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他竟什麼都沒說就答應了。
崔英訝異挑了下眉, 總覺得這不像裴君慎的行事風格。
不過這結果正合她意。
崔英摸著信紙凝思了片刻便將此事放下, 繼續往下看:「……娘子,刺史府在常平大街東水巷, 巷子外有家福來客棧, 店中菜餚俱佳, 尤以臘肉與燜雞聞名,若娘子來此……」
看到這兒,崔英不禁腹誹,這廝竟然到了定西都不放棄,還用美食來誘惑她。
哼, 她才不會上當。
崔英杏眸微眯, 再往下看信時心裡便多了分戒備心, 旋即就發現這信里果然藏了很多圈套,那一行一行的字看似是在介紹沿路風土人情, 其實每個字都是在挖坑,就等著她忍耐不住往裡跳呢。
一口氣看完, 倒真看得崔英心癢難耐, 想離開長安去遊山玩水。
只是她還有正事要辦, 崔英斂了斂神,目光微凜,將信收起後起身研墨,準備給沈姝寫封帖子。
不知她在忙什麼,自打進了六月,兩人已許久未見過面。
磨完墨,崔英坐到書案前,提筆寫下邀貼。
今早仲老為她診過脈,道她的傷已經痊癒,只需再修養三天觀觀氣色,若無大礙,三天後便可出府。
是以崔英便想約沈姝用游東市,問她三日後是否有時間?
此時天色已暗,寫完帖子,她喚來簪秋,沒有著急送,而是讓她明日差人將帖子送去歸義坊沈府。
不想次日午後,崔英收到回帖,沈姝竟婉拒了她的邀請,理由是她已應了別人的邀約。
這讓崔英感到些許擔心,當日下午便又讓人往沈府送了帖子,問沈姝應了誰的約,同時還請青玉去打聽壽安近日是否有設宴。
日落時分,青玉踏著晚霞回了太安坊。
見到崔英,她拿手帕先擦了擦鬢角細汗,而後才嬌嬌柔柔道:「壽安公主好似病了,近日一直閉府不出,未曾宴客。」
崔英聞此消息,心放了一半,不過——「她病了?怎麼病的?」
青玉解開扯了扯交領裙衫的領口,用帕子扇了扇風:「說是前些日子不小心淋雨染上了風寒,一直沒好全。」
至於是不是真的,青玉便只能在心裡打個問號。
壽安公主的消息可沒有那麼好打聽,連聖上安插在壽安公主身邊的探子都會被壽安公主當作狗一樣戲耍。
只有她高興的時候,她才會從手指縫裡露出兩分消息來讓他們去聖上面前交差。
偏偏這些事主子們明明心知肚明卻故意裝作不知,他們這些做探子有苦不能言,只能跟著扮狗。
思及此,青玉原本嬌媚的面容上瞬間閃過一抹厲色。
崔英無意間發現她這副神色,杏眸不禁凝起——她還是頭一次看見青玉情緒如此外露。
「青玉,你當真想……」
想入宮做李玄貞的嬪妃嗎?
她忍不住開口,可話說到一半卻又閉緊雙唇,沒了話音。
如今她自顧不暇,問了又有何用?恐怕不僅幫不了忙還會徒增她人煩惱。
那廂青玉聞聲回神,似是猜到崔英想說什麼,她掩唇輕輕笑了聲,尾音勾人道:「郡主,我可不是那不知事的小姑娘,我的路……我知道怎麼走,您呀,且顧好您自己的事罷。」
崔英怔了怔,旋即杏眸彎起,露出抹促狹地笑。
青玉整日跟著她,恐怕早就看出來她想做什麼了,卻沒嘲笑她不知天高地厚。
或許,是因為她也正在做「犯傻」的事吧。
*
崔英次日晌午才收到沈姝的回帖。
不過這次沈姝仍沒說是與誰有約,只說是從前交好的小姐妹來了長安,她只得先陪她遊玩。
末了,她還委委屈屈地向崔英訴了番苦,哭訴說她那小姐妹太過粘人。
崔英瞧著失笑,這點小事,昨日在帖子中說清楚不就好了,害她白擔心一場。
放下帖子,崔英搖著扇子去廊下喚了簪秋和青玉來,三人略作收拾便坐上馬車出了府。
馬車裡放著冰盆,絲絲涼意自冰盆往外散發,卻仍抵不住外頭火辣辣的太陽,三人一邊搖著蒲扇一邊拿著手帕不時擦去臉上細汗。
五月中旬,崔英身子稍好些的時候,便讓裴君慎陪她去司府探望了一次司無明。
那日她與司無明沒能說上幾句話,從前開朗赤誠的少年經次一難變得沉默寡言。
往日兩人暢聊的觀星卜卦之事,如今似乎也不該再提,所以那日回府之後崔英便想找人做一本盲版《卜卦錄》。
只是她身子好得慢,此事才一直耽擱到現在。
到了東市,崔英揣著書冊統共找了三家鐵匠鋪和三家木匠鋪,還有三家造紙坊。
鐵和木都太沉,不方便攜帶,只能放在家中,但容易打造。
紙質的盲冊則需要更加精妙的工藝。
崔英高中時,有年暑假對此事好奇,老爸老媽便親情贊助她去製作盲人使用書冊的工坊里學習了兩個月。
但此事已經過去六七年,許多記憶需要花時間找回,而且選紙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步驟。
這天一直忙到暮色降臨,崔英踩抱著一摞紙和鐵匠鋪、木匠鋪送來的單字樣品回了裴府。
青玉和簪秋隨她忙了大半日,卻沒看懂她在忙什麼。
不過青玉不關心這些,上了回府的馬車她只覺得自己熱得汗流浹背,直對崔英道:「以後這種出力氣的活,我絕對不會再出手幫忙了。」<hr>
崔英訝異挑了下眉, 總覺得這不像裴君慎的行事風格。
不過這結果正合她意。
崔英摸著信紙凝思了片刻便將此事放下, 繼續往下看:「……娘子,刺史府在常平大街東水巷, 巷子外有家福來客棧, 店中菜餚俱佳, 尤以臘肉與燜雞聞名,若娘子來此……」
看到這兒,崔英不禁腹誹,這廝竟然到了定西都不放棄,還用美食來誘惑她。
哼, 她才不會上當。
崔英杏眸微眯, 再往下看信時心裡便多了分戒備心, 旋即就發現這信里果然藏了很多圈套,那一行一行的字看似是在介紹沿路風土人情, 其實每個字都是在挖坑,就等著她忍耐不住往裡跳呢。
一口氣看完, 倒真看得崔英心癢難耐, 想離開長安去遊山玩水。
只是她還有正事要辦, 崔英斂了斂神,目光微凜,將信收起後起身研墨,準備給沈姝寫封帖子。
不知她在忙什麼,自打進了六月,兩人已許久未見過面。
磨完墨,崔英坐到書案前,提筆寫下邀貼。
今早仲老為她診過脈,道她的傷已經痊癒,只需再修養三天觀觀氣色,若無大礙,三天後便可出府。
是以崔英便想約沈姝用游東市,問她三日後是否有時間?
