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Page 18-----------------------

  支援, “七君子”終於獲得釋放,結束了為期243天的牢獄生活。在這期間 韜奮始終保持革命節操,表現了一個革命者應有的堅貞不屈的精神,他把敵 人的法庭當作宣傳真理和革命主張的講壇,把監獄當作鍛鍊自己革命意志, 提高思想覺悟的場所。經過這8個月的牢獄生活,他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勇 敢。

  ----------------------- Page 19-----------------------

  六、抗日怒吼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日軍在北 平城南宛平縣盧溝橋向中國駐軍進攻,企圖以武力吞併全中國。中國駐軍進 行了堅決抵抗。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從此拉開序幕。24天後,韜奮等人出獄。 8月13日,日軍又進攻上海,韜奮急沖沖由南京返回上海,著手創辦更具戰 斗性的《抗戰》三日刊。從1936年11月到1942年1月,韜奮先後主編了《抗 戰》 (曾改名為《抵抗》)、《抗戰畫報》、《全民抗戰》、《全民抗戰“戰 地報”》、 《全民抗戰臨時壁報》等刊物,韜奮以飽滿的愛國熱情,用他那 極富感召力的聲音,發出了抗日的怒吼。此外,他還翻譯出版了 《蘇聯的民 主》、 《從美國看到世界》等書,寫下了《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等著作, 還把生活書店作為同國民党進行政治、文化鬥爭的陣地。 8月19日《抗戰》三日刊第1號出版,韜奮為編輯人,胡愈之、金仲華、 張仲實、柳湜、胡繩、艾思奇等為撰稿人。韜奮宣布該刊的任務 “在一方面 是要對直接間接和抗戰有關的國內和國際形勢,作有系統的分析和報導,顯 現重要意義和相互間關係;在又一方面,是要反映大眾在抗戰期間的迫切要 求,並貢獻我們觀察討論所得的結果”。同時出版天天一期的 《抗戰畫報》。 因受租界當局的干擾,《抗戰》在上海發行的部分從第7號開始改為《抵 抗》三日刊。 《抵抗》發表了中共領袖以及愛國人士關於團結抗日的一些文 章與刊、社評論。其中有:9月23日刊登馮玉祥致韜奮的信,贊《抗戰》“內 容豐富切實,而眼光尤為正確遠大,誠為今日抗戰中指針”。9月26日發表 《全國團結的重要表現》一文,響應9月23日中國共產黨7月15日向國民 黨提出的 《共赴國難宣言》的號召。10月23日刊登八路軍駐京辦事處關於 抗日軍政大學的來信,並附陝北公學招生簡章。10月29日起刊登口號“主 張妥協和平者就是漢奸”。 11月19日,《抵抗》從第25號起又恢復 《抗戰》原名,後因上海淪陷, 準備遷往武漢出版。 為了抗日進步的文化事業,韜奮又與同事們經歷了一次轉移陣地的大流 亡。他們先去香港,又從香港經廣西到達武漢,整整1個月。但韜奮矢志不 渝,並對參加中國共產黨組織產生強烈的渴望。11月中旬,準備從上海撤往 內地時,曾和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中國共產黨黨組書記懇切談心,迫切提出 要求,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下旬,在張仲實陪同下,到八路軍漢口辦 事處訪問了周恩來同志。此後不久,曾向周恩來提出參加中國共產黨的要求。 周恩來指示: “你現在以黨外民主人士身份在國民黨地區和國民黨作政治斗 爭,比你以一個共產黨員身份所起到的作用不一樣,這是黨需要你這樣做 的。” 與此同時,國民黨當局改變了對韜奮的策略。1938年初,蔣介石找韜奮、 杜重遠談話,妄圖誘迫他們加入國民黨。韜奮當即表示拒絕,並指出: “中 國是否能夠只有一個政黨,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4月1日,韜奮在中國青年記者學會機關刊物《新聞記者》創刊號上發 表 《新聞記者當前的任務》一文,指出“積極方面,應根據《抗戰建國綱領》 以宣傳國策,建議具體方案;在消極方面也應根據 《抗戰建國綱領》以糾正 並掃除那些破壞團結為虎作倀的言論與行為,這是抗戰建國期中新聞記者的 主要任務。”

