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們家這麼有錢,不至於連這種狀元必讀套裝都捨不得給孩子買吧?

  只要能精準地把套書投放到這一客戶群體裡售賣,便不會有讀書人罵他們高價賣書了。畢竟咱已經免費把書給他們抄了啊!

  李儼無奈地看著自家弟弟:「你就這麼想賺錢?」

  看把他盼得,連數都會算了!

  李俅道:「我當然想,阿兄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想了多久!」

  李儼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弟弟的小腦殼。這小子滿打滿算都沒到六歲,能想多久?

  不過人往往就是這樣的,小孩兒越能鬧騰,你便忍不住越關注他;你越關注他,便又會在他身上投入更多感情與心血。這樣一來你最偏心的反而就是最讓你操心的小混帳了!

  兄弟倆相攜去尋太子李瑛說起這事兒。

  另一邊,三娘又跑去尋賀知章,與賀知章說起路遇張九齡的事。

  重點描述張九齡臉龐雖然老而不衰,人卻過分清瘦了,瞧著一陣風都能把他吹走。

  賀知章道:「他為母親守孝三年,又在長安和嶺南之間來回奔波,自然會瘦。」

  三娘一聽就明白了,嶺南路途十分遙遠,壯年男子來回走尚且很辛苦,何況張九齡已經五十多歲。

  而且守孝的意思是張九齡的阿娘不在了。

  三娘光是想想自己身邊人可能不在,淚珠子就已經開始在眼睛裡打轉了,何況張九齡還是真正經歷了喪母之痛。她吸了吸小鼻頭,問賀知章:「人都會死的嗎?」

  賀知章見她眼眶說紅就紅,只覺小孩兒的情緒真是叫人捉摸不透。

  生死之事連大人都無法完全理解,如何能向她一個小孩兒解釋清楚?

  賀知章只能耐心開導:「生老病死本就是極自然的事,人人都要經歷這一遭的,只要平生活得無悔無愧便是。」

  三娘微哽著說道:「您可要活得長長久久的呀,要跟阿翁他們一起看著阿晗長大。」

  賀知章摸著她腦袋笑道:「好,我們一定好好看著阿晗長大。」

  三娘這才收了眼裡蓄著的淚,討來紙筆說要把從張九齡那聽來的嶺南風俗寫下來,順道再讓賀知章指點指點她的書法。

  賀知章便在邊上看她一筆一划認真寫字。他平生指點過不少人,卻沒收過什么正經弟子,沒想到臨老卻遇上個這般聰慧的小娃娃。

  也算是一樁難得的快事。

  這種一教就會且學起東西來認真又用心的小孩誰會不喜歡?

  三娘把要記下來的東西都寫好了,才跟繞樑一起回自家的住處去。

  三娘一貫愛黏人,這天又比往常更黏糊一些。郭家祖母覺得有些納罕,私下問繞樑今兒三娘有沒有碰上什麼事。

  繞樑道:「許是聽了張九齡守孝的事後想遠了。」

  三娘向來很愛瞎想,連風雨把院子裡的鳥巢吹落下來她都得跟著難過半天,一時說鳥夫妻的蛋摔碎了沒有孩子了,一時又說築巢這麼辛苦是不是該幫它們放回樹上去。等有人幫忙把鳥巢放歸原處,她又開始操心那對鳥夫妻會不會觸景生情、看到舊巢便想起沒孵出來的小鳥。

  反正吧,一件小事都能讓她琢磨半天。

  郭家祖母聽後搖著頭感慨道:「真是個傻孩子,在家嬌氣些也就罷了,到了外頭怎地還要人賀學士哄她。」

  三娘並不知曉她祖母和繞樑的對話,她跑出去玩耍了一整天,晚上早早便睡下了。

  沒過幾日,三娘就在李泌那兒再次見到張九齡。

  原來聖人前些天召見了張九齡,起復他為中書侍郎。

  另外還給他加了個很要緊的頭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這名頭很長,不好記,可非常重要,因為實際上就是大唐宰相的稱號。加了這個頭銜,他便能以宰相身份參預政事了。

  說來也是湊巧,韓休剛罷相沒多久,張九齡就起復回朝了。

  李隆基挑挑揀揀一個多月也沒挑出心儀的宰執人選來,乍然一見久別多時的張九齡,頓覺眼前都亮堂了。

  沒辦法,即使年過半百,張九齡瞧著依然冠絕群臣。

  女子豐腴些是美的,可朝中那些大老爺們被優渥的生活養得大腹便便、肥頭大耳,哪有什麼俊逸風骨可言?

  既然是每天都要坐一起商討政事的宰執,那肯定是要挑長得順眼且說話中聽的。記得張九齡歸鄉守孝前他們君臣相處就很愉快!

  就是你了,張愛卿!

  那天李隆基邀張九齡坐下敘了許久的話,翌日便命人擬旨安排張九齡的新職位。

  張九齡這位新宰相便在開元二十一年的最後一個月新鮮出爐了。

  這些朝堂上的彎彎繞繞三娘還不太懂,她只知道自己又見到張九齡這個格外博學的前輩啦。

  三娘高高興興地跑過去喊了人,瞧見張九齡已經穿上三品以上官員才能穿的紫袍,便知道他如今正式回朝當官了。她好奇地追問:「您接下來也住這兒嗎?」

  張九齡道:「對,這兒離聖人居所不遠,聖人有事相召也方便。」

  三娘道:「那我讀書讀到有不懂的,可以來請教您嗎?」

  張九齡道:「若是我正好在的話,你只管問就是了。」他答完又問三娘都讀了什麼書。

  一問之下張九齡不由有些驚訝,這每天幾乎都要看完一卷書的閱讀量便是許多讀書人都比不上。<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