這天夜裡李隆基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倉惶南逃,拋下長安「巡幸」蜀中當了個逃難皇帝。逃亡路上,不少人棄他而去,連隨行將士也不肯保護他,要他懲治楊國忠、賜死楊貴妃才肯繼續護送他入蜀。

  接著便是一個個噩耗傳來,洛陽淪陷,長安淪陷,……

  盛唐的天塌了。

  他的明君夢也塌了。

  天還沒亮,李隆基就從噩夢中驚醒。

  醒來後旁邊躺著的正是橫死於馬嵬驛的楊玉環。

  他伸手握住楊玉環的手,感受著那豐腴溫熱的觸感,才有種自己還活著的感覺。他的手已經不年輕了,楊玉環的手卻如凝脂般柔嫩,處處昭顯著她的青春明媚。

  夢都是假的。

  什麼安祿山、史思明,根本就不可能威脅到兩京。

  李隆基正這般想著,忽地又覺得安祿山這名字頗為熟悉。他認真回想了許久,才記起這是當初皇孫做夢夢見的那個逆賊名字。

  當時張九齡勸他誅殺安祿山,他想起皇孫的話後便讓人依軍法處置來著。當初他還和李林甫商量著如何整頓邊防,嚴防範陽諸地生出亂子來。

  如今將近十年過去,早便沒有什麼安祿山了。

  只是夢中的情景太過真實,以至於李隆基久久無法釋懷。他都兢兢業業幹了這麼多年皇帝了,圖的就是後世人夸一句盛唐、夸一句明君,豈能毀在後頭這麼幾年?

  李隆基緊攥住楊玉環的手,以至於楊玉環也從睡夢中醒了過來。

  看著楊玉環年輕美麗的臉龐,聽著楊玉環關切的詢問,李隆基一陣恍惚。是夢?非夢?他有些分不清了。

  先祖兩次降下警示,應當也是不想大唐遭遇那樣的厄難。

  一切都還來得及。

  李隆基長吁一口氣,拍著楊玉環的手背說道:「沒什麼。」

  ……

  李隆基的行事風格稍稍有些變化,只不過許多人都沒法察覺而已,比如大理寺的官員就只能感覺到手上的活比往常多了,上官催結案比從前催得緊了。

  除此之外到底有什麼改變,他們是沒有辦法知曉的。

  即便是最接近李隆基這個天子的李林甫,現在也不敢說真的拿得准李隆基的想法。

  三娘自從成功把國子監明法科的生員全忽悠來幹活,在大理寺的日子便漸漸如魚得水起來,許多事情都有商有量地辦了下去,許多人也都習慣了有她這麼一號人物在。

  到天寶五載的春天,三娘身邊的鄭瑩在大理少卿的舉薦下參加明法科考試,竟也順利考過了,從此也算有了個正經出身。她也入了大理寺,時常跟著三娘出外差,算是三娘手底下的頭號得力幹將。

  本來對於女性應試這種事,很多人都是有異議的,不過李隆基現在就喜歡用一些「夢裡」沒出現過的人,做一些「夢裡」沒做過的事,只要是與夢裡不同的他便樂見其成。

  倒也不是一場噩夢就能讓李隆基幡然悔悟,而是他現在只要想亂來,夜裡就會做夢,從各種各樣的角度夢見那個「未來」,有時是慘烈的戰場,有時是戰後的寥落,反正都不怎麼好受就是了。<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