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上述一切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朱元璋在解決我國農民問題、士紳階級即豪門富戶問題、官吏問題、文臣武將問題和宰相制度問題時,所採用的方式,全部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極端。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將不斷看到——

  朱元璋針對讀書人所制定的、與以往具有極大差別的科舉考試制度,在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將“經義取士”推向極端,使我國知識分子終至形成了范進中舉和孔乙己式的心態與面目,直到公元1906年科舉制度廢除。

  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將皇帝的威權推向極端,並在未來的歲月里,逐漸演化出了我國的內閣——司禮監製度。從而,釀成了我國歷史上最為僵硬且風險極大的政治制度,和最為嚴重的宦官弄權現象。

  朱元璋創立的衛所制度,在把軍隊與農民和農業生產相結合後,則將軍隊與國防建設推到了極端。

  朱元璋所建立的錦衣衛,開大規模公開使用秘密警察之先河,將我國古代的特務制度推向了極端。

  細細品味起來,這些極端的做法與制度建設,充滿了高度的理想化色彩。從中,完全可以看出朱元璋意圖建立一個完美的朱家天下的真實努力。天下臣民和世間所有一切,都必須服從這個理想。

  朱元璋,至矣盡矣。

  該做的,不該做的,朱元璋算是全部做盡做絕了。

  從此,他所做的這一切,與他所訂立的祖宗家法——《皇明祖訓》一道,成為帝國傳統,有如遺傳基因,深植其子孫的每一個細胞,並宿命般地籠罩在大明帝國的上空。它們扭攪在一起,伴隨著朱元璋很少考慮到的人性因素,在時間與空間中長久地膨脹,發酵,扭曲,演變。最後,在許多方面,走到了與朱元璋的初衷完全相反的方向。帝國從上到下,變成了一個具有高度剛性的板狀結構。致使這個曾經長期領先於世界的國家,就像一個被關閉了發動機又無人有權啟動的龐然大物,靜靜地臥在世界的東方。生活在其中的人民,則仿佛在精神上被裹挾或綁架一般,大體喪失了思維與創造的能力。

  在此期間,文藝復興照亮了歐洲中世紀黑沉沉的夜空,一架功能強大的發動機轟然起動,逐漸加速。世界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世界了。

  從此,帝國的政治挾帶著生活在這個帝國里的人民,一步步走向那灰惡的深淵,昔日的光榮變成了真正的夢想,滋養著日益猥瑣的頭腦與心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