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起來這書算起來還是蕭戡起的頭呢!

  要不是蕭戡把秦州地震的事講給她聽,她都不知道世上還有地震這種事。而且這災害條目里很大一部分都是蕭戡提供的,他知道的真是太多了,比她們厲害多啦。

  面對別人家祖父,三娘很懂得怎麼哄人開心:不用誇他本人,可著勁誇他孫子就好。誰會不希望自家兒孫有出息?

  蕭嵩聽了果然很開懷,笑呵呵地討過三娘已經寫好的那部分文稿看看別人都是怎麼說的。

  唯獨旁邊的蕭戡聽得有點恍惚。

  什麼?

  我居然起了這麼要緊的作用?

  還有,為什麼他祖父在三娘面前這麼慈眉善目?!

  第38章

  三娘和蕭嵩交談得十分愉快, 記錄寫了滿滿一紙,條理非常清晰,字也寫得端端正正的。

  她最後還把整理好的文稿拿給蕭嵩確認, 以免自己不小心曲解了蕭嵩的意思。

  蕭嵩看兩眼記錄,便看兩眼自己孫子;看兩眼記錄,再看兩眼自己孫子。

  弄得蕭戡心裡毛毛的。

  怎麼回事?您老怎麼回事?您老一個勁看我幹嘛?

  事實上蕭嵩只是在心裡感慨:都是差不多大的小娃娃, 怎地別人家小孩這般聰慧,自家孫子卻呆頭呆腦的?

  好在不管蕭戡聰慧與否,作為新昌公主長子日後都有爵位可繼承,倒是不需要他們這些長輩太操心, 平日裡只需對他多加約束別讓他胡鬧過頭就好。

  思及此, 蕭嵩便在孫兒的朋友面前給了他點面子,沒有和往常那樣板起臉訓斥他。

  蕭嵩確認記錄無誤, 笑著把文稿還給了三娘, 又給她介紹了幾個可以去請教這方面事宜的人,寫了條子讓蕭戡帶三娘去尋人。

  三娘開開心心地朝蕭嵩道謝。

  兩小孩往外走的時候, 還湊一起嘀嘀咕咕。

  三娘小聲和蕭戡說道:「你不是說你阿翁很兇嗎?我看不凶啊。」

  蕭戡道:「我沒騙你!他平時可凶了, 剛才一準是想在外人面前裝出很慈愛的模樣。我跟你講,這些大人最會騙人了。」

  蕭嵩:「……」

  看來還是打得太少了!

  有賀知章、蕭嵩他們的一連串介紹,三娘幾人分頭把能見上的官吏都見了一圈。

  她整理文稿的時候總覺著少了點什麼,想了許久突然眼睛亮了起來,對李泌說:「我們去拜訪城中醫館,向那些治病救人的醫者請教一二。」

  三娘也是想到蕭戡那滿園子藥草想到這一點。

  遇到意外及時救治也是特別重要的!

  李泌跟著三娘忙活了這麼多天, 只覺收集來的文稿早已脫出「自救」範疇。不過見三娘這麼有幹勁,李泌沒有指出這一點, 而是欣然答應帶三娘出去。

  郭家祖父自然不放心三娘這麼往外跑,前幾天造訪各大衙署也就罷了, 那到底是官衙,沒人敢作亂。到了外頭可不一樣,坊間魚龍混雜,誰知道會不會碰上壞人?

  郭家祖父把玩得樂不思蜀的郭幼明拎回來,勒令他履行諾言寸步不離地跟著侄女。

  郭幼明接到這一任務也沒有不滿,只是很有些警惕地看了眼跟著出來的幾個小蘿蔔頭,李泌他知道,李儼他也認得了,這蕭戡又是什麼時候跑出來的?

  他只是出去浪了幾天而已,他寶貝侄女身邊怎地又冒出這麼個小子來了!

  蕭戡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是三娘從天而降的新朋友,他和三娘已經認識好多天了,可以算是非常要好的好朋友了。聽聞郭家祖父不放心三娘往外跑,他當即自動請纓要來保護三娘。

  雖然他年紀還小,不算特別能打,但他有公主府的侍衛啊,絕對不會讓任何人欺負三娘。

  蕭戡驕傲挺胸。

  郭幼明:「……」

  說得好像誰家沒侍衛似的,只是他爹不放心把寶貝孫女交託給外人罷了。

  說到底,還得是他這個親叔父才最可靠。

  三娘可不知曉他們一個兩個在較什麼勁,對她來說就是許多小夥伴們一起出門,熱鬧!

  一行人雖不知道哪兒有醫館,不過每到一坊三娘便積極地找人問路,三兩下就從本坊居民嘴裡知曉醫館往哪兒走。

  東都洛陽的布局和長安城差不多,三娘走起來一點都不虛。

  雖然做買賣的店家大多集中在市里,但各坊還是有滿足居民們日常需求的醫館、酒館、日用雜貨等店鋪。

  見他們一行人瞧著非富即貴,醫館的學徒們不敢怠慢,笑著領他們去見坐堂的醫士。

  三娘正隨著學徒往裡走,就見一光頭和尚從裡頭走了出來。

  他一身破僧衣,腰間還繫著個酒葫蘆,看起來很不倫不類。

  學徒們見了他卻是恭恭敬敬地喊起了「師父」。

  原來在這醫館坐堂的竟是個入世的僧醫,他不愛在佛寺待著,偏愛待在這鬧市醫館之中,據說是圖隔壁酒肆的酒最好喝。

  有人逮著他吃酒肉的事說他不守清規戒律,他一時說「往前數多少多少代和尚是能吃酒肉的不吃酒肉才是假和尚」,一時又說「我只是禿頭不是和尚憑什麼我不能吃」。

  反正吧,此人就是這麼個說話不太著調的僧醫。

  不過三娘問了一路,大夥都說這位名叫張鼎的僧醫是本坊最好的醫士,治病從不開貴藥,且大多時候都能藥到病除。<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