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心中更堅定,絕不允許,有人阻礙她的兒子。

  她既然當不成皇后,便當太后!

  *

  禁軍在對邱家進行搜查之後,並未再得出具體的,指向他們與司空家族的細作有更加深入合作的證據。

  晏謹審問了邱家的人。

  並無太多有用的信息。

  指向的,全都是邱長盛的過錯。

  而邱長盛的案子,隨著審理的結束,也在朝中傳開了。

  結果正如平陽大長公主預料的那樣,早朝之上,眾多的邱家門生或者朝中有關係的人紛紛為邱太傅和邱家求情。

  「陛下,邱太傅一直以來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邱長盛雖行事荒唐,但邱將軍還在西北打仗,請陛下酌情酌理邱家之事!」

  「陛下,邱太傅此舉,微臣認為,只在教子不嚴,但邱太傅勞苦功勞,又是兩朝元老,可功過相抵,不應追究過甚。」

  「陛下,邱長盛雖與司空家族的細作有往來,但所做之事情,僅為了自己的利益,並非危害社稷,所謂不知者不罪,不應將其罪過等同於與細作勾結!」

  邱家如今,除了遠在西北打仗的邱聞舟,滿門有官職在身的,暫時都停止職了,並未來上朝。

  而邱太傅不知是因為晏謹犀利的審問,還是謝瓊「過分」的炫耀,或者因為邱家遭受了如此重擊,又再次病倒了。

  每次的早朝上,都有新一輪的關於處置邱家的爭論。

  當然,最主要的是,邱太傅病中大義滅親,在京兆府審理過邱長盛,確定其罪名之後,立刻將其以行事不正有理由,逐出族譜。

  甚至,還提出,主動賠償受害女子的家屬,得到了受害家屬的和解。

  可是,如今的朝堂,已經不是邱太傅門生的天下的。

  天下攘攘,皆為利來。

  不少人已經琢磨出了,皇帝對邱家的權勢過大有不滿之心。

  且以往相對溫和的徐老御史,隱隱有嶄露頭角之意。

  比如,如今,邱太傅的門上為他求情,跟徐老御史關係較好的人,便力壓他們,提出反對的意見。

  「何為危害社稷,難道要犯上作亂才算危害社稷麼,四十多條人命,民間恍恍難安,百姓議論紛紛,不信任朝廷,不信任官府,導致民心不穩,如此還不算危害社稷麼,微臣認為,應該嚴懲!」

  「邱長盛除了行事荒誕、草菅人命,與細作往來,還派人刺殺晏大人,藐視律法,藐視皇權,是為大不敬,該當嚴懲!」

  「就算是功過相抵,也不能寒了百姓的心,微臣認為,應該嚴懲!」

  雙方的人,吵得不可開交。

  武將這邊,也不太滿意。

  尤其是參與過叛亂的謝家軍部將,一聽說邱長盛跟細作往來,紛紛上摺子,要求嚴懲。

  可謂滿朝文武捶邱家。

  主打一個邱太傅最好自己辭官不幹了!

  趙崇每日上朝,就看著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言地互相爭吵。

  他不在意,吵吧吵吧。

  反正不用他開口,他就純純看個熱鬧,順便記一波都有誰是邱明章的人。

  下朝了之後,再回去跟皇后說點笑話。

  第321章 邱太傅玩完,憋屈

  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民間的聲音也不絕於耳。

  邱家並非沒有行動,隔了幾日之後,民間有不少言論,說什麼邱太傅忠心耿耿、勞苦功高呀,不該因為一個邱長盛就重罰邱家。

  陛下應該開恩,如此才是明君所為。

  可難道就邱家會請人製造輿論麼?

  邱家讓人大肆誇讚自己的功績,製造輿論。

  反過來,大將軍王府、定國公府還有徐老御御史,也會讓人製造輿論。

  於是,民間有相反的聲音反駁他們

  「這要是你女兒被這樣殺害,你還能笑嘻嘻說謝謝呀,站著說話不腰疼!」

  「邱將軍軍功赫赫,可他是邱長盛的兒子啊,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沒準邱聞舟還有不臣之心呢,這實在讓人感到害怕,西北的戰事一直沒有處理好,是不是邱聞舟不行或者邱聞舟有不臣之心啊?」

  「邱家連天子門生都敢殺害,下一步肯定就敢弒君了!」

  這言論越來越誇張,但也很快就掩蓋了那些夸邱家的聲音。

  最後,大火直接燃到了遠在西北的邱聞舟身上。

  甚至有學子在茶樓、論政堂等公開場合,提出急召邱聞舟回京城,讓大將軍王去西北。

  而就在這個當口。

  晏謹又提供了一份證據——邱家三爺收買殺手去刺殺他之事。

  如此猝不及防。

  崩擊邱太傅的御史更加激動。

  還在僥倖的邱家也徹底慌了。

  邱聞舟如今是邱家最大的依仗,而邱家本來就已經陷入了泥潭之中。

  邱太傅原本的意思是在民間製造一些輿論,給朝廷施壓,保住自己在內閣的地位。

  可一切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針對邱聞舟的聲音過盛,絕非好事。

  趙崇雖不是多疑之人,可皇帝天生的特性就是多疑。

  邱太傅自己心思如此,難免也這樣揣測皇帝。

  在民間議論了幾日之後,因為邱家受到重創和病倒的邱太傅一朝醒來,為保邱家和邱聞舟,他上書,陳述了自己教子不嚴之過,主動提出要引咎辭官。<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