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朝散後,宰相崔玄暐對老朋友張柬之出主意救二張深懷不滿,鄙視地看著他說:“公任秋官侍郎,又新為宰相,不主持正義,反助虐為紂,何其圓滑也。”
張柬之見周圍沒人,拉拉崔玄暐的胳膊說:“到我家裡去一趟,我有話要和你說。”
“沒空!”
“我有重要的事,必須與公一談。”
崔玄暐見張柬之表情不一般,好像真的有什麼重要的事,便答應下來。兩個人同乘一輛車,奔張府而去。冬天來了,街道兩旁高大的槐樹已經脫光了葉子。堅硬的路面上,白毛風捲起一陣陣浮塵;街上的行人,以袖掩面,匆匆而行。遠方,巍峨挺秀的龍門山淹沒在一片渾濁的霧靄之中。望著車窗外的風景,張柬之輕輕地嘆道:“又是一年快要過去了。”
馬車駛過寬闊的興武門大街,拐過通天坊,來到位於大隅口的張柬之相府。車子一步未停,直接從角門駛進了府內。
兩人下了車,來到了位於後院的書房,屏退從人後,張柬之又引崔玄暐來到裡間的一個密室里。
十.8
看到張柬之神神秘秘的樣子,崔玄暐有心要問,卻又忍住了。賓主坐下後,張柬之接續原來的話題說:“不是我有意討好皇上,放走二張,只是現在還不到動他倆的時候。”
崔玄暐憤憤地說:“皇上年高,二張狼子野心,日夜伴侍左右。這種局面很不正常,必須想辦法改變。”
“萬一皇上有個三長兩短,明公認為太子殿下能夠順利接班嗎?”張柬之探問道。
“危險。”崔玄暐搖搖頭說,“內有二張,外有諸武,太子羸弱,將很難得登寶位,控制大局。”
“柬之找明公到密室里,就是為了商議此事。”張柬之把目的一點點透出。
“天下歸唐之心久矣,若太子不能登大位,天下勢必大亂,老百姓也要跟著受苦了。”崔玄暐憂心忡忡地說。
“明公考慮怎樣預防這種慘痛的結局?”張柬之盯著崔玄暐問。
“皇上年老,一意孤行,聽不進勸諫,只有--”崔玄暐看著張柬之,話說了半截,又咽了下去。
“你我共掌相權,悉心奉國,若有利於江山社稷,又有何話不能說?”
聽張柬之這一說,崔玄暐一拍桌子,說道:“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採取斷然措施,才能保證太子殿下的順利登基。”
張柬之聽了大喜,以手加額說:“我引公為知己,等的就是明公這句話。”
說著,張柬之走過去,從密室的壁櫃底下摸出一個捲成筆筒狀的小紙團,小心地展開來,遞給崔玄暐說:“此乃國老狄仁傑的臨終遺命。”
崔玄暐把紙條捧在手中,望空拜了幾拜,而後用顫抖抖的手,莊重地打開,但見小面用蠅頭小楷寫道:
聖上不豫時,要保證太子顯順利登基。若情況複雜,可採取斷然措施。
崔玄暐看後,眼淚當時就下來了,捏著小紙條,抹著眼淚,半天說不出話來。末了,才感慨地對張柬之說:
“昔狄國老薦我入朝時,曾跟我說‘天步多艱,爰仗經綸之才’,斯人已故,言猶在耳。暐這才明白國老話里之深意矣。”
張柬之重新把紙條收起,出門令人送酒菜進來。時候不大,酒菜送到。兩人關起門來,吃菜喝酒,慢慢地密議起來……
時光飛逝,嚴酷的冬天在夢裡又像流星一樣地划過。文明古老,閱盡人間滄桑事變的神都洛陽,又迎來了新的一年的春節。今年的春節大不比往年。由於女皇陛下身體不好,只是在正月初一,組織了在京正四品以上的重臣,到長生殿謁見了病中的女皇陛下。女皇真的老了,寬寬的橢圓形的臉上布滿皺紋,有些浮腫;黯淡的眼睛流露出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恐懼。短短的半個時辰的接見時間,她竟有些支撐不住,顯得異常的疲乏。她叮囑了張柬之等幾個宰相一些勤勉為政的話,就揮揮手讓大家出去了。皇帝伏枕養病,政令不通,朝臣們跟放了羊似的,趁著春節,你來我往,今天到你家,明天到我家,輪番喝起酒來。一時間,竟也呈現出一種歌舞昇平的景象。
與此同時,張柬之、崔玄暐的秘密活動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經過細密的分析和考察,御史中丞桓彥范、中台右丞敬暉、宋璟,以及冬官侍郎朱敬則等人,分別進入了張、崔二人的視野,分別予以秘密召談,共圖大計,引為知己。
大年初二,張柬之以拜年的名義,親自來到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的家中。李多祚原為靺鞨酋長,驍勇善射,意氣感激。以軍功被高宗李治遷為右羽林大將軍,前後掌禁兵北門宿衛二十餘年。
李老將軍見當朝宰相屈尊來給自己拜年,高興得不得了,忙令人安排酒宴,予以款待。
說了一會兒家常話,見酒菜已上桌,張柬之說:“咱們還是挪到書房吃吧,我喜歡書房的氣氛,另外,咱老哥倆也好好地說說話。”
李多祚一聽張宰相和他稱兄道弟,更加高興,忙命人把飯桌抬進書房。而後兩個人關起門來,喝酒拉呱……
喝了一些酒,兩個人又拉了一些多祚老家的事,又拉了當前政壇上一些不好的現象,當話題扯到張易之兄弟身上的時候,李多祚也非常地看不慣二張,對其所作所為,氣得直搖頭,直罵娘。見時機成熟,張柬之話頭一轉,問李多祚:“將軍在北門幾年?”
