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太子已經冊立,接下來,皇權即將更迭轉移,整個朝堂都該逐漸形成以秋景秀為利益中心的團體,如果此時有另外的已經成年並且羽翼豐滿的皇子仍留在京中,那麼就算秋景明等人沒有想法,但也保不齊別的大臣沒有別的想法,到時候京中暗流涌動,臣子不思為民為政,反而將心思花在站隊結黨和勾心鬥角上,這就大大違背了秋君藥的本意。
從來到這個世界上,不管秋君藥承認不承認秋景明等人是自己的兒子,不管自己遇到了什麼困難和問題,秋君藥都始終將為民謀利放在首位,將朝局穩定放在政治中心。
整個京城,看似在以引鴛、秋景秀為首的利益集團的趨勢下運行,但其實秋君藥才是埋在幕後的唯一推手,在關鍵時候,一把將整個王朝的行駛方向掰回正確的位置。
所以他必須將秋景明等人派出宮去,這不僅對他們好,也是對萬民負責。
只是......
只是脫離開君權的角度,他首先還是一位父親。
孩子離家,作為父母,總會擔憂,秋君藥知道怎麼做才能讓每一個人在各自合適的軌道上生活下去,但不代表他自己看得開,於是便一日又一日的沉寂下去。
好在宮內朝政還有引鴛和秋景秀操持著,秋景月也時不時會入宮來陪一陪秋君藥,日子也總算不那麼難熬。
又是一年深秋,離秋景明等人離京,也已經半年了。
秋景月今日照舊還是早早入宮來給秋君藥請安,只不過中途遇到行色匆匆的秋景秀,兩人互說了幾句話,耽擱了一些,所以等秋景月來到披香殿的時候,秋君藥一個人躺在披香殿後殿院子裡的躺椅上,靜靜睡著了。
黃色的秋葉打著旋兒,落在他平靜而又溫和的眉目上,風一吹,又落在了腳邊。
似乎連秋葉也不忍吵醒他,故而離開的聲音也是緩緩的。
一旁的宮女太監們見秋景月來了,正想請安,卻被秋景月一個手勢制止了。
他輕手輕腳地走到秋君藥身邊,給他掖了掖毯子的腳,還將秋君藥伸出的手焐熱後,才放進毯子裡。
秋景明和秋景和離京之後,秋君藥有心歷練秋景秀,加上確實是精力有所不濟,朝中的事情就落在了秋景秀這個太子身上,所以秋景秀也想常常給秋君藥請安,但每次他忙完政事回宮的時候,秋君藥往往已經歇下了,秋景秀只能通過起居注來知曉秋君藥一天的動向。
而一天中,秋君藥最常幹的事情,還是喝藥,睡覺,以及對著青州和渝州的方向發呆。
秋景月知道秋君藥想哥哥們,所以常常進宮陪秋君藥,還時不時帶一些青州和渝州的特產,哄秋君藥,說是哥哥們從青州和渝州寄給他的特產。
其實青州和渝州距離京城一個比一個遠,秋景明和秋景和等人記掛父皇,除了時常寫信,確實也常常寄一些瓜果特產、糖餅時蔬來,但是那些東西送到京城的時候,不是腐爛就是餿了,不能吃了,秋景月只能偷偷藏起來,再自己去外面集市搜羅一些新的,實在找不到,也只能拜託在京的青州人和渝州人,讓他們做一些家鄉的吃食,帶進宮裡。
今日秋景月帶進宮裡的是秋景和用自家園子裡的種的桂花做的桂花糕和桂花糖,送到京城的時候,桂花糕和桂花糖都碎了不少,秋景月挑了一些碎掉的吃了,小心翼翼地保存下僅存的幾塊還未碎盡的糕點和糖,帶進了宮。
糕點和糖的香甜很快就喚醒了秋君藥的嗅覺,他在夢中緩緩醒來,睜開眼的那一刻,一時間竟然分不清自己現在是在夢裡還是在現實之中。
他呆呆地盯著被紅霞染紅的天空,視野里天野寬闊,如同穹頂,頭頂樹冠已經發黃,蕭疏的枝葉里有點點大雁飛過,空氣中風吹來秋葉苦澀但乾燥的味道,秋君藥在這一片秋的昏黃里兀自出了一會兒神,這才聽到秋景月喊他:
「父皇........父皇?」
「.......」
秋君藥聞言,這才緩緩回神,眼珠轉了轉,落在了坐在一旁的秋景月身上,想起了這個人是自己的四兒子,於是長了長嘴,用略微沙啞的聲音問:
「怎麼了?」
「入秋了,外頭涼,兒子扶你進內殿休息吧。」
秋景月笑:
「二哥哥從渝州寄了一些親自做的糖餅,哦,對了,還有當季的桂花釀,據說是二嫂親自釀的,可香甜了,兒子聞了都饞。」
「你個饞鬼。」
秋君藥聞言,忍不住抬起手,秋景月立刻低下頭,由著躺著的秋君藥更方便地摸著自己的頭,笑道:
「父皇且進殿中吧,兒子扶您起來。」
「嗯。」秋君藥被秋景月扶起來,一邊站起,一邊問:「你二哥哥在渝州過的如何?他長大了,也漸染上了那報喜不報憂的毛病,來信只說好,讓朕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二哥哥好著呢。」秋景月扶著秋君藥的手臂,垂頭應道:
「兒子聽說他在渝州辦了一座學堂,最近還和一些鄉紳、員外等人商量著籌辦著第二座,讓一些貧困的孩子都能入學堂識字;而二嫂嫂則開了一家醫館,經常給普通百姓坐診看病,兩人每日都可忙了。」
「難為他們竟然有如此心胸。」
秋君藥被秋景月扶著在內殿的桌子上坐下,桌上的桂花釀起封,清甜的味道蔓延開來,惹得秋君藥在燭火下的眉眼也逐漸變得柔和起來:
從來到這個世界上,不管秋君藥承認不承認秋景明等人是自己的兒子,不管自己遇到了什麼困難和問題,秋君藥都始終將為民謀利放在首位,將朝局穩定放在政治中心。
整個京城,看似在以引鴛、秋景秀為首的利益集團的趨勢下運行,但其實秋君藥才是埋在幕後的唯一推手,在關鍵時候,一把將整個王朝的行駛方向掰回正確的位置。
所以他必須將秋景明等人派出宮去,這不僅對他們好,也是對萬民負責。
只是......
