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今天他們在這裡說的話,除了天知地知, 只他們四人知曉,再也不會入旁人之耳。如果是很為難的事,可以說出來讓他們一起想辦法;如果是很難過的事,他們也可以為他分擔一點兒,興許只要說出來就會好多了呢?

  李儼對上三娘烏亮的眼睛,知道她肯定會說到做到,李泌與他弟弟也肯定會信守承諾。

  他想到這些天的輾轉難眠、想到那一次次憑藉自己很難改變的災禍,終歸還是動搖了。

  李儼捧起自己面前的茶飲了一口,溫熱的茶湯滑入喉嚨,溫暖了他的喉管與整個胸腹。他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出困擾他多日的那些「夢境」。

  若是把這些夢境排個先後順序,最先發生的應該是「一日殺三子」,接著發生的會是「父奪子妻」,最終大唐迎來的便是那場巨大的劫難。

  更多的他暫且還記不起來。

  可以推斷出來的是倘若前面兩樁荒唐事當真發生了,後面會出現那麼可怕的動亂便不足為奇了。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現在的問題在於前面兩樁事都還沒發生,他們無從知曉這個「夢境」的真假。

  李泌耐心聽著李儼的講述,沒有第一時間發表看法。

  三娘也聽得很認真,沒有把李儼的話當成兒戲。她等李儼講完了,還思量許久才說道:「你都夢見了,應當把它當成一種警示才是。」

  李儼抬眸看向三娘:「你不覺得是我想多了嗎?」

  三娘說道:「賀學士曾教過我,做事應當像下棋那樣提前把最壞的情況都考慮到。我們只有把各種糟糕情況都想明白了,才不至於落入被動局面。」

  賀知章閒暇時偶爾會邀她下棋,隨口教她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雖賀知章只是不經意地提及那麼幾句,三娘還是全都記得牢牢的。

  李儼微愣,回憶起自己學棋的經歷。

  下棋似乎真的是這樣的,你每走一步就該想得清清楚楚:下一步對方會怎麼走?對手可能會藉由哪些位置困住自己的棋?只有確定自己的棋都守得住,才能安心去思考怎麼落子去蠶食對方的棋。

  三娘繼續說道:「所以我想,既然知道了有這種可能性,那就把它當成真的來對待不就好了?」

  李泌轉頭看向三娘,她年紀分明還這么小,說話做事卻都極有章法,眼神更是澄明通徹,叫人不由自主便生出種由衷的信服來。

  這樣的小孩怕是幾百年都挑不出一個來。

  李儼也被三娘說服了,只是他還是沒什麼好主意,忍不住追問:「那我們該怎麼做?」

  這可把三娘難住了,她平時主意挺多,可都是在琢磨該怎麼玩耍,哪裡知曉該怎麼應對這種局面。

  事實上李儼夢中那些慘禍令她既震驚又不解。

  都說虎毒不食子,他們聖人明明待人挺和氣的,怎地會做出「一日殺三子」那種事?

  接著她又想到那個犯了錯後被李隆基親自下令杖殺的侏儒。

  皇帝對待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的態度嗎?喜歡時便捧在手心愛若珍寶,不喜歡時便隨意往地上一摔,哪怕摔他個七零八落也毫不惋惜。

  三娘也拿不出特別好的主意來。

  她只覺得如果可以還是不要到旁人的掌心去為好。

  不管對方是皇帝也好、是王侯公卿也罷,想法和做法肯定都是差不多的。

  可太子已經當了那麼多年的太子,根本就無從選擇。

  那是一個險隘重重的困局,而太子早就身在局中了。

  三娘轉頭看向李泌,嘴裡問道:「你有什麼好主意嗎?」

  李泌已經把李儼所說的夢境消化了大半。

  即使是聽聞了那般荒誕而可怕的「未來」,他的心情依然沒有太大的起伏。

  許多東西他們推演時已能推斷出個大概,區別只在於李儼夢見的亂局來得更快更急,打得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如果按照三娘的說法把夢當真,那麼最先需要解決的危機應當是「一日殺三子」。

  李泌道:「人心都有親疏,聖人亦不能免俗。只要聖人與東宮的關係足夠親厚,便是有人設法離間也不可能成功。可惜太子殿下已經二十多歲,不太適合突然向聖人表現出孺慕之情。」他的目光轉到李儼兄弟倆身上,「你們兄弟倆倒是很適合。」

  李儼看向弟弟。

  李俅從李儼講出「一日殺三子」起便處于震驚狀態,壓根沒法像三娘和李泌那樣迅速反應過來。

  這會兒察覺兄長看過來的目光,李俅才終於回過神來,訥訥地追問:「怎麼表現?」

  其實他們平時見到李隆基的機會沒比三娘和李泌多多少,還是今年他們得以跟著御駕巡幸東都,見到李隆基的次數才逐漸頻繁起來。

  李泌本人也不是與家裡人格外親厚的性情,他沉吟片刻,給李儼兄弟倆說起太宗皇帝是怎麼與兒子通信的。

  禁中藏有太宗皇帝手書,他曾僥倖入內得觀,其中令他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太宗皇帝寫給太子(也就是後來的高宗皇帝)的書信。

  李泌記性好,一字不漏地把內容複述出來。

  大意是「大內已經來了兩次信,為什麼寶貝你沒給我寫信,我擔心你擔心得要死(耶耶忌欲恆死)」「今天終於收到寶貝的信了,我簡直是死而復生(欲似死而更生)」「寶貝我想你想得要死(憶奴欲死)」云云。<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