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糧食(二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殿下遇刺,其它的幾位皇子亦是有些驚恐難安。

  一來是怕對方盯住了自己,二來,又是擔心皇上會將疑心對準他們。

  近來,夜明慎一直都是在處理相關賑災的事務,而夜明謹則是負責著相關戰事方面的糧草以及兵器的補給問題。

  其實,說白了,都在爭戶部。

  而實際上,戶部的銀子、糧食都已經是見了底。

  便是戶部尚書再想著能為主分憂,現在也是沒有辦法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眼下,戶部尚書就是面臨著這種情況。

  連年征戰,國庫早已經是消耗不起了。

  李相將一份摺子直接合上,放到了一邊,看了一眼戰戰兢兢的戶部尚書一眼,「你說國庫空虛?」

  「是呀。相爺,戶部現在那可是連一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了。至於糧食,又是將士們,又是災民,這根本就不夠用呀。」

  戶部尚書兩手一攤,大有一副你就算是殺了我,我也拿不出來銀子的樣子。

  李相微微一笑,「本相前些日子收到了這個,不如你先看看?」

  戶部尚書的眼神微動,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接過來,不曾看完,撲通一聲就跪下了。

  李相略帶些輕蔑地瞄了他一眼,早知道這人不老實了。

  這會兒到他這裡來哭窮,當他傻嗎?

  「給你三天時間,先籌集出二十萬兩銀子來,其它的,到時候再說。」

  啟部尚書嚇得魂都沒了。

  可是抬頭看到了一臉雲淡風輕的相爺,再一看到手上的這封信,真覺得自己已經死過了一回一樣。

  「相爺?」

  「這封信你若帶走也無妨,反正本相手上還有很多。」

  聞言,這位二品大員的腿一軟,哪裡還能站得起來?

  李遠舟進來,將信遞過去,「父親,這是雲容極來的。」

  李相面上帶著幾分笑意,一邊拆信一邊道,「梁國公那個老匹夫,整天跟我說他們父子感情如何地好,怎麼不見雲容極去找他求助?」

  李遠舟的唇角微勾,「父親,梁國公若是知道雲容極與您信件來往密切,估計要氣得跳腳了。」

  李相輕笑,心情大好。

  看完信,李相的手指輕叩了幾下,面色由晴轉陰,隨後再慢慢地放晴了。

  「幽州和雍州的情勢不太樂觀。主要那裡原本就是戰後恢復區。原本就是休養生息,大力鼓勵農業的,可是沒想到,不僅遭了災,而且還曝出了貪官一事。看來,那裡只怕是少不得一場殺戮了。」

  李遠舟垂下眼瞼,哪怕知道那些人是被逼無奈,可是立場不同,他們也只能選擇殺戮。

  「遠舟,我知道你向來心善,只是你要明白,一味地心善,卻不肯讓自己生出刺來,是永遠都不可能做成大事的。」

  李遠舟抬眼看過去,正對上了父親略有些嚴苛的視線,似乎是有些心虛,迅速地低下了頭,「多謝父親教誨。」

  「你還年輕,以後,你會經歷更多。有些人,有些事,總會是身不由己的。遠舟,這世上的許多事,不是你想不做,便可以不做的。更不是你想做,就一定可以去做的。」

  李遠舟的心底略有些複雜,莫名地,眼前就出現了靜王妃那一張無比明艷又自信的臉。

  快速地回神,不讓自己再胡思亂想下去了。

  「父親,如今朝中的局勢不穩,二殿下又遇刺,您看?」

  「什麼也不要說,更不要動。齊王那裡,應該撐不了太久的。就算是趙書棋是戰神,面對這樣的局面,他也不可能有神仙相助。」

  「父親說地有理。只是,趙書棋此人狡猾多端,當初能詐死,並且還私藏了五萬兵馬,只怕這一次,也未必能輕易地認輸。」

  李相微微點頭,「靜王爺那邊有什麼消息傳來?」

  李遠舟搖搖頭,「沒有。」

  「那就先密切關注著江南的戰事。無論如何,不能再出錯了。」

  「是,父親。」

  然而,事情的發展,顯然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誰也沒有想到,趙書棋竟然會主動放棄了一城之後,緊守四城,閉門不出。

  因為地勢的原因,晉王和肅王想要收失先前的四城,就必須要過一條江。

  江面算不得多寬,可是水流很急。

  試了幾次之後,他們這邊的人,顯然都並不擅長水戰。

  所以,吃了不少暗虧。

  晉王和肅王一商議,決定先安排將士們幫著救災,其它的,容後再說。

  再奪回一城,皇上自然是高興的。

  可是,如今齊王守著四城,中間隔了一條河,再加上對面的地理優勢,他們占不了先機。

  所以,在收復了一城之後,再次陷入了僵持之中。

  楚陽派去百夷的人,很快又傳來了消息。

  「趙書棋的人果然在暗中跟文昱聯繫了。而且,文昱明顯也是有意與趙書棋結盟的。王爺,我們怎麼辦?」

  看來,趙書棋應該是早就知道了趙琳琅沒死,所以才一直忍到了現在?

