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頁
「阿兄武藝高強,又那麼多親兵護著,去去搶匪怎麼可能傷得了他?倒是陶師兄,據說受了點輕傷……」
顧晴嵐睫毛顫了顫。
受傷了啊……
……
施粥處雜亂,而且也不是她們這些大家閨秀觀光的地方。
唐二小姐也只是說說而已,並沒有真的要去。
但顧晴嵐離開燕國公府後,卻鬼使神差去了西市。
西市距離西城門不遠。
臨近時,顧晴嵐掀開帘子看了一眼。
雖然不遠,但也看不到城門外的景象。
顧晴嵐心中一黯,正要放下帘子時,忽然,眼角餘光一動。
定睛看,恰見一行人徒步進城來。
一行約十來人,陶汾就被擁在最當中。
顧晴嵐看他,仿佛覺得精瘦了一些,越發顯得個高。
高到一抬眼,就看到了她。
陶汾眼神愣了一下,腳步也停了下來。
顧晴嵐下意識想往裡躲,捏著手心忍住後,朝陶汾微笑頷首,隨後才不緊不慢放下了帘子。
光線暗下來後,她輕輕吁出一口氣,暗自回憶自己剛才應對是否端莊得體——
……
還挺端莊得體的,陶汾想,至少沒有招呼也不打就縮回去。
他若無其事地收回剛才抬起想打招呼的手,不知怎麼,眼睛卻跟著那馬車收不回。
馬車轉道進了西市。
陶汾想,這小姑娘多少有點沒良心。
自從幫她找回繡囊後,就不理人了。
可他出獄那天,分明又看見她了。
偷偷摸摸,目光一碰就跑了。
他每每想起,都覺得好笑。
現在也是。
「陶兄想到什麼美事了,笑那麼開心?」同行人問。
陶汾笑著擺了擺手:「你們自去罷,我有傷在身,不宜喝酒!」
於是別了同行友人,腳下一拐,也往西市去了。
西市沿街行鋪千家,行人如織,早已不見了那顧五小姐的馬車。
陶汾自嘲地笑了笑,悠悠蕩蕩往常光顧的聞人書肆去,卻意外地在書肆門外看到了顧五小姐的馬車。
顧五小姐看到他,驚訝了一下,隨後又露出端莊得體的微笑。
陶汾有一絲絲彆扭,走近招呼道:「五小姐,長久不見了。」
她回禮道:「聽唐表妹說,陶郎近日往邢州救災,不慎負傷,不及傷愈,又於京郊施粥,俠義之心,令人感佩。」
少女嗓音輕柔,語調徐徐,聽在耳中即是一種享受。
陶汾沖她笑:「原來五小姐都知道啊!」
今天要不是自己跟上來,怕連一聲「感佩」都得不到。
顧晴嵐被他擠兌得小臉一紅,卻仍是神色端莊道:「陶郎仁善,路人皆知。」
玉容染霞,卻偏作正色,看得陶汾忍不住樂:「路人皆知,我還道五小姐不知呢!前番辛辛苦苦幫五小姐找回香囊,連個謝字都沒換到不說,還見了我跟見鬼似的,轉頭就跑,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得罪過顧五小姐呢!」
顧晴嵐的臉越憋越紅,終於忍不住似的脫口而出:「你入獄那次,我也為你奔走數回,難道你謝過我?」
陶汾驀地愣住。
顧晴嵐說完,臉便徹底紅了,一雙眸子浸滿了水, 神色既羞惱又懊喪,好似快要哭了。
陶汾怕她又要跑,下意識捉住她手腕,解釋道:「我不知道這事!」
顧晴嵐這回卻沒有要跑的意思。
眼中水光猶在,神情已經在轉瞬間冷靜許多。
她掙了掙手腕。
陶汾這才意識到自己魯莽孟浪了,忙鬆開。
她揉了揉手腕,屈膝一禮:「陶郎多次有恩於我,顧五在此謝過——」
陶汾看著她,有些茫然。
他也不是真的要她謝啊……
「上次鞠場一事,我家長姐說過,顧氏與沈氏都會記這份恩,既然陶郎有難,於情於理,顧五都不會袖手旁觀,便當作還陶郎一樁恩情,也會拼盡全力!」
陶汾額角跳了跳,有點焦躁。
謝就謝了,還要還恩呢?
這麼認真跟他劃清界限?
那小姑娘在剛剛被他撩撥得動了一次情緒後,仿佛瞬間長大了。
即便臉上露出羞愧之色,也仍顯嫻雅沉靜:「方才失態,還請陶郎見諒。」
陶汾本不是愛欺負逗弄小姑娘的人,可到了這時候,卻忍不住頂她一句:「我要是不見諒呢!」
端莊得體的顧五小姐瞬間睜圓了眼。
陶汾笑了起來。
這下舒服了!
