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多夸幾句又不費事,萬一對方聽高興了回頭讓自己見識一下呢?

  老天給我們長了嘴巴,肯定也是希望我們能好好把它用起來的。

  你也不想讓老天失望的對吧!

  李俅雖不知道這件事怎麼突然上升到老天對他們的期望了,但也覺得三娘講得頗有道理。

  像他聽到三娘夸自己就很高興,可見會誇人是很厲害的本事,他也得多多學習才行。

  兩個小不點湊一起嘀嘀咕咕,都以為別人聽不見他們說的悄悄話。可實際上裴旻這樣的將才耳力極佳,哪可能聽不見她們在說什麼?

  他只覺郭家這位小娘子年紀雖不大,說起話來卻一套一套的,你不小心多聽幾句興許就會被她帶了進去。

  難怪她小小年紀便能入宮覲見。

  光憑她這張特別能說的嘴巴,估計就足夠讓聖人對他印象深刻了。

  裴旻一路護送他們出了行宮,三娘當即像出了籠子的雀鳥似的在官道上噠噠噠地跑來跑去,時而很不怕冷地跑左邊挖積雪搓雪球,時而又跑右邊看看結冰的溪水裡底下有沒有魚。

  李俅也跟著她從東跑到西、從西跑到東,兩個活力充沛的小娃娃當真是一刻都沒閒著。

  李泌他們稍長几歲,性情要穩重許多,沒好意思跟著他們又是玩雪又是看魚的。不過聽著她們歡暢無憂的笑聲,他們也忍不住跟著露出笑容。

  果然應該出來走走。

  裴旻領著人護衛在後,見此情景只覺小孩子果然是小孩子,再怎麼聰慧還是不免有幾分小孩兒心性。

  直至遠遠瞧見了停泊著許多船隻的碼頭,三娘才收了玩興,轉頭對李泌他們說道:「馬上要到啦!」

  李泌兩人俱是朝她笑了笑,表示他們也瞧見碼頭了。

  眼看他們打算慢悠悠地走過去,三娘不免跑回來拉他們走快些。

  所有人都被三娘的迫不及待給感染了,齊齊加快腳步往碼頭走去。

  還沒走近,就看到不少人坐在碼頭兩邊或拿自己膝蓋當桌案或找可以放置紙張的地方趴著,一個兩個全在奮筆疾書。

  大唐的印刷業還不甚發達,雖已經有人琢磨出雕版印刷術,可在實踐上主要還是用於佛經之類的暢銷書印刷,許多書依然只能靠手抄本流傳。

  窮苦人家想擁有大量藏書無疑是痴人說夢,哪怕攢夠了錢也很難買到真正靠譜的書籍。

  不讀書的人很難理解藏書對讀書人的吸引力。

  要知道開元四年有個叫阿倍仲麻呂的日本留學生來到長安,深深地被大唐的書籍吸引了,竟是不願意再回日本去。他改名叫朝衡,迄今已經留在大唐十七年了,甚至還當上了從七品的左補闕。

  品階比杜甫後來當的左拾遺還略高一些。

  這就是個為了暢讀大唐藏書連國都不想回了的著名例子。

  自從李儼他們派出去的人手把書船有禁中藏書供人抄閱的消息傳開了,方圓數十里的讀書人都帶著乾糧和筆墨齊齊趕過來。

  來得早的拿號登記姓名入內,那些個來得晚的便只能在外面周圍巴巴地看著。

  後來有人央著熟人把抄好的部分拿出來給他們傳抄,整個碼頭能坐下寫字的地方便都挨挨擠擠地坐滿了讀書人。

  聖恩浩蕩啊!

  得遇如此良機,他們怎麼能不牢牢把握?

  李俅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三娘說「會有的」那會兒,他還只當三娘是想寬慰他,沒想到當真會有這麼多讀書人過來抄書。而且他們都擠不到船上,只能冒著嚴寒待在毫無遮擋的碼頭上抄寫。

  李俅完全沒有辦法理解眼前的一切,轉頭小聲問三娘:「他們不冷嗎?」

  三娘看到有人不斷地往手上哈氣,不太確定地說道:「應當是冷的吧。」

  可是就算冷得硯台里的墨都快凝結了,還是希望能馬不停蹄地把所有書都抄回去。

  就像餓極了的人乍然看到香噴噴、熱騰騰的食物,怎麼可能忍得住不看不搶不拿。

  第28章

  幾歲大的小孩還並不能理解眼前的情景, 不過這並不影響這件事在他們心裡留下重重的一筆。

  三娘出門前被繞樑裹得跟小粽子似的,整個人瞧上去像是圓滾滾的一團。她左看看、右瞧瞧,只覺這種氛圍讓她也莫名激盪起來。

  走到書船外的時候, 三娘注意到有個年過半百的老者立在那兒靜靜望著不遠處奮筆疾書的讀書人。

  那老者身形十分瘦削,整個人修竹般佇立在那兒,好似一陣風就能把他吹倒。即便鬚髮已經隱隱發白, 他的面容與氣度依然叫人一見心折。

  三娘來驪山這邊一個多月了,從不曾見過這麼個人。

  據傳外頭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講的是如果你三十歲才考上明經科, 那你已經賊老了;如果你五十歲能考上進士, 那你可真是年少有為啊!難道這老人家也是想考進士科的嗎?

  瞧見老者即便穿著冬衣也分外清瘦的身量,三娘噠噠噠地跑上前問:「您要跟我們一起登船去嗎?船上比較暖和。」她問完後又轉頭徵詢李儼他們的意見, 「可以的對吧?」

  李儼道:「當然可以。」

  李俅也道:「對對, 當然可以!」

  老者轉頭打量了他們幾眼,目光最終落到隨行的李泌身上, 用眼神示意李泌不要和自己打招呼。<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