  ----------------------- Page 20-----------------------

  6月19日,韜奮被國民黨政府聘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韜奮懷著一腔熱 誠與希望,把自己看作努力代表民意的一分子,欣然表示參加,並於7月6 日的國民參政會第一次大會上,接連提出了3個提案。這些提案經過激烈辯 論之後獲得通過。 7月7日,當“七·七”事變爆發一周年之際,《抗戰》與《全民》周 刊合併,改名為 《全民抗戰》三日刊出版。韜奮為總發行人,韜奮與柳湜主 編,編委會有沈鈞儒、張仲實、艾寒松、胡繩等。韜奮在創刊號上發表 《全 民抗戰的使命》。該刊銷量數高達30萬份。在漢口、廣州、重慶、昆明、長 沙、西安、貴陽、上海、蘭州、香港、南昌、衡陽等地都有銷售點。到8月, 生活書店在全國已設有分店50多處,擁有工作人員四五百人,成為國統區的 一個大型文化企業。當時書店總管理處曾將散處全國各地的分店在一張地圖 上用圓點分別註明,陸續以半版GG在漢口各報登出 (除國民黨《掃蕩報》 奉命拒登外)。 10月中旬,由於武漢戰局吃緊,《全民抗戰》遷往重慶出版。為了不誤 出版,韜奮和柳湜隨身帶著大批稿件和讀者來信坐飛機赴重慶,當時他們擔 心受到檢查,可是遇到的兩個國民黨憲兵正好是 《全民抗戰》的讀者,還主 動表示 “永遠跟你韜奮先生”。韜奮平安地上了飛機,對柳湜說:“我們的 辛苦不白費,到處有我們的人。”又說, “中國革命一定勝利,只要看這一 代青年的心就可以保證。” 韜奮在參政會內外與同周恩來等同志來往密切,周恩來曾稱讚韜奮是“很 好的鼓動家”。在二次參政會上,韜奮還與林伯渠同志商量,準備在陝甘寧 邊區和敵後各解放區逐步設立生活書店分店。1938年底,韜奮常去重慶曾家 岩八路軍辦事處拜訪周恩來同志,向他請教政治問題,並接受黨中央對國統 區文化工作的指示。有一次韜奮又向周恩來提出參加中國共產黨的要求,周 恩來仍然要求他以黨外民主人士身份作工作,並說: “目前黨還是需要你這 樣做。” 1939年5月4日,日機繼續狂炸重慶市區,《全民抗戰》臨時加出油印 壁報 (《全民抗戰油印壁報》)。5月13日,《全民抗戰》從第70號起改 為周刊。在 《全民抗戰》第75號上發起為前方將士寫“十萬封慰勞信”運動, 在一兩個月內徵得慰勞信13萬多封。 7月4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潘民展找韜奮談話,公開強迫生活 書店與官辦的正中書局、獨立出版社合併,加資金百萬,組織一個總管理或 成立一個董事會,直接由黨部領導並派遣總編輯,還要韜奮加入國民黨。韜 奮堅決不接受,並說 “人有人格,店有店格,喪失了店格,也就失去了存在 的價值。生活書店店格決不容踐踏,你們一定要扼殺生活書店,那就請便吧!” 又說: “我50多個書店可以不要但方針必須堅持,不能有絲毫的改變。” 8月前後,陳立夫派中統特務頭子徐恩曾幾次約韜奮談話 (徐恩曾是韜 奮在南洋公學的同學),重提書店與官辦書店 “合併”一事,大肆攻擊共產 黨,並要韜奮加入國民黨。韜奮嚴正駁斥說: “做一個光明磊落的國民,只 能做有益國家民族的光明磊落的事情,……我不能於國家法令之外,做任何 私人或私黨的走狗!” 1939年韜奮邀周恩來對生活書店的工作人員作報告。周恩來同志在會上 談了當時國內外形勢,題為 《國際形勢與中國抗戰》,長達1個多小時,會 後還為大家簽名留念。在此前後,韜奮還邀請葉劍英、董必武、秦邦憲、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