張柬之見周圍沒人,拉拉崔玄暐的胳膊說:“到我家裡去一趟,我有話要和你說。”
“沒空!”
“我有重要的事,必須與公一談。”
崔玄暐見張柬之表情不一般,好像真的有什麼重要的事,便答應下來。兩個人同乘一輛車,奔張府而去。冬天來了,街道兩旁高大的槐樹已經脫光了葉子。堅硬的路面上,白毛風捲起一陣陣浮塵;街上的行人,以袖掩面,匆匆而行。遠方,巍峨挺秀的龍門山淹沒在一片渾濁的霧靄之中。望著車窗外的風景,張柬之輕輕地嘆道:“又是一年快要過去了。”
馬車駛過寬闊的興武門大街,拐過通天坊,來到位於大隅口的張柬之相府。車子一步未停,直接從角門駛進了府內。
兩人下了車,來到了位於後院的書房,屏退從人後,張柬之又引崔玄暐來到裡間的一個密室里。
十.8
看到張柬之神神秘秘的樣子,崔玄暐有心要問,卻又忍住了。賓主坐下後,張柬之接續原來的話題說:“不是我有意討好皇上,放走二張,只是現在還不到動他倆的時候。”
崔玄暐憤憤地說:“皇上年高,二張狼子野心,日夜伴侍左右。這種局面很不正常,必須想辦法改變。”
“萬一皇上有個三長兩短,明公認為太子殿下能夠順利接班嗎?”張柬之探問道。
“危險。”崔玄暐搖搖頭說,“內有二張,外有諸武,太子羸弱,將很難得登寶位,控制大局。”
“柬之找明公到密室里,就是為了商議此事。”張柬之把目的一點點透出。
“天下歸唐之心久矣,若太子不能登大位,天下勢必大亂,老百姓也要跟著受苦了。”崔玄暐憂心忡忡地說。
“明公考慮怎樣預防這種慘痛的結局?”張柬之盯著崔玄暐問。
“皇上年老,一意孤行,聽不進勸諫,只有--”崔玄暐看著張柬之,話說了半截,又咽了下去。
“你我共掌相權,悉心奉國,若有利於江山社稷,又有何話不能說?”
聽張柬之這一說,崔玄暐一拍桌子,說道:“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採取斷然措施,才能保證太子殿下的順利登基。”
張柬之聽了大喜,以手加額說:“我引公為知己,等的就是明公這句話。”
說著,張柬之走過去,從密室的壁櫃底下摸出一個捲成筆筒狀的小紙團,小心地展開來,遞給崔玄暐說:“此乃國老狄仁傑的臨終遺命。”
崔玄暐把紙條捧在手中,望空拜了幾拜,而後用顫抖抖的手,莊重地打開,但見小面用蠅頭小楷寫道:
聖上不豫時,要保證太子顯順利登基。若情況複雜,可採取斷然措施。
崔玄暐看後,眼淚當時就下來了,捏著小紙條,抹著眼淚,半天說不出話來。末了,才感慨地對張柬之說:
“昔狄國老薦我入朝時,曾跟我說‘天步多艱,爰仗經綸之才’,斯人已故,言猶在耳。暐這才明白國老話里之深意矣。”
張柬之重新把紙條收起,出門令人送酒菜進來。時候不大,酒菜送到。兩人關起門來,吃菜喝酒,慢慢地密議起來……
時光飛逝,嚴酷的冬天在夢裡又像流星一樣地划過。文明古老,閱盡人間滄桑事變的神都洛陽,又迎來了新的一年的春節。今年的春節大不比往年。由於女皇陛下身體不好,只是在正月初一,組織了在京正四品以上的重臣,到長生殿謁見了病中的女皇陛下。女皇真的老了,寬寬的橢圓形的臉上布滿皺紋,有些浮腫;黯淡的眼睛流露出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恐懼。短短的半個時辰的接見時間,她竟有些支撐不住,顯得異常的疲乏。她叮囑了張柬之等幾個宰相一些勤勉為政的話,就揮揮手讓大家出去了。皇帝伏枕養病,政令不通,朝臣們跟放了羊似的,趁著春節,你來我往,今天到你家,明天到我家,輪番喝起酒來。一時間,竟也呈現出一種歌舞昇平的景象。
與此同時,張柬之、崔玄暐的秘密活動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經過細密的分析和考察,御史中丞桓彥范、中台右丞敬暉、宋璟,以及冬官侍郎朱敬則等人,分別進入了張、崔二人的視野,分別予以秘密召談,共圖大計,引為知己。
大年初二,張柬之以拜年的名義,親自來到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的家中。李多祚原為靺鞨酋長,驍勇善射,意氣感激。以軍功被高宗李治遷為右羽林大將軍,前後掌禁兵北門宿衛二十餘年。
李老將軍見當朝宰相屈尊來給自己拜年,高興得不得了,忙令人安排酒宴,予以款待。
說了一會兒家常話,見酒菜已上桌,張柬之說:“咱們還是挪到書房吃吧,我喜歡書房的氣氛,另外,咱老哥倆也好好地說說話。”
李多祚一聽張宰相和他稱兄道弟,更加高興,忙命人把飯桌抬進書房。而後兩個人關起門來,喝酒拉呱……
喝了一些酒,兩個人又拉了一些多祚老家的事,又拉了當前政壇上一些不好的現象,當話題扯到張易之兄弟身上的時候,李多祚也非常地看不慣二張,對其所作所為,氣得直搖頭,直罵娘。見時機成熟,張柬之話頭一轉,問李多祚:“將軍在北門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