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蘇景明正值壯年,迄今已擔任過四次主考,也算得上身經百戰,按理說他最無理由拒絕。
趙子熙直截了當,“這是陛下登基後第二次科舉,事關重大,他近來才思枯竭,精力不濟,他以為陛下應另擇賢明。”
這直接便是明晃晃的拒絕了,寬厚如軒轅冕面上也有些掛不住,苦笑道:“諸位就這麼不願為朕分憂為朝廷擢拔人才麼?”
趙子熙微微一笑,“陛下言重了。”
軒轅冕正在頭疼,就聽趙子熙不緊不慢道:“快到午時了,正巧先前臣和某個門生的好了一同用膳,不知陛下是否能夠允臣先行告退?”
“哦?”軒轅冕一愣,唇角勾起一抹笑意。
一旁的陸顯還欲進言,劉繒帛卻上前一步道:“方才有人遞話,說刑部有些要務待臣回去處理,不如臣等……”
軒轅冕點頭:“政事要緊,朕也不賜膳了,諸卿便先回吧。”
幾人倒退著出門,軒轅冕對趙子熙笑道:“趙相,不知你那位門生是?聽聞御膳房未做朕的午膳……若是那門生朕正巧也相識,不如便一道吧。”
趙子熙一本正經,“臣的家僕會將膳食送至中書省,那門生是刑部的秦主事,陛下也曾見過的。”
一旁的懷恩立刻高聲道:“擺駕中書省。”
軒轅冕頗為責怪地看他一眼,“又妄度上意,遲早有天朕剝了你的皮。”
懷恩訕訕一笑,伺候著軒轅冕上了御輦。
“不必通報了。”快到時,軒轅冕低聲吩咐道,趙子熙不動聲色地跟上。
遠遠地就見秦佩靠著憑几,愣愣地看著太液池上蜿蜒綺麗的曲折迴廊。
那神情實在是有些呆愣,軒轅冕只覺再多的煩惱抑鬱霎時煙消雲散,腑臟內一股暖意讓他禁不住笑出聲來:“是朕給秦主事的俸祿不夠?怎麼還要來打恩師的牙祭?”
秦佩顯然有些詫異,“陛下怎麼來了?”
說完便有些赧然,天家規矩眾多,元月軒轅冕反而比平常還要忙些,這還是初二他二人有了肌膚之親後首次相見。
軒轅冕也是想到了這一層,也低頭抿了抿唇,在秦佩身側落座,又對趙子熙頷首,“趙相也請,說起來你是以環的恩師,也便是朕的恩師了,不必客氣。”
趙子熙看著他長大,待他如同自家子侄,比起他父皇來少了許多敬畏,便也不再推辭,在他們對面坐下。
“方才朕還和趙相提到主考的事情,”軒轅冕嘆息,“這些臣子真是一個比一個奸猾……”
“咳咳……”趙子熙輕咳一聲,軒轅冕這才反應到似乎蘇景明也是那奸猾臣子之一,乾脆翻了個白眼,”簡直老奸巨猾。”
之前軒轅冕就曾對秦佩抱怨過此事,故而秦佩心中也是有數,邊為軒轅冕挾菜邊道:“朝廷上那麼多臣子,如何就一定要他們二人了?”
軒轅冕剛想發話,又聽趙子熙慨嘆道:“許是年紀大了,我近來常常想起那些故人故事,他們如今全都撂了擔子走了,只剩下我這個老東西操心勞碌,還被人罵老奸巨猾。”
軒轅冕默默吃了口菜,又聽趙子熙道:“說起來,就算是顧勉之、周伯鳴或是我,真正的人室弟子倒也不算很多。我多些,做過六次主考,收過八個門生,顧勉之做過六次,滿打滿算只有兩個弟子,周伯鳴做過兩次主考,卻是一個門生都未收。”
趙子熙的門生多是士族出身,這本就是種皇室與士族的妥協,軒轅冕決意士庶合流後,更是默許了此事,幸而趙子熙從來心中有數,選出的門生也都是士族中的聰明人,於是皆大歡喜。當然,其中還有個二愣子秦佩,這就另當別論了。
周玦在三位名相中,資歷最老,聲勢最大,還是外戚,從來十分避嫌,不收門生倒也是理所應當。
只是顧秉……
“據我所知,顧相只有一個門生啊?不就是劉尚書。”秦佩頗為不解。
趙子熙不答,軒轅冕卻忍不住點點他額心,“論班輩,劉子重得喚朕一聲師兄。”
當年劉繒帛科舉時曾與顧秉在一個茶棚中偶遇,軒轅冕一提,秦佩才想起這椿往事,“當時陛下也在?”
軒轅冕笑笑,“劉繒帛那時候可不怎麼討喜……”頓了頓,“當然,現在也沒多討喜。”
秦佩忍不住辯白道:“劉侍郎面冷心熱,心懷百姓,怎麼就不討喜了?別的不提,像他那樣功成名就後,還對糟糠之妻不離不棄的,滿朝也找不到幾個。”
被他一搶白,軒轅冕忍不住摸摸鼻子,“你對他倒是挺忠心,就想著為他說話。”
秦佩理所當然,“他是我部侍郎,我與他私交亦是不錯,為他說話,難道不是應該的?”
“好好好,”軒轅冕無奈道:“他那時是個愣頭青,險些釀下大禍,趙相應也記得吧?”
