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指著旁邊的小巷,「咱們去那歇一會兒吧,過會兒去西街。那邊小孩子多,正好把東西分一分。」

  楊嫣買的這些小東西拿回楊家也是壓庫房,她一般當天分出去了。分享當然很快樂,更何況還有小孩子拉著她的衣角問:「阿姊是仙女嗎?」

  楊嫣:!!!

  她誇我是仙女唉!

  楊嫣當場就帶著小姑娘買了一大把糖,其他小孩子立刻有樣學樣。當天的楊嫣在一聲聲彩虹屁中迷失了自我,帶出去的銅板一個都沒剩下。要不是冉韜提醒了一下,她差點把頭上的簪子也送出去——倒不是捨不得,這東西價錢不低,讓小孩子拿著太危險了。

  總之,分東西是很快樂沒錯,但也很消耗體力。

  她得先歇歇。

  *

  楊嫣帶著冉韜往旁邊的小巷走,她手裡除了那盞沒遞過去的花燈,還有一張陶瓷質地面具。每逢這種節日,街上賣面具的很多,各種樣式的都有,但陶瓷易碎,這質地的面具其實挺少見的,楊嫣今天逛的時候看見了。

  面具的樣式倒是很常見的彩繪擬獸人面,雙目圓瞪、滿口獠牙,看起來很能辟邪,但是由於眼珠開口太大了,這面具凶神惡煞之餘還顯出幾分憨憨的氣質。

  很怪,看一眼、再看一眼。

  最後就買下來了。

  因為太怪了,楊嫣乾脆一直拿在手裡觀察,這會兒往小巷走的時候,她還說忍不住把這個面具翻過來翻過去地看:……真的好怪。

  楊嫣正翻著呢,卻注意到冉二的視線也落過來。

  她本來以為冉二也在看這個這個面具,稍微分辨了一下,才注意到他看的是燈。

  楊嫣奇怪地「唉?」了聲,她把手裡的燈又舉高了一點,忍不住開口問:「你喜歡這燈?」

  這是很常見的那種燈籠,只為了顯得節日喜慶,上面糊的紅紙。和別家有所不同的是上面題了字,既不是超大的「福」字,也不是應景的「乞巧」,而是一句詩,每個燈籠上的詩句都不一樣,不用擔心和別人撞燈。

  楊嫣買的時候只覺得這個攤主很有想法,隨便挑了一個,倒是沒仔細看燈上寫了什麼。

  反正這種日子,攤主就算為了討個彩頭,也不會在上面寫什麼不好聽的話。

  這會兒被冉韜的反應提醒,她才仔細去看,提著燈對著上面的字念出來,「戈矛排筆陣,貔虎讓文韜。[1]」

  她嘗試著解讀一下,但是以自己那靠話本子積累的淺薄文學素養,實在沒法有什麼更深入的認知,只是覺得這句詩的口氣好狂啊,有點子囂張在了。說起來她的《問仙》仙宮卷,如果能搞個以筆為陣的副本……打住,沒有第六冊 !!就算有,也要等她快樂完了這段時間。

  楊嫣思緒越飄越遠,倒沒注意到冉韜的神情變化。

  剛才因為角度的問題,詩句被擋住了大半,冉韜只看見了最後一個字——「韜」。

  燈火搖曳間,那個字被少女提在手裡。

  背後染著這樣隱秘的心思,冉韜猶豫了一下,才據實以告,「是因為這句詩。幼年時,我家門口曾有位落魄相師經過討水喝,他見我與常人長相不同,說是不凡,便給我起了一個名,單字為『韜』。」

  他說這話時並不以為意,就如同他即便有了「韜」這個名,也依舊是「冉二」一樣。

  要不是今日的意外,他甚至想不起來這樁事,也回憶不起這個在當時的他看來更像是畫符的字。泥淖中的人,能有什麼不凡呢?倘若真有什麼天命眷顧,也只有他是那個村子裡唯一從山匪屠刀中活下來的人。

  這卻並不是什麼幸運,而是事發的那段日子,他被爹娘丟到了深山之中。冉韜對此早有預感。他吃得太多了……有他在家中,會餓死其他兄弟姐妹,他的父母只是做出了選擇而已。

  求生的本能讓他掙扎著在叢林中尋到了歸路,出來後就對上了一片血海的村子。

  或許很慘烈吧?但冉韜如今回憶起這些,卻沒有什麼情緒波動,就像是旁觀了一場別人的事一般。唯有的印象是那股深入骨髓的飢餓感,餓瘋了的人什麼都會吃的。那痛苦太深刻,冉韜以為自己永遠不會忘記,但不知什麼時候他卻發現,原來飢餓感也會模糊,會變成一種甜滋滋的糕點香氣……

  冉韜忍不住將目光落在眼前人身上,很快又克制垂眸。

  楊嫣倒是沒把冉韜的話往深處想。她手底下的丫環小廝幹活的時候還知道說兩句吉利話討賞呢,去主人家討水喝當然要留個好印象,誇誇「你家孩子真棒」很正常。

  雖是這麼想,她還是忍不住半開玩笑地接話道:「這相師說不定有些真本事在身上呢,不管是前昭還是韓周,不都是有名相師的事跡嗎?韓周的太.祖甚至封人當了侯。『韜』字很不錯,藏兵於內,是個……」

  楊嫣說著說著漸漸消音,她愣愣地看著眼前的人。

  冉二剛才說什麼?「韜」?

  這個名字是不是有那麼一點點耳熟?她好像在哪裡聽過的樣子。

  沒記錯的話,那個未來讓她慘死的趙姓皇帝就叫這個名。

  好巧啊哈哈……笑聲漸漸艱澀.jpg

  作者有話說:

  [1]戈矛排筆陣,貔虎讓文韜。

  ——(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夢四十韻,大夫本題言》<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