只是脫離開君權的角度,他首先還是一位父親。
孩子離家,作為父母,總會擔憂,秋君藥知道怎麼做才能讓每一個人在各自合適的軌道上生活下去,但不代表他自己看得開,於是便一日又一日的沉寂下去。
好在宮內朝政還有引鴛和秋景秀操持著,秋景月也時不時會入宮來陪一陪秋君藥,日子也總算不那麼難熬。
又是一年深秋,離秋景明等人離京,也已經半年了。
秋景月今日照舊還是早早入宮來給秋君藥請安,只不過中途遇到行色匆匆的秋景秀,兩人互說了幾句話,耽擱了一些,所以等秋景月來到披香殿的時候,秋君藥一個人躺在披香殿後殿院子裡的躺椅上,靜靜睡著了。
黃色的秋葉打著旋兒,落在他平靜而又溫和的眉目上,風一吹,又落在了腳邊。
似乎連秋葉也不忍吵醒他,故而離開的聲音也是緩緩的。
一旁的宮女太監們見秋景月來了,正想請安,卻被秋景月一個手勢制止了。
他輕手輕腳地走到秋君藥身邊,給他掖了掖毯子的腳,還將秋君藥伸出的手焐熱後,才放進毯子裡。
秋景明和秋景和離京之後,秋君藥有心歷練秋景秀,加上確實是精力有所不濟,朝中的事情就落在了秋景秀這個太子身上,所以秋景秀也想常常給秋君藥請安,但每次他忙完政事回宮的時候,秋君藥往往已經歇下了,秋景秀只能通過起居注來知曉秋君藥一天的動向。
而一天中,秋君藥最常幹的事情,還是喝藥,睡覺,以及對著青州和渝州的方向發呆。
秋景月知道秋君藥想哥哥們,所以常常進宮陪秋君藥,還時不時帶一些青州和渝州的特產,哄秋君藥,說是哥哥們從青州和渝州寄給他的特產。
其實青州和渝州距離京城一個比一個遠,秋景明和秋景和等人記掛父皇,除了時常寫信,確實也常常寄一些瓜果特產、糖餅時蔬來,但是那些東西送到京城的時候,不是腐爛就是餿了,不能吃了,秋景月只能偷偷藏起來,再自己去外面集市搜羅一些新的,實在找不到,也只能拜託在京的青州人和渝州人,讓他們做一些家鄉的吃食,帶進宮裡。
今日秋景月帶進宮裡的是秋景和用自家園子裡的種的桂花做的桂花糕和桂花糖,送到京城的時候,桂花糕和桂花糖都碎了不少,秋景月挑了一些碎掉的吃了,小心翼翼地保存下僅存的幾塊還未碎盡的糕點和糖,帶進了宮。
糕點和糖的香甜很快就喚醒了秋君藥的嗅覺,他在夢中緩緩醒來,睜開眼的那一刻,一時間竟然分不清自己現在是在夢裡還是在現實之中。
他呆呆地盯著被紅霞染紅的天空,視野里天野寬闊,如同穹頂,頭頂樹冠已經發黃,蕭疏的枝葉里有點點大雁飛過,空氣中風吹來秋葉苦澀但乾燥的味道,秋君藥在這一片秋的昏黃里兀自出了一會兒神,這才聽到秋景月喊他:
「父皇........父皇?」
「.......」
秋君藥聞言,這才緩緩回神,眼珠轉了轉,落在了坐在一旁的秋景月身上,想起了這個人是自己的四兒子,於是長了長嘴,用略微沙啞的聲音問:
「怎麼了?」
「入秋了,外頭涼,兒子扶你進內殿休息吧。」
秋景月笑:
「二哥哥從渝州寄了一些親自做的糖餅,哦,對了,還有當季的桂花釀,據說是二嫂親自釀的,可香甜了,兒子聞了都饞。」
「你個饞鬼。」
秋君藥聞言,忍不住抬起手,秋景月立刻低下頭,由著躺著的秋君藥更方便地摸著自己的頭,笑道:
「父皇且進殿中吧,兒子扶您起來。」
「嗯。」秋君藥被秋景月扶起來,一邊站起,一邊問:「你二哥哥在渝州過的如何?他長大了,也漸染上了那報喜不報憂的毛病,來信只說好,讓朕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二哥哥好著呢。」秋景月扶著秋君藥的手臂,垂頭應道:
「兒子聽說他在渝州辦了一座學堂,最近還和一些鄉紳、員外等人商量著籌辦著第二座,讓一些貧困的孩子都能入學堂識字;而二嫂嫂則開了一家醫館,經常給普通百姓坐診看病,兩人每日都可忙了。」
「難為他們竟然有如此心胸。」
秋君藥被秋景月扶著在內殿的桌子上坐下,桌上的桂花釀起封,清甜的味道蔓延開來,惹得秋君藥在燭火下的眉眼也逐漸變得柔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