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卡通《三隻小豬》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全國的劇院都把這部片名列在節目單的前面,其他的正片都在不斷地更換,這部卡通卻每次都必上演。聯藝公司要求他們繼續製作關於小豬的影片,洛衣不顧沃爾特的反對,答應了聯藝公司的要求,又製作了《大壞狼》、《三隻小狼》和《實幹的小豬》,但都不及《三隻小豬》轟動,對此,沃爾特風趣地說 :“你不能以豬勝豬 。”

  1932年11月,沃爾特因製作了《花與樹》,獲得了電影藝術科學院第一次為卡通片頒發的金像獎, 同時,米老鼠獲得了特別獎。從此,沃爾特的成就得到了政府的承認。

  1933年12月18日,也就是沃爾特32歲生日後的第13天,莉莉安生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取名戴安妮・瑪麗・迪斯尼。在此之前不久,他們剛搬進了一所帶有游泳池的漂亮的新房子。

  第四章  白雪公主

  在失去了兔子奧斯華以後的6年裡,沃爾特的工作人員從6位增加到187位。到1934年,沃爾特已僱傭了12位劇本及笑話編寫人、40位卡通畫家、45位助理畫家、30位上色員,和一支擁有24件樂器的樂隊,另外還有攝影員、電氣技術員、音響員,以及其他技術人員。

  但是,具有創意的創作人員的流動率也很高。《三隻小豬》成名以後不久,它的導演博特・吉利特很快就被其他卡通公司用高薪聘走了。許多人看到沃爾特攝製卡通短片發了財,認為可以效仿,於是也紛紛開始攝製。然而他們攝製的卡通片永遠趕不上沃爾特的水準,儘管有些擁有了原效力於沃爾特的傑出人員。有一位製片家經常把沃爾特的傑出人員挖走,他說:“讓沃爾特去得獎和訓練人員,我來把他們挖走,然後讓我賺錢 。”這話聽起來似乎很容易很有道理,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國的不景氣還沒有過去,沃爾特找新人並不困難。1934年,沃爾特把原來的迪斯尼藝術夜校改為全天的學校,以訓練新老兩代人員,達到他所要求的水準。

  沃爾特定的好卡通畫家的標準包括:

  一、畫技好;

  二、對漫畫、動作及外貌特徵的認識透徹;

  三、對演藝的認識和欣賞能力高;

  四、能想出笑話,並能表達出來;

  五、對故事結構和觀眾價值有一定的認識;

  六、對工作所涉及的所有過程細節應有認識和了解,這樣,他各方面的才能,才能有所發揮。

  沃爾特深信可以用科學的方式來處理卡通藝術。他認為 :“卡通的首要責任是把生活和動作卡通化,把事物通過觀眾的想像呈現在銀幕上,而不是把動作或事物真正發生的情形拍攝下來或繪出來。要把現實生活所遇到的事物卡通化,或把我們今天所想的事物變得奇妙而表現出來。許多人在研究真實的動作時常有不正確的想法,他們認為我們的目的只是把這些動作照原樣畫出來,這些想法應該從根本上除掉 。”沃爾特還深信 :“如果我們不了解真實的事物,就不能根據真實的事物創造出奇想妙事來 。”

  沃爾特一生都和卡通畫家維持著一種微妙的關係。他跟他們開玩笑,斥責他們,稱讚他們,怒罵他們,但他又極欣賞他們對卡通藝術的貢獻。他早期曾想畫卡通,但總是畫不好,最好的也只能成為幽默的漫畫。

  諾曼・費古生是沃爾特最喜歡的畫家,他能抓住 喜劇角色的特點,創造出受歡迎、歷久不衰的卡通明星。費古生一天能繪出40英尺長的卡通,而一般人只能繪出10至15英尺。他知道自己對沃爾特的價值,要求一周300塊的報酬,沃爾特說 :“我也只能賺這麼多!”但他還是答應了費古生的要求。

  沃爾特很少去打擾畫家的工作,但常常在晚上畫家休息時去辦公室檢閱他們的成績。有些畫家下班時故意把認為最好的畫放在桌上,希望讓沃爾特看到,但第二天早晨上班時,卻發現了許多他們認為不好的圖畫,被沃爾特從字紙簍里撿出來,並把它們釘在畫板上,還附上一張字條 :“不要把好的畫扔掉!”

  沃爾特很早就預料到終有一天要拍攝卡通長片。由於經濟不景氣,電影院被迫一次放兩部長片,放演短片的時間就很少了。儘管沃爾特的米老鼠,以及後來陸續得到觀眾喜愛的誠實笨拙的布魯圖、機靈的小精靈,以及唐老鴨等,深受觀眾歡迎,甚至比長片更能吸引觀眾,但要得到放演的機會卻很困難。與此同時,卡通片的製作成本也在不斷地提高。

  沃爾特很了解他的年輕而且有創意的藝術家們,他相信他們的能力不僅僅是繪製8分鐘長、全是玩鬧打趣的卡通影片。他給藝術家們的所有計劃都指示著要攝製卡通長片 :“我們要利用藝術學校提高畫技,試驗新的色彩和革新攝影技術,可以利用《胡鬧交響 樂隊》影集試驗證實新技術和主題的可行性 。”

  1934年,他覺得攝製卡通長片的時機到了,雖然洛衣和莉莉安都反對他的想法。他選擇了《白雪公主》作為他第一部卡通長片。這是因為這個故事最適宜於攝製成卡通長卡,它有著受人喜愛的英雄和公主,有邪惡的壞人,有小矮人可以表現出人類的同情心和滑稽動作,最重要的,是這個民間故事可以深深地打動人們的心靈。他常常喜歡講述他在1915年在堪薩斯市時,如何與其他的報童一起被請去看無線影片白雪公主的經歷,但他選擇《白雪公主》,並不是因為他童年看過,而是出於實際的考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