  只是,文昱雖然是朝中新貴,可是對於百夷來說,只怕在朝堂上,說話的分量,也沒有那麼重。

  不過,之前趙書棋等人便是借道百夷的,難不成,這中間,就有文昱從中發力了?

  一想到這個,楚陽就火大。

  早知如此,當初就應該直接將那個文昱殺了,或者是扣在西京的。

  不過,文昱為什麼要幫著趙書棋呢?

  難道是因為趙琳琅?

  可是看文昱那種心性的人,不像是可以為了一個女人而失去原則的呀。

  所以說,最大的可能,就是文暗背後,還另有高人。

  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是越來越明顯了。

  皇上若是再不加把勁兒,接下來,倒霉的,只怕還會是大夏的皇室。

  楚陽研究了一番江南的地形圖。

  圍今之計,最好是趕快將趙書棋的氣勢給打壓下去,只要趙書棋這邊的頹勢明顯,那麼,百夷王必然是不會選擇與趙書棋合作的。

  所以,現在只能賭一賭了。

  楚陽和明鏡二人仔細地研究了一番之後,便將戰略詳細地寫下來,然後派了暗衛給肅王送去。

  並且再三叮囑,一定要親手送到肅王的手上。

  「十六哥,你說九哥會不會按照我的主意去打?」

  「九哥向來信你,只是晉王那裡未必肯同意。」

  「這麼打,的確是有幾分的冒險,可是總比現在這樣僵持著要好。堂堂大夏,如今與趙書棋這樣的惡賊僵持,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奇恥大辱了!」

  明鏡手扶著下巴,略一思忖,「我想現在晉王也是急於平定天下的。此計雖然有風險,若若是成了,那麼對於我方來說,絕對是大大的喜事。若是敗了,我們的人,損失也不會太嚴重。而且,一定能殲敵不少。」

  偷襲這種事,從來都是有風險的。

  更何況,還是翻山越嶺去偷襲?

  此時,楚陽倒是想到了麒麟衛。

  可惜了,現在不能讓他們去。

  主要是肅王那裡究竟是如何想的,他也摸不准。

  都幾年沒見了,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又有了別的想法。

  信送出去了,接下來,就是乖乖地等消息了。

  「你這幾天沒回來,先去看看弟妹和孩子吧。」

  楚陽點點頭,走之前,又將一疊卷宗扔了過去,「最好是晚膳之前你能都看完,若是能記住,那就是再好不過了。」

  明鏡氣得哭笑不得。

  這個楚陽,還是如小時候一般,拿他當苦力用了。

  局勢似乎是越來越緊張,便是近來不怎麼關注這些的霍瑤光,也察覺到了幾分不平靜。

  就連向來不問那些雜事的穆遠宜,都有了幾分地不安。

  葉蘭笙想帶著青松去上陽關找霍流雲,卻被霍良城給否決了。

  「眼下上陽關那邊不太平,而且這一路上還有不少的流民,這個時候,怎麼能出行?」

  葉蘭笙也知道現在外面有些亂,可是這種亂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呀。

  她就是有些擔心相公呀。

  可是公公都發話了,她也不敢違抗。

  不僅如此,西京城內的治安巡邏,似乎也比平時安排地多了幾班。

  靜王直接從楚家軍中調了一支三千人的兵甲回來,駐紮進靜王府。

  這樣大的動靜,自然是不可能瞞過別人的。

  而楚陽給出的解釋也很簡單,就是現在京西州各地的災民原本就有一部分,再加上不斷有外面湧入的難民,所以,還是要加強安全警戒的。

  這等說法,也是足以讓所有人都信服的。

  畢竟,每天都有大量的難民湧入,並且送出,這都是眾人都能看得見的。

  而此時,大夫這個行業的人,似乎是就顯得有些不夠用了。

  巫靈子開了方子,讓人在城外和城內都在熬製著一些預防瘟疫的藥。

  無論是不是災民,最好是都每天喝一碗。

  以防萬一。

  熬藥的事情,就交由郡守府去做了。

  而王夫人和任夫人則是差人抄了方子,給那些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家挨家挨戶地送去,叮囑他們要熬製湯藥喝,否則,若是感染了瘟疫,神仙來了也救不了。

  這番嚇唬,倒真是起了作用。

  但凡是要點兒臉面的富貴人家,都不會去官府發放湯藥的地方去喝。

  覺得那是跌了身分。

  所以,大都是自己出錢去買,然後帶回來闔府上下都一人一碗地喝著。

  用巫靈子的話說,連續喝上七天,應該也就沒有問題了。

  霍瑤光站在城樓上,看著外面那些蓬頭垢面的難民們,難免又心生唏噓。

  「這才過了幾天安生日子,嘖嘖,又開始四處逃亡了。無論是天災人禍,最倒霉的,還是這些百姓。」

  楚陽又如何不知道這一點?