此時天色已暗,寫完帖子,她喚來簪秋,沒有著急送,而是讓她明日差人將帖子送去歸義坊沈府。
不想次日午後,崔英收到回帖,沈姝竟婉拒了她的邀請,理由是她已應了別人的邀約。
這讓崔英感到些許擔心,當日下午便又讓人往沈府送了帖子,問沈姝應了誰的約,同時還請青玉去打聽壽安近日是否有設宴。
日落時分,青玉踏著晚霞回了太安坊。
見到崔英,她拿手帕先擦了擦鬢角細汗,而後才嬌嬌柔柔道:「壽安公主好似病了,近日一直閉府不出,未曾宴客。」
崔英聞此消息,心放了一半,不過——「她病了?怎麼病的?」
青玉解開扯了扯交領裙衫的領口,用帕子扇了扇風:「說是前些日子不小心淋雨染上了風寒,一直沒好全。」
至於是不是真的,青玉便只能在心裡打個問號。
壽安公主的消息可沒有那麼好打聽,連聖上安插在壽安公主身邊的探子都會被壽安公主當作狗一樣戲耍。
只有她高興的時候,她才會從手指縫裡露出兩分消息來讓他們去聖上面前交差。
偏偏這些事主子們明明心知肚明卻故意裝作不知,他們這些做探子有苦不能言,只能跟著扮狗。
思及此,青玉原本嬌媚的面容上瞬間閃過一抹厲色。
崔英無意間發現她這副神色,杏眸不禁凝起——她還是頭一次看見青玉情緒如此外露。
「青玉,你當真想……」
想入宮做李玄貞的嬪妃嗎?
她忍不住開口,可話說到一半卻又閉緊雙唇,沒了話音。
如今她自顧不暇,問了又有何用?恐怕不僅幫不了忙還會徒增她人煩惱。
那廂青玉聞聲回神,似是猜到崔英想說什麼,她掩唇輕輕笑了聲,尾音勾人道:「郡主,我可不是那不知事的小姑娘,我的路……我知道怎麼走,您呀,且顧好您自己的事罷。」
崔英怔了怔,旋即杏眸彎起,露出抹促狹地笑。
青玉整日跟著她,恐怕早就看出來她想做什麼了,卻沒嘲笑她不知天高地厚。
或許,是因為她也正在做「犯傻」的事吧。
*
崔英次日晌午才收到沈姝的回帖。
不過這次沈姝仍沒說是與誰有約,只說是從前交好的小姐妹來了長安,她只得先陪她遊玩。
末了,她還委委屈屈地向崔英訴了番苦,哭訴說她那小姐妹太過粘人。
崔英瞧著失笑,這點小事,昨日在帖子中說清楚不就好了,害她白擔心一場。
放下帖子,崔英搖著扇子去廊下喚了簪秋和青玉來,三人略作收拾便坐上馬車出了府。
馬車裡放著冰盆,絲絲涼意自冰盆往外散發,卻仍抵不住外頭火辣辣的太陽,三人一邊搖著蒲扇一邊拿著手帕不時擦去臉上細汗。
五月中旬,崔英身子稍好些的時候,便讓裴君慎陪她去司府探望了一次司無明。
那日她與司無明沒能說上幾句話,從前開朗赤誠的少年經次一難變得沉默寡言。
往日兩人暢聊的觀星卜卦之事,如今似乎也不該再提,所以那日回府之後崔英便想找人做一本盲版《卜卦錄》。
只是她身子好得慢,此事才一直耽擱到現在。
到了東市,崔英揣著書冊統共找了三家鐵匠鋪和三家木匠鋪,還有三家造紙坊。
鐵和木都太沉,不方便攜帶,只能放在家中,但容易打造。
紙質的盲冊則需要更加精妙的工藝。
崔英高中時,有年暑假對此事好奇,老爸老媽便親情贊助她去製作盲人使用書冊的工坊里學習了兩個月。
但此事已經過去六七年,許多記憶需要花時間找回,而且選紙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步驟。
這天一直忙到暮色降臨,崔英踩抱著一摞紙和鐵匠鋪、木匠鋪送來的單字樣品回了裴府。
青玉和簪秋隨她忙了大半日,卻沒看懂她在忙什麼。
不過青玉不關心這些,上了回府的馬車她只覺得自己熱得汗流浹背,直對崔英道:「以後這種出力氣的活,我絕對不會再出手幫忙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