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完她還偷偷往李儼他們所在的方向看了眼,眼神里的意思是「你們可別出賣我」。

  郭子儀哪裡會錯過她的小動作,但還是貼心地沒拆穿她,只笑著問她李儼兩人的身份。其實光從衣著打扮他也能猜出幾分,可聽說李儼乃是太子長子後他還是頓了頓,側身向李儼見禮。

  李儼目前還沒被封郡王,見狀自是避開郭子儀的禮,對郭子儀說道:「我和阿晗是好朋友,你是阿晗的阿耶,對我不必如此多禮。」

  郭子儀聽了「好朋友」三個字,暗自挑了挑眉。

  看來妻子在信中說的還是太少了,信中分明直說她與賀知章他們成了傳說中的忘年交,怎地到了行宮這邊又和皇孫交上朋友了?

  想到太子李瑛近些年的處境,郭子儀有心想讓女兒離東宮遠一些。可面對眼前這麼個滿眼真誠的小子,郭子儀也沒說什麼,只笑道:「多謝你們照看阿晗。」

  李儼道:「阿晗很聰明的,不用我們特意照看。」

  李泌也跟著點頭。

  郭子儀沒有與他們再多說,只問三娘最近都在做什麼。

  當今聖上因前宰相張說私自拜訪岐王李范,又時常與相熟的道士湊一起搞各種封建迷信活動,曾正式下令申誡:諸王、公主、駙馬、外戚家,除非至親以外不得出入門庭、妄說言語。

  且還勒令百官不得與卜祝之人交遊。

  所以別說他們這些鎮守在外的武將了,連京中的文臣也不得私自與一眾皇親國戚往來。雖說太子看似沒有包含在內,可誰又敢往太子那邊湊?

  眾所周知,當今陛下不僅長相肖似太宗,行事也肖似太宗。

  當年太宗曾策劃玄武門之變,當今陛下則是分別策劃了針對韋後和太平公主的兩場奪權政變,一次殺了韋後、助睿宗皇帝復位成為太子,一次殺了太平公主、成為真正獨掌大權的帝王。

  既然當今聖上有著這樣的繼位之路,他對待太子的態度就不難理解了。

  太子小的時候,趙麗妃正當聖寵,聖人自是怎麼看怎麼喜歡。

  可後來趙麗妃色衰愛弛、黯然離世,只留下個年紀漸長的太子獨自面對聖人,父子關係無人居中調和;如今宮中又出了個寵冠六宮的武惠妃,武惠妃所出的壽王更是格外得聖人鍾愛。

  這種情況下,東宮這趟渾水就更沒人敢去蹚了。

  郭子儀雖是武將出身,實際上卻並非莽夫,京中形勢他還是看得很清楚的。

  不過他只是回京幾日便又要趕回安西都護府去,倒是不必太操心這個。

  只是三娘還這般小,很多事還不該與她講……

  三娘哪裡知道郭子儀心中的複雜想法,只興高采烈地與他講了一會話。直至有人來通傳說陛下開始宣見朝臣了,她才依依不捨地掙扎著下地,問郭子儀:「一會您過去看阿翁嗎?」

  郭子儀點頭。

  三娘便打算在外頭等他。她眼巴巴地目送郭子儀綴在朝臣隊伍末尾入內,才對李泌兩人說道:「你們先回去吧,我在這裡等阿耶出來就好。」

  李儼道:「外邊冷,不如去東廡那邊等,我領你過去。」他邊說邊拉著三娘往裡走,李泌也跟了上去。

  三娘想坐在門口的地方看著朝臣們什麼時候出來,李儼便讓人把火爐挪到靠近門口的地方,三個人圍在爐邊聊著天等郭子儀他們結束這次覲見。

  大年初一這場大朝會自然不會輕易結束,期間有僕從回去取了他們今天要看的書過來,三個年歲不等的小孩兒便坐在那兒捧著書卷各自讀書。

  等到漫長的大朝會終於告一段落,先出來的是太子李瑛與張九齡等重臣。

  三娘聽到動靜抬起頭看去,一眼瞧見為首的太子李瑛。

  太子李瑛的母妃本就以容貌得了聖寵,李隆基本人也頗英俊挺秀,是以李瑛長相自然差不到哪裡去。

  只是他眉宇間總帶著幾分難言的沉鬱。

  不僅三娘正暗自打量著走出來的太子,太子李瑛也注意到了東廡多出來的幾個小孩。他邁步走了過去,笑著問道:「阿儼怎麼在這裡?」

  有的人一笑起來,模樣便大不相同了。比如眼前的太子李瑛就是如此,本來他看起來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看起來不大好親近。

  如今看他朝李儼露出慈父的一面,那種叫人不太喜歡的鬱結便散了大半,整個都熠熠生輝起來。

  這樣看的話,李儼很像他阿耶!

  隨著李儼起身喊了聲「阿耶」,三娘也悄悄收回觀察他們父子倆的目光,和李泌一同起身向太子李瑛見禮。

  太子李瑛和氣地免了他們的禮。

  李儼這才回答剛才的問題:「我們陪阿晗等她耶耶出來。」

  太子李瑛聞言將目光轉到三娘身上,才五歲大的小孩看不出什麼來,只覺她一張臉蛋水靈靈的,眼睛更是烏中透亮、靈黠動人。

  這般可愛的小娃娃想來很容易交上朋友。

  像他家李儼、李俅自從與他相識,回來後便總忍不住提起這麼個新朋友。

  既然父皇讓這群小娃娃湊一塊讀書,他們這些大人便莫要干涉了。

  太子李瑛語氣溫煦地笑道:「一會應該就出來了,你們且在這裡再等等。」

  第32章

  像郭子儀這樣品階不高的外官, 大朝會一般都是最後進去、最後出來。三娘盼了半天,才算是瞧見郭子儀的身影。<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