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六歲大的李俅第一個試閱過後,指出其中一個重大問題:字太多了,看不太懂。

  別看李俅上次弄書船的事弄得挺順利, 實際上都是他哥李儼在把關,事情也大多是吩咐底下那些能識字、會算數的人去辦,他自己仍是覺得《初學記》非常難讀的正常學齡孩童(三娘那種就明顯不太正常)。

  三娘也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 很多東西用文字描述不太直觀,應當像《導引圖》那樣畫成許多小人來演示才足夠通俗易懂。

  記得她早起比劃的那些鍛鍊動作就是從她祖父那幅《導引圖》里學來的!

  三娘有些苦惱。

  她還沒有學畫畫,這事她自己根本做不來。

  李泌見狀提議道:「不如去尋賀學士,看他能不能幫忙找個擅作畫的人幫忙畫。」

  三娘聽得直點頭, 立刻和小夥伴們一起浩浩蕩蕩地跑去尋賀知章。

  巧的是賀知章又在和張旭、吳道子在品茶閒談。

  三娘驚喜地跑上去與他們說明來意, 亮亮的目光還時不時往吳道子身上轉,眼神里的意思大概是「我們這麼有意義的書您一定很想參與吧」。

  小孩子心裡的想法是藏不住的, 幾個大人基本是一看就懂。

  張旭笑道:「那你可真是來對了, 讓道玄給你畫便是。」

  吳道子曾隨張旭、賀知章兩人研習書法,與他們算是亦師亦友的關係, 聽張旭這麼說自是不會拒絕:「不知需要什麼樣的畫?」

  三娘哪裡知曉吳道子的畫在外面有多難求(據傳連裴旻裴將軍想要他為亡母作畫都得親自舞劍助興), 她興沖沖地把自己想要達成的效果講給吳道子聽。

  不需要很複雜的畫法,只要能讓人直觀理解遇到書中這些情況該怎麼辦就好!

  吳道子拿過她的書稿翻看片刻,點頭說道:「應該沒什麼大問題,我試試看。」

  賀知章便命人取筆墨過來。

  吳道子最擅長的就是臨場發揮,李隆基不管上哪巡幸都愛帶上他沿途作畫留念,三娘這點要求自是難不倒他的。

  他對著書稿沉吟片刻, 提筆便把其中一段描述畫了出來,寥寥數筆便把震中逃生方法給畫了出來。

  其實面對這種天災也沒什麼特別有效的辦法, 不過是讓人第一時間逃至空曠處罷了。

  時下的建築大多是低矮的土木結構建築,遇到地震很容易倒塌, 地震中的傷亡大多都是屋舍坍塌造成的,所以察覺地震後只要儘可能地逃往屋外大抵便能安全度過一劫了。

  三娘看得兩眼熠熠發亮,央著吳道子幫她把其他內容也給畫了。

  除了這類緊急情況下的自救場景,還有一些急救手法、應急藥草也是需要通過插畫展示出來的。

  比如在野外受了傷,有些藥草揉碎了敷在創口上便能止血,三娘覺得這也很有用。

  還有位出使過吐蕃的官員告訴她們,許多人到了吐蕃可能會出現頭暈目眩等症狀,當地有些藥草可以緩解一二。她問過與吐蕃交手過幾年的蕭嵩,蕭嵩也證實了這個說法。

  三娘已經把這些實用應急技巧都分門別類地整理出來,吳道子給每個類別配上對應的插畫就好了!

  吳道子:「……」

  既然已經應允了要幫忙,吳道子只能一一記下她的要求。

  考慮到許多藥草他也不是太認識,吳道子還詢問了張鼎所在的醫館具體在哪個坊,他回頭親自過去問清楚再畫。

  三娘只覺真是找對人了,吳道子不僅畫得特別好,還這麼認真負責!

  因著還需要等吳道子的畫稿,三娘便把這事兒暫且放下了,快快活活地玩耍去。

  轉眼到了三月三上巳節,正是遊春踏青的好時節,李隆基率群臣前往龍門賞景散心。

  三娘這次又得了隨駕出遊的機會,一大早便興沖沖穿好衣裳等著她祖父一同出發。群臣集於宮門時天都還沒亮,三娘屁顛屁顛地跟在她祖父身邊,一路上積極地與自己認得的人打招呼。

  有人覺得有趣,笑著問她:「你們的書寫好了麼?」

  三娘認真答道:「差不多啦,還需等吳博士幫忙畫幾幅畫!」

  得知她還請動了吳道子幫忙作畫,眾人都覺得稀奇。

  要知道聖人對吳道子十分愛重,一度下令讓他「非有詔不得畫」,意思非常明顯:要吳道子當他的專屬畫師。

  還是吳道子後來兼任了寧王友之職,這禁令才有所鬆動。

  這小娃娃年紀不大,能耐可真不小!

  不少人笑著調侃:「那寫好後可得給我們看看。」

  眾人雖只是說笑,三娘聽後卻當真有些苦惱了。

  就算她們可以借用書船召集人手來抄書,要抄這麼多份也實在不容易。書成後要怎麼才能讓大夥人手一冊,真是愁人喲!

  三娘只是苦惱了一小會,等到大隊伍出發前往龍門她就把煩惱都給忘光光了,開開心心地趴在車窗邊欣賞沿途景致。

  等到了風光秀麗的龍門,她更是感覺呼吸進胸腔的空氣都格外宜人。

  從北魏孝文帝起就有不少人喜歡在龍門一帶開鑿石窟,有時候還是皇帝親自領頭命人鑿像刻碑,這麼一代代傳延下來,龍門山上的石壁都已經被開鑿得七七八八,不少人都愛過來一邊踏青賞春一邊瞻仰前人遺蹟。

  三娘抵達龍門後被鍾紹京他們帶著脫離了大部隊,前去賞玩各石窟中遺留下來的魏碑。<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