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順過來不行。高熲為此到蘇威府上,反覆勸說了多次,他確實怕蘇威倒台了,後面就是他自己了,有時,還得需要借蘇威來壓才情道行極高的李德林,他內心的矛頭直指李德林。現在李德林基本上退隱了,又冒出個楊素,比人可比李德林厲害,李德林充其量是個謀士,是楊堅的智囊人物,而楊素卻是有赫赫戰功的武將,況且能言善辯。最可怕的是人品極差,最擅長拉幫結派,又善於拍馬溜須。

  高熲瞟著楊素,楊素還在斟酌文句。他不知楊素又要上何奏章,反正楊素行事從來只對文帝一人。

  高熲心裡有點不是滋味,因為,當楊素從軍中直升皇宮時,對自己一向謙卑。每次上朝之前,都在殿外候侍廊中把所要陳述之事,一一說出來,聽取高熲的意見,現在卻不是這樣了。常常一個人默默獨坐,誰也愛理不理的味道。而朝中其他大臣,包括宰相牛弘也對他有所敬畏。此時,他倒真想硬骨頭的李德林了。

  楊堅掃射一遍後,心性大悅,群臣似乎比往日恭敬了許多。楊堅道:“眾愛卿為何默不作聲呢?”老臣牛弘首先出班稟道:

  “皇上,臣有一奏,臣等奉皇上之詣諭,日夜趕修的《刑書要制》已經完成初稿,臣等請皇上過目訓改後,再頒及全國推而廣之。”

  說完,牛弘悉悉窣窣地從懷中取出緊裹綢布的一疊文稿,交與宮中總管張權,張權接過後,放在御座上。楊堅隨手翻了兩下,問道:“老愛卿,這部《刑書要制》比朕即位之初的《開皇律》如何?朕記得,當初的《開皇律》是汲取了西魏宇文泰的二十四法律,又增至為三十六條,這部《刑書要制》有多少條啊?”

  牛弘似乎沒有聽文帝楊堅的答話,順著自己的意思接著往下說:“根據聖意,為了安撫人心,這部《刑書要制》秉承了聖上恩威並重的原則,確實做了很大的改動。”眾臣不禁啞然,這老牛弘居然歪打正著地答上了。接下去,牛弘道:“比起周宣帝的《刑經聖制》來,要寬大得多了。”

  楊堅一聽,重重地把手放在御案上,緊皺了一下眉頭,說:“老愛卿,不要講什麼怪名稱老百姓不好記,就叫《開皇律》有多好。朕無數次重申,新法力求簡要周備。死刑只允許絞、斬兩種,要徹底廢除前代的梟首、車裂之酷刑。流放只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三種,要廢除流放前加以鞭笞的做法。總之要以輕代重,化死為生。要繼續允許百姓上告,由郡而川,由川而尚書省,刑部依次上告,還可以上告到朝廷。開皇三年時,朕在審覽刑部奏章時,感到新律還是太嚴,所以朕才要求你等重新修訂,朕當時說個名稱,只是以示區別,哪能廢止‘開皇律’之名呢?”

  ◎第53節 獨孤卿在想什麼

  在朝臣後面的蘇威明白了楊堅的意思,他跨前一部,跪在文武兩列甬道中:“萬歲,臣蒙聖上厚愛,與牛弘尚書再次修訂新律,除去了八十一條死罪,一百五十四條流放罪,一千多條徒仗罪,只留下有罪名稱五百條,共十二卷。”

  楊堅聽了,感到滿意,看到蘇威一臉倦容,心甚惜之。想到,他曾因主修音樂被自己訓斥一事,正好藉此補償:

  “蘇愛卿,你與牛弘等俱是朕的股肱之臣,要儘快使《開皇律》班諸海內,為時軌範,雜格嚴科,並宜除削。”

  御史大夫蘇威答:“臣等切記聖上訓導。”楊堅道:“獨孤卿在想什麼?”

  高熲答道:“臣在想江南之事。聽說,內史侍郎薛道衡回來了?”

  楊堅點點頭:“前日去驪山巡獵歸來,已見過,朕聽說他府中有事,就讓他回府料理。”

  “江南事如何?”高熲問。

  “已無大礙,各地的零星反叛大都被蕩平了,還有兵不血刃的好事。”楊堅說完,便用眼示意高熲,就此打住。

  楊素終於開口說話了。他就是這樣,總要在眾人安靜之後,才高聲頌出自己的奏摺。其目的有二,一是讓大家都聽清楚,認真聽自己的內容,二是引起文帝的更大注意。楊堅結束了和高熲的談話,他感到差不多快要退朝了,便上前朗聲叫道:

  “皇上——”音出人到,堆金山倒玉柱般地跪在丹墀之下,軍人的姿態總是很標準的。他莊重地向楊堅叩了三個響頭,都“咚咚”有聲,群臣習以為常,三聲“萬歲”後,他依然跪地不起。楊堅抬手道:“起來說話!”

  “萬歲,臣所慮的不在江南,江南地廣人稀,民風雖然奸詐了些,但大多人還是受皇恩感化,形不成燎原之火。因為,他們的脾性決定他們不可永遠抱成一團,各自無甚野心,歷朝歷代都是侍奉中原之主,至於江山改姓,並不過多深問,何況吾皇是真龍天子,浩蕩皇恩沐浴江南,江南巴之不得,心嚮往之。”

  稱頌過後,楊素語調由激昂轉為低沉,似乎整日心憂:“萬歲,臣所慮還在漠北,臣已接到邊報,突厥人又有聯合興兵北疆之舉。不知長孫晟的情況怎樣,若事之不濟,不若先突厥而動,興兵討之。”楊堅所罷,沉默了半晌。

  這個弘農人楊素倒真是一員干將,也很有心計,能從邊關的書函中嗅出突厥的風吹草動。嗯,不錯。見楊堅不語,楊素又道:“萬歲,愚臣以為,今年秋末,尚需在北陲加強兵力戒備,有備無患,臣草擬了兵力分布初稿,以奏摺呈獻,肯請皇上御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