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娘把該拜訪的親朋好友都拜訪了一遍,並將自己請張婆婆雕的閒章送到每個人手裡。

  閒章這種東西就是寫詩作畫後隨意蓋著玩的, 不算特別正式, 不過每一枚的圖樣三娘都畫得格外用心,是以李白他們拿到以後都覺得挺喜歡。

  年初六李白被李隆基召到興慶宮喝酒, 李白還把三娘送他的印章拿出來顯擺了一番, 說這是天底下獨一份的。

  李白這人就是這樣,旁人對他好,他就對人掏心掏肺,一點都不把自己當外人,哪怕對方是皇帝也不例外。

  偏李隆基還真就吃他這一套。

  天底下守規矩的人可太多了,偶爾出個不守規矩的他便覺得格外新鮮。

  就連讀著李白對外吹噓的「歸來入咸陽, 談笑皆王公」「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章紫綬來相趨」, 李隆基都覺得特別有意思。這樣赤誠而熱烈的一個人,放在身邊總是很開心的, 從前便沒有人敢拿著什麼東西到他面前來說「這是天下獨一份的,連你這個當皇帝的都沒有」。

  李隆基拿過李白那枚「獨家閒章」瞧了瞧,發現確實別致得很,印紐雕的是座崔巍高山與忽隱忽現的盤山棧道,取的是李白那首《蜀道難》中的「青泥何盤盤」之意。小小的印紐竟能把青泥棧道展現得這般細緻,著實十分難得!

  要不是它實在精巧至極,李白也不至於到了御前都拿出來得瑟。

  而印文是三娘所寫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在遍地都是書法名家的盛唐,三娘這手字當然稱不上冠絕一時,可她從小受賀知章、鍾紹京、顏真卿等人的薰陶,寫出來的字瞧著就是叫人覺得特別順眼。

  李隆基也覺得順眼。

  只是聽李白說什麼「專門為我做的」,李隆基心裡又有些不得勁:好歹他也是看著這小孩長大的,從前可沒少給賞賜,怎地這傢伙送李白印章不送他?

  正巧這時候李林甫來求見,李隆基便問他有沒有這「天底下獨一份」的寶貝。

  李林甫當然沒有,不過他見他女兒擺弄過,便如實說了。

  這小姑娘一點都沒把他當宰相,登門那是從不帶禮的,從小隻和他女兒往來。要不是偶爾出入時撞上了,估摸著都不會尋他說話!

  李隆基聽後心裡是有點滿意的,當皇帝的哪個喜歡底下的官員沆瀣一氣?要是人人都走宰相門路去了,他這個皇帝就危險了。

  李隆基笑道:「這麼說來不獨我沒有,你這個當國相的也沒有。」

  李林甫道:「臣豈止是沒有,臣女還和臣說要去藍田縣那邊清修,當真是連女兒都被她拐跑了。」

  李隆基見李林甫臉色發苦,哈哈笑道:「可惜她不是個小子,不然也算是一樁良緣。」

  李林甫道:「臣也這麼覺得,這要是個小子,怕不是早就被人搶去當女婿了。」

  既然聊到了三娘,李林甫便順勢和李隆基說起藍田縣那樁案子以及《藍田縣誌》的事。

  別人去當縣尉都是去熬資歷的,三娘這倒好,不到半年就鬧出這樣多的動靜,連蕭戡那小子都跟著他長進了。

  蕭戡算起來是李隆基的外孫,李林甫誇起他來不吝溢美之詞。

  李林甫還是很懂得揣摩李隆基心思的,專揀李隆基愛聽的說。

  這麼聊了小半天,李隆基果然十分開懷。

  到處都喜氣洋洋地探親訪友,東宮卻有些沉寂。

  年前李儼的婚事因為武惠妃之死耽擱了,入冬後太子李瑛又一病不起,婚期便一直沒再定下來。年後太醫對太子李瑛的病情束手無策,建議讓皇孫成個親看能不能沖沖喜。

  一般到了這個地步,那就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太子妃忍著悲傷籌備李儼的婚事,要是太子李瑛真沒了,那李儼接下來三年都不能成婚了,還不如趕早把人迎進門,省得越拖越久。

  總得為以後做打算。

  皇家婚事基本不用本人操心,李儼只需要出個人就好。他在太子病榻前侍疾數月,人看起來有些消瘦,得知婚期後便越發安靜了。

  他正月十六就成親。

  三娘是從李俅那兒得知這個日子的,不免和李俅說道:「到時候不是休沐日,怕是回不來了,你幫我多喝兩杯。」

  說著她還將為他們兄弟倆雕的閒章一併給了李俅,這是每個親朋好友人手一份的新年禮物,絕對不會漏了任何一個!

  她的假期只剩一天,李儼她怕是不能見了。她和李俅還好,都還沒開始談婚論嫁,不用特意避嫌,李儼卻是馬上要大婚了,這段時間總得避忌一些。哪個新嫁娘願意聽到自己未婚夫婚前與別的未婚小娘子私下見面?

  三娘不會仗著自己和李儼從小一起長大就什麼都不考慮。

  有句老話說得好,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李俅也沒讓三娘去見見李儼,只嬉皮笑臉地說道:「放心吧,我不會昧下我哥那份的。」

  三娘聽後也笑了。

  又讓李俅多寬慰李儼一些。

  生死這種事誰都說不準的,如今李儼也要成親了,說不定一切都會好起來。

  李俅點頭。

  三娘在長安多待了一天,初七傍晚吃過飯後便出城去了。

  不出意外又在灞橋那兒見到了蕭戡,這次他沒有蹲在那兒吃胡餅,見到三娘便麻溜上馬招呼三娘快走。<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