  「能救多少,救多少吧。」

  楚陽也明白,他們不是神仙,不可能每一個人都照顧到了。

  盡力而為吧。

  霍瑤光在得知了文昱極有可能會與趙書棋聯手之後,便修書一封給盧威送過去了。

  他人現在就在百夷。

  幾乎是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糧食從關口運進來。

  因為是拿了靜王府特赦的路引,所以,原本應該緊閉的關口,不會將他們阻隔在外。

  而文昱縱然再厲害,也只是在兵權以及國事上去圖謀,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一直不曾在意的商業,卻是險些將他們一舉擊潰!

  霍瑤光擔心盧威大批量地採購糧食會引起百夷的注意,並且引發百夷的物價上漲,所以,特意給他列了單子,幾種糧食,都是輪流大批量的購入,如此一來,既不會引起官府和商家的注意,同時,也不會讓人盯上他。

  其實,就是今天買一些小麥,明天買一些稻子,後天再買一些豆類,大後天再購入一些黍子等等。

  而且盧威直接派出去了幾方人手,同時購入,卻將這個次序打亂。

  就算是有人查,也查不出來什麼。

  更何況,並非是每一個派出去的人,都是打的他的名頭。

  就這樣,從東邊兒買些米,西邊兒買些面的,半個月下來,已經成功地讓百夷的糧價,有了輕微的上浮。

  可以想像,在一個小國度里,持續半個月不停地大批購入糧食,這樣的行為,絕對可以讓百夷國上下把盧威給恨死!

  可惜了,你沒有證據呀。

  而且,以盧威本人的名義購買的糧食,並沒有那麼多。

  所以,沒有人會想到,這一切,都是有人在暗中主使的。

  可以試想一下,無論是米麵這種成品,還是小麥和稻子這種半成品,盧威都是大量收購,主要是銀子帶足了呀。

  大山給的,再加上了王妃給的銀票,足有百萬兩了。

  這些銀票,都妥妥地換成了糧食。

  而邊關這邊的將士,以及一些百姓們看到源源不斷地有糧食運進來,這心自然也就安定下來了。

  外面如何,他們不知道,反正在西京這裡,只要你不作惡,應該就是餓不死的。

  如此,竟然還起到了安撫民心以及軍心的作用。

  當然,這些糧食,目前還沒有往西京軍的大營里送。

  目前,西京軍的所有嚼用,還都是朝廷那邊撥過來的。

  盧威前腳離開百夷的王都,百夷的一些文臣,才意識到了有些許的不妙。

  他們向來都是鄙視商業,更鄙視那些糧商的。

  總覺得那些人都太過奸詐,為了賺錢,完全沒有底限的。

  可是眼下,聽到自家女人提及了這花銷開始有所上漲之時,才意識到,可能是出事了。

  而盧威也是一個相當有手段的。

  不僅買了大批的糧食,乾脆,還直接弄回來了不少的乾貨。

  比如說干香菇,干木耳以及一些蓮子等等。

  總之,那是只要是能吃的,他都買了不少。

  如此盛載而歸,最高興的,就是霍瑤光了。

  有了這些糧食,再加上先前已經儲備的,就算是鬧了災,可是足以維持楚家軍兩年的用度了。

  不得不說,霍瑤光當真是有先見之明。

  早在大夏鬧災之前,盧威就已經去百夷以及其它的小國訂了一些糧食,價錢也都是談好了的。

  並且先運了一部分回來。

  如今大夏國內的糧食,可以說是一天一個價。

  別說是普通的百姓了,就連一些富戶的日子也是過地緊巴巴了。

  那哪兒是吃飯呀,那就是在吃銀子呀!

  霍瑤光存了這麼多的糧食,除了救濟一部分難民之外,主要還是要用於軍隊的。

  而且,就算是現在遭了災,也不影響後面種小麥的。

  來年的糧食,肯定是會比今年要收地好。

  另外,就是催促著水渠,一定要加快進度。

  而且,用霍瑤光的話說,就是修好一條,開通一條。

  這樣,還能減少一些損失。

  這些水渠修好之後,一旦順利地融匯貫通之後,便可以抗旱防洪了。

  因為有了引水渠,所以,下次再有大暴雨,可以將水庫的水也泄下,然後直接順著河道走,然後引入了那邊的峽谷和其它的支流,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

  如果有旱災的話,那麼,水庫的水,顯然就又能起到抗旱的效果了。

  盧威將具體的數目以及相關花費報了上去。

  大山則是拿走去對帳了。

  而霍瑤光則是留他說說話。

  「娘娘,小人此次去百夷,還打聽到,百夷國內,對於大夏這邊的態度,大致分了兩派,而且,主張與大夏關係修好的,應該是占了大多數。」

  霍瑤光鬆了一口氣,這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了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