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俅道:「本來是想帶回去給你的,不過你應該已經看過了。」他沮喪地說完以後又覺得自己不應該這麼喪氣,往好處想,三娘沒有難過不是很好嗎?李俅登時又快活起來,「你們是在釣魚還是在捉魚,怎麼表弟跑河裡去了?」

  其實李俅沒比蕭戡大幾天,可小孩子就是愛在奇奇怪怪的地方較勁,比如李俅就很愛喊蕭戡表弟,而蕭戡則堅決不喊他表哥。

  蕭戡恐嚇道:「你再不走,外祖父要生氣了!」

  他說的外祖父自然是指李隆基。

  李隆基起初沒注意到李俅他們掉隊,等高力士跟他說了,他才命人停了下來。

  駙馬蕭衡與郭家祖父忙上前見禮。

  李隆基曾下令禁止官員和宗室以及外戚往來,不過郭家祖父已經致仕了,倒是不在禁絕之列。他免了兩人的禮,笑著看向被僕從哄過來拜見他的兩個小娃娃說道:「外頭這麼大的日頭,你們難道不怕曬昏了頭?」

  蕭戡回得乾脆利落:「不怕!」

  三娘道:「我坐在柳蔭下的。」

  既然都遇上了,李隆基索性去新昌公主別業吃了頓便飯,才把新昌公主一家也捎帶回城。

  主人翁都要走了,客人自然不能再賴著不走。

  三娘幾人只得隨著御駕一同回去。

  只不過三娘來時兩手空空,回去時東西卻是塞滿了半輛車。

  主要是玉真公主、新昌公主輪流給她賞了不少好東西,還有蕭戡分享給她的玩具以及她準備帶回去給祖母她們嘗嘗的山貨。

  回到住處時,郭家祖母都看得一愣一愣的,不知道她們爺孫幾個出個門怎麼能捎回來這麼多東西。

  三娘見她祖母面露疑惑,興致勃勃地開始給她挨個介紹東西的來歷。

  等郭家祖母命人把所有東西分門別類歸攏好了,三娘又獻寶似的拿出自己新得的佩劍給她祖母看,甚至還有模有樣地揮舞了幾下。

  郭家祖母無奈地說道:「你去人家家裡做客,怎麼能拿別人那麼多東西?」

  三娘對自己的愛劍喜歡得不得了,聽了她祖母的話後忙把它收回劍鞘裡頭,跑過去跟她祖母解釋道:「不是我要的,是蕭駙馬送我的。」

  她還講起蕭戡說要送她小馬駒的事,她當時就直接拒絕了。蕭戡自己都還是小孩子,哪裡能隨便給人送那麼貴的小馬駒。

  這小劍她著實喜歡,駙馬蕭衡又說是多餘的,她才會收下的,可不是她主動向人討要東西。

  三娘是在二老眼皮底下長大的孩子,郭家祖母自然知曉她心性如何。

  郭家祖母摸著她腦袋說道:「祖母知道,祖母當然知道不是你跟人討要。只是與人交朋友講究禮尚往來,你以後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也得分給你的朋友們才是。」

  三娘聽得直點頭。

  就算她祖母不說她平時也是這麼幹的,但凡有什麼新鮮事物都會第一時間與朋友們分享。

  晚飯時三娘也從她祖母嘴裡聽到不少家中的事。

  一方面是她祖父的侍妾給她生了個九叔,算起來比她要小六歲來著,只能說她祖父當真是老當益壯,都致仕了竟還能老來得子!

  另一方面則是她阿耶今年要調到單于都護府,不用去安西都護府那麼遠了。

  三娘不曉得單于都護府在哪裡,問她祖母,她祖母也不知曉,問她祖父,他祖父雖知道方位,卻不知道怎麼與她講,只能說那是北都太原往上走。

  北都太原,那可是高祖李淵發跡的地方!

  三娘沒去過太原,聽了這解釋也似懂非懂,只能從「北都」二字理解那是北邊。

  翌日一打早,三娘屁顛屁顛跑去找賀知章,給賀知章看自己的寶貝小劍。

  順便問他知不知曉單于都護府在哪裡。

  賀知章的解釋就比較偏文史方面了,說單于都護府的治所設在受降城一帶。

  受降城乃是漢朝為接受匈奴稱降、歸化匈奴後代而建的城池,唐代在受降城那一帶建立單于都護府則是為了逐步削弱及蠶食突厥。

  某種程度上來講,大唐的軍隊其實意外地武德充沛,邊將都特別愛打仗。

  這單于都護府就屬於典型的進攻型邊防線,直接把城池設在突厥地盤上,就說囂張不囂張吧!

  三娘聽了憂心忡忡:「那豈不是很危險?」

  賀知章道:「都說富貴險中求,你阿耶既然選擇武舉出身,那必然也是存著憑藉軍功建功立業的想法。他心中肯定是有數的,你不必太擔心。」

  第52章

  賀知章見三娘情緒不高, 便與她說起今年李隆基準備在洛陽召開制科考試的事。

  制科和科舉不一樣,制科屬於天子直聘考試,沒有固定的考試內容和考試時間, 全看皇帝當時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制科考試的花樣非常多,光是開元年間就設置了直言極諫科、文史兼優科、武足安邊科、高才沉淪草澤自舉科的等等,光看這些名頭就知道要選什麼樣的人才。

  今年開的是博學宏詞科。

  不僅考試內容和科舉不同, 連應試者身份也和科舉不同,這是在職官員也能應試的考試。

  沒當官的可以當官,上了官的可以升官,就是這麼快樂!

  三娘對朝廷人才選拔方式的了解僅限於科舉, 哪裡知道還有這樣的考試, 立刻積極地把開元年間的制科考試都問了個遍。<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