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匿喪不報長達十五年之久
1683年 二十二年 八月,鄭克爽降清,台灣統
一
1684年 二十三年 開放海禁
1685年 二十四年 四月,永停圈地
雅克薩之戰。六月,清軍驅
逐沙俄侵略者,收復雅克
薩城
1686年 二十五年 四月,設廣州十三行。洋行
制度由此始
1689年 二十八年 七月,中俄《尼布楚條約》
簽訂,劃分中俄東段邊界
1690年 二十九年 玄燁親征準噶爾。八月,清
軍與準噶爾軍發生
烏蘭布通之戰
1691年 三十年 四月,玄燁與喀爾喀三部首
領於多倫會盟
1696年 三十五年 五月,清軍於昭莫多大敗准
噶爾軍,史稱昭莫多之戰
1697年 三十六年 春,玄燁親赴寧夏,命費揚
古、馬思哈分兩路出兵進
剿準噶爾殘部,噶爾丹兵
敗仰藥自盡(一說暴病而
死)
1703年 四十二年 始在承德修建熱河行宮(
避暑山莊)
1712年 五十一年 始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玄燁派出圖理琛使團探望
土爾扈特部
1713年 五十二年 冊封班禪五世羅桑意希為
“班禪額爾德尼”,承認
班禪的宗教地位
1717年 五十六年 準噶爾部策妄阿拉布坦派大
策零敦多布領兵侵襲西藏
1718年 五十七年 九月,命皇十四子胤禔為撫
遠大將軍,駐節西寧,指
揮進藏平叛各路清軍
1720年 五十九年 清軍逐准部出西藏
1722年 六十一年 十一月,玄燁卒,胤禛繼位,
是為清世宗胤禛,改元雍
正
1723年 雍正元年 八月,雍正帝秘密立儲
詔令明年實行"攤丁入地"制
度
青海和碩特蒙古貴族首領
羅卜藏丹津叛亂。次年平定
之
1726年 四年 《古今圖書集成》定稿
雲貴總督鄂爾泰上疏請在西
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
中俄雙方先後簽訂《布連斯奇條約》
、《阿巴哈依圖
界約》、《色楞額界約》、
《恰克圖條約》
1729年 七年 三月,命岳鍾琪、傅爾丹分
西、北兩路出師征討准噶
爾噶爾丹策零
因西北用兵,設軍機房,後
改為軍機處
1730年 八年 迭興文字獄
1732年 十年 六月,喀爾喀親王額附策棱
大敗準噶爾部於額爾德尼
昭(光顯寺)
1735年 十三年 八月,胤禛卒,弘曆繼位,是
為清高宗弘曆,改元乾隆
1739年 乾隆四年 二月,清廷同意以阿爾泰山
劃定喀爾喀部與準噶爾部
的牧區界限
1747年 十二年 大金川土司沙羅奔舉兵反。
清派重兵鎮壓。兩年後平
定
1754年 十九年 三月,準噶爾部阿睦爾撒納
率部歸降清廷
1755年 二十年 阿睦爾撒納又叛
1757年 二十二年 二月,清軍攻準噶爾部。七
月,阿睦爾撒納逃往俄境
大小和卓之亂起,清廷派兆
惠率軍進討,兩年後天山
南北路皆平
1761年 二十六年 文字獄迭起
1762年 二十七年 設伊犁將軍,“總統新疆南
北兩路事務”
1765年 三十年 二月,烏什維族起義
1771年 三十六年 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率
領下,長途跋涉,從沙俄
重返祖國。九月,渥巴錫
汗在熱河行宮朝見弘曆
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與小金川
土司僧格桑再次發動反清
鬥爭,清廷命溫福等往攻
大金川,五年後平定
1773年 三十八年 開《四庫全書》館
1774年 三十九年 九月,山東壽張民王倫起義
1776年 四十一年 正月,大金川索諾木出降,大小金川之役
結束
1780年 四十五年 七月,班禪六世由後藏入京,
到熱河行宮祝賀乾隆帝七
十壽辰;十一月,在北京
西黃寺圓寂
1781年 四十六年 正月,甘肅循化蘇四十三領
導撒拉族人民起義反清,
失敗後全部壯烈犧牲
1782年 四十七年 第一部《四庫全書》修成
1784年 四十九年 四月,甘肅新教回民田五起
義
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從
紐約出發,繞道非洲好望
角,駛抵廣州
1786年 五十一年 林爽文起義。台灣爆發天地會
領袖林爽文領導的漢族、
高山族農民起義,兩年後
失敗
1788年 五十三年 八月,廓爾喀入侵後藏
1791年 五十六年 廓爾喀再次入侵,進犯日喀
則,洗劫扎什倫布寺;十