------------
第442章 陶郎本善——陶顧番外(八)
太興十六年,三月。
到了這個月,整個京城就只剩下一件大事。
太子大婚。
陶汾作為新科進士,又是太子和太子妃的親師兄,當仁不讓地求了個禮職,為兩人的婚事忙前忙後起來。
這天,來燕國公府送禮單的時候,陶汾左右看了看,假裝不經意問起:「太子妃馬上要出嫁了,怎麼沒個姐姐妹妹來幫襯?」
唐二小姐看了他一眼:「這句話會傳到我阿姐耳中。」
陶汾頓時背脊一涼,忙解釋:「我就是看大小姐一個人忙裡忙外太辛苦了,想著要是有表姐妹幫忙一二才好!」<hr>
顧晴嵐睫毛顫了顫。
受傷了啊……
……
施粥處雜亂,而且也不是她們這些大家閨秀觀光的地方。
唐二小姐也只是說說而已,並沒有真的要去。
但顧晴嵐離開燕國公府後,卻鬼使神差去了西市。
西市距離西城門不遠。
臨近時,顧晴嵐掀開帘子看了一眼。
雖然不遠,但也看不到城門外的景象。
顧晴嵐心中一黯,正要放下帘子時,忽然,眼角餘光一動。
定睛看,恰見一行人徒步進城來。
一行約十來人,陶汾就被擁在最當中。
顧晴嵐看他,仿佛覺得精瘦了一些,越發顯得個高。
高到一抬眼,就看到了她。
陶汾眼神愣了一下,腳步也停了下來。
顧晴嵐下意識想往裡躲,捏著手心忍住後,朝陶汾微笑頷首,隨後才不緊不慢放下了帘子。
光線暗下來後,她輕輕吁出一口氣,暗自回憶自己剛才應對是否端莊得體——
……
還挺端莊得體的,陶汾想,至少沒有招呼也不打就縮回去。
他若無其事地收回剛才抬起想打招呼的手,不知怎麼,眼睛卻跟著那馬車收不回。
馬車轉道進了西市。
陶汾想,這小姑娘多少有點沒良心。
自從幫她找回繡囊後,就不理人了。
可他出獄那天,分明又看見她了。
偷偷摸摸,目光一碰就跑了。
他每每想起,都覺得好笑。
現在也是。
「陶兄想到什麼美事了,笑那麼開心?」同行人問。
陶汾笑著擺了擺手:「你們自去罷,我有傷在身,不宜喝酒!」
於是別了同行友人,腳下一拐,也往西市去了。
西市沿街行鋪千家,行人如織,早已不見了那顧五小姐的馬車。
陶汾自嘲地笑了笑,悠悠蕩蕩往常光顧的聞人書肆去,卻意外地在書肆門外看到了顧五小姐的馬車。
顧五小姐看到他,驚訝了一下,隨後又露出端莊得體的微笑。
陶汾有一絲絲彆扭,走近招呼道:「五小姐,長久不見了。」
她回禮道:「聽唐表妹說,陶郎近日往邢州救災,不慎負傷,不及傷愈,又於京郊施粥,俠義之心,令人感佩。」
少女嗓音輕柔,語調徐徐,聽在耳中即是一種享受。
陶汾沖她笑:「原來五小姐都知道啊!」
今天要不是自己跟上來,怕連一聲「感佩」都得不到。
顧晴嵐被他擠兌得小臉一紅,卻仍是神色端莊道:「陶郎仁善,路人皆知。」
玉容染霞,卻偏作正色,看得陶汾忍不住樂:「路人皆知,我還道五小姐不知呢!前番辛辛苦苦幫五小姐找回香囊,連個謝字都沒換到不說,還見了我跟見鬼似的,轉頭就跑,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得罪過顧五小姐呢!」
顧晴嵐的臉越憋越紅,終於忍不住似的脫口而出:「你入獄那次,我也為你奔走數回,難道你謝過我?」
陶汾驀地愣住。
顧晴嵐說完,臉便徹底紅了,一雙眸子浸滿了水, 神色既羞惱又懊喪,好似快要哭了。
陶汾怕她又要跑,下意識捉住她手腕,解釋道:「我不知道這事!」
顧晴嵐這回卻沒有要跑的意思。
眼中水光猶在,神情已經在轉瞬間冷靜許多。
她掙了掙手腕。
陶汾這才意識到自己魯莽孟浪了,忙鬆開。
她揉了揉手腕,屈膝一禮:「陶郎多次有恩於我,顧五在此謝過——」
陶汾看著她,有些茫然。
他也不是真的要她謝啊……
「上次鞠場一事,我家長姐說過,顧氏與沈氏都會記這份恩,既然陶郎有難,於情於理,顧五都不會袖手旁觀,便當作還陶郎一樁恩情,也會拼盡全力!」
陶汾額角跳了跳,有點焦躁。
謝就謝了,還要還恩呢?
這麼認真跟他劃清界限?
那小姑娘在剛剛被他撩撥得動了一次情緒後,仿佛瞬間長大了。
即便臉上露出羞愧之色,也仍顯嫻雅沉靜:「方才失態,還請陶郎見諒。」
陶汾本不是愛欺負逗弄小姑娘的人,可到了這時候,卻忍不住頂她一句:「我要是不見諒呢!」
端莊得體的顧五小姐瞬間睜圓了眼。
陶汾笑了起來。
這下舒服了!
------------
第442章 陶郎本善——陶顧番外(八)
太興十六年,三月。
到了這個月,整個京城就只剩下一件大事。
太子大婚。
陶汾作為新科進士,又是太子和太子妃的親師兄,當仁不讓地求了個禮職,為兩人的婚事忙前忙後起來。
這天,來燕國公府送禮單的時候,陶汾左右看了看,假裝不經意問起:「太子妃馬上要出嫁了,怎麼沒個姐姐妹妹來幫襯?」
唐二小姐看了他一眼:「這句話會傳到我阿姐耳中。」
陶汾頓時背脊一涼,忙解釋:「我就是看大小姐一個人忙裡忙外太辛苦了,想著要是有表姐妹幫忙一二才好!」<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