一月,派福康安調兵入藏
1683年 二十二年 八月,鄭克爽降清,台灣統
一
1684年 二十三年 開放海禁
1685年 二十四年 四月,永停圈地
雅克薩之戰。六月,清軍驅
逐沙俄侵略者,收復雅克
薩城
1686年 二十五年 四月,設廣州十三行。洋行
制度由此始
1689年 二十八年 七月,中俄《尼布楚條約》
簽訂,劃分中俄東段邊界
1690年 二十九年 玄燁親征準噶爾。八月,清
軍與準噶爾軍發生
烏蘭布通之戰
1691年 三十年 四月,玄燁與喀爾喀三部首
領於多倫會盟
1696年 三十五年 五月,清軍於昭莫多大敗准
噶爾軍,史稱昭莫多之戰
1697年 三十六年 春,玄燁親赴寧夏,命費揚
古、馬思哈分兩路出兵進
剿準噶爾殘部,噶爾丹兵
敗仰藥自盡(一說暴病而
死)
1703年 四十二年 始在承德修建熱河行宮(
避暑山莊)
1712年 五十一年 始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玄燁派出圖理琛使團探望
土爾扈特部
1713年 五十二年 冊封班禪五世羅桑意希為
“班禪額爾德尼”,承認
班禪的宗教地位
1717年 五十六年 準噶爾部策妄阿拉布坦派大
策零敦多布領兵侵襲西藏
1718年 五十七年 九月,命皇十四子胤禔為撫
遠大將軍,駐節西寧,指
揮進藏平叛各路清軍
1720年 五十九年 清軍逐准部出西藏
1722年 六十一年 十一月,玄燁卒,胤禛繼位,
是為清世宗胤禛,改元雍
正
1723年 雍正元年 八月,雍正帝秘密立儲
詔令明年實行"攤丁入地"制
度
青海和碩特蒙古貴族首領
羅卜藏丹津叛亂。次年平定
之
1726年 四年 《古今圖書集成》定稿
雲貴總督鄂爾泰上疏請在西
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
中俄雙方先後簽訂《布連斯奇條約》
、《阿巴哈依圖
界約》、《色楞額界約》、
《恰克圖條約》
1729年 七年 三月,命岳鍾琪、傅爾丹分
西、北兩路出師征討准噶
爾噶爾丹策零
因西北用兵,設軍機房,後
改為軍機處
1730年 八年 迭興文字獄
1732年 十年 六月,喀爾喀親王額附策棱
大敗準噶爾部於額爾德尼
昭(光顯寺)
1735年 十三年 八月,胤禛卒,弘曆繼位,是
為清高宗弘曆,改元乾隆
1739年 乾隆四年 二月,清廷同意以阿爾泰山
劃定喀爾喀部與準噶爾部
的牧區界限
1747年 十二年 大金川土司沙羅奔舉兵反。
清派重兵鎮壓。兩年後平
定
1754年 十九年 三月,準噶爾部阿睦爾撒納
率部歸降清廷
1755年 二十年 阿睦爾撒納又叛
1757年 二十二年 二月,清軍攻準噶爾部。七
月,阿睦爾撒納逃往俄境
大小和卓之亂起,清廷派兆
惠率軍進討,兩年後天山
南北路皆平
1761年 二十六年 文字獄迭起
1762年 二十七年 設伊犁將軍,“總統新疆南
北兩路事務”
1765年 三十年 二月,烏什維族起義
1771年 三十六年 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率
領下,長途跋涉,從沙俄
重返祖國。九月,渥巴錫
汗在熱河行宮朝見弘曆
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與小金川
土司僧格桑再次發動反清
鬥爭,清廷命溫福等往攻
大金川,五年後平定
1773年 三十八年 開《四庫全書》館
1774年 三十九年 九月,山東壽張民王倫起義
1776年 四十一年 正月,大金川索諾木出降,大小金川之役
結束
1780年 四十五年 七月,班禪六世由後藏入京,
到熱河行宮祝賀乾隆帝七
十壽辰;十一月,在北京
西黃寺圓寂
1781年 四十六年 正月,甘肅循化蘇四十三領
導撒拉族人民起義反清,
失敗後全部壯烈犧牲
1782年 四十七年 第一部《四庫全書》修成
1784年 四十九年 四月,甘肅新教回民田五起
義
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從
紐約出發,繞道非洲好望
角,駛抵廣州
1786年 五十一年 林爽文起義。台灣爆發天地會
領袖林爽文領導的漢族、
高山族農民起義,兩年後
失敗
1788年 五十三年 八月,廓爾喀入侵後藏
1791年 五十六年 廓爾喀再次入侵,進犯日喀
則,洗劫扎什倫布寺;十
一月,派福康安調兵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