趙子熙點頭,“不錯,不過勉之那時看中的怕也是這點。忠心體國,不計得失,勉之收的好弟子。”
“說白了,不就是不管不顧?”軒轅冕笑笑,“這麼看,當時以環若是拜在亞父門下,也算相得益彰。”
想想一門都是二愣子的情景,趙子熙也哂然一笑,“顧門連帶顧勉之在內,找的人倒是一個比一個聰明。”
秦佩未聽出機鋒,反而一副深以為然之態,“侍郎夫人確有大才,不僅將內宅治理得井井有條,還能開源節流。就拿先前她讓我們這些新科進士描扇面之事來看,既拉近了關係,又收藏了墨寶,也算兩全其美。”
趙子熙直截了當,“這是陛下登基後第二次科舉,事關重大,他近來才思枯竭,精力不濟,他以為陛下應另擇賢明。”
這直接便是明晃晃的拒絕了,寬厚如軒轅冕面上也有些掛不住,苦笑道:“諸位就這麼不願為朕分憂為朝廷擢拔人才麼?”
趙子熙微微一笑,“陛下言重了。”
軒轅冕正在頭疼,就聽趙子熙不緊不慢道:“快到午時了,正巧先前臣和某個門生的好了一同用膳,不知陛下是否能夠允臣先行告退?”
“哦?”軒轅冕一愣,唇角勾起一抹笑意。
一旁的陸顯還欲進言,劉繒帛卻上前一步道:“方才有人遞話,說刑部有些要務待臣回去處理,不如臣等……”
軒轅冕點頭:“政事要緊,朕也不賜膳了,諸卿便先回吧。”
幾人倒退著出門,軒轅冕對趙子熙笑道:“趙相,不知你那位門生是?聽聞御膳房未做朕的午膳……若是那門生朕正巧也相識,不如便一道吧。”
趙子熙一本正經,“臣的家僕會將膳食送至中書省,那門生是刑部的秦主事,陛下也曾見過的。”
一旁的懷恩立刻高聲道:“擺駕中書省。”
軒轅冕頗為責怪地看他一眼,“又妄度上意,遲早有天朕剝了你的皮。”
懷恩訕訕一笑,伺候著軒轅冕上了御輦。
“不必通報了。”快到時,軒轅冕低聲吩咐道,趙子熙不動聲色地跟上。
遠遠地就見秦佩靠著憑几,愣愣地看著太液池上蜿蜒綺麗的曲折迴廊。
那神情實在是有些呆愣,軒轅冕只覺再多的煩惱抑鬱霎時煙消雲散,腑臟內一股暖意讓他禁不住笑出聲來:“是朕給秦主事的俸祿不夠?怎麼還要來打恩師的牙祭?”
秦佩顯然有些詫異,“陛下怎麼來了?”
說完便有些赧然,天家規矩眾多,元月軒轅冕反而比平常還要忙些,這還是初二他二人有了肌膚之親後首次相見。
軒轅冕也是想到了這一層,也低頭抿了抿唇,在秦佩身側落座,又對趙子熙頷首,“趙相也請,說起來你是以環的恩師,也便是朕的恩師了,不必客氣。”
趙子熙看著他長大,待他如同自家子侄,比起他父皇來少了許多敬畏,便也不再推辭,在他們對面坐下。
“方才朕還和趙相提到主考的事情,”軒轅冕嘆息,“這些臣子真是一個比一個奸猾……”
“咳咳……”趙子熙輕咳一聲,軒轅冕這才反應到似乎蘇景明也是那奸猾臣子之一,乾脆翻了個白眼,”簡直老奸巨猾。”
之前軒轅冕就曾對秦佩抱怨過此事,故而秦佩心中也是有數,邊為軒轅冕挾菜邊道:“朝廷上那麼多臣子,如何就一定要他們二人了?”
軒轅冕剛想發話,又聽趙子熙慨嘆道:“許是年紀大了,我近來常常想起那些故人故事,他們如今全都撂了擔子走了,只剩下我這個老東西操心勞碌,還被人罵老奸巨猾。”
軒轅冕默默吃了口菜,又聽趙子熙道:“說起來,就算是顧勉之、周伯鳴或是我,真正的人室弟子倒也不算很多。我多些,做過六次主考,收過八個門生,顧勉之做過六次,滿打滿算只有兩個弟子,周伯鳴做過兩次主考,卻是一個門生都未收。”
趙子熙的門生多是士族出身,這本就是種皇室與士族的妥協,軒轅冕決意士庶合流後,更是默許了此事,幸而趙子熙從來心中有數,選出的門生也都是士族中的聰明人,於是皆大歡喜。當然,其中還有個二愣子秦佩,這就另當別論了。
周玦在三位名相中,資歷最老,聲勢最大,還是外戚,從來十分避嫌,不收門生倒也是理所應當。
只是顧秉……
“據我所知,顧相只有一個門生啊?不就是劉尚書。”秦佩頗為不解。
趙子熙不答,軒轅冕卻忍不住點點他額心,“論班輩,劉子重得喚朕一聲師兄。”
當年劉繒帛科舉時曾與顧秉在一個茶棚中偶遇,軒轅冕一提,秦佩才想起這椿往事,“當時陛下也在?”
軒轅冕笑笑,“劉繒帛那時候可不怎麼討喜……”頓了頓,“當然,現在也沒多討喜。”
秦佩忍不住辯白道:“劉侍郎面冷心熱,心懷百姓,怎麼就不討喜了?別的不提,像他那樣功成名就後,還對糟糠之妻不離不棄的,滿朝也找不到幾個。”
被他一搶白,軒轅冕忍不住摸摸鼻子,“你對他倒是挺忠心,就想著為他說話。”
秦佩理所當然,“他是我部侍郎,我與他私交亦是不錯,為他說話,難道不是應該的?”
“好好好,”軒轅冕無奈道:“他那時是個愣頭青,險些釀下大禍,趙相應也記得吧?”
趙子熙點頭,“不錯,不過勉之那時看中的怕也是這點。忠心體國,不計得失,勉之收的好弟子。”
“說白了,不就是不管不顧?”軒轅冕笑笑,“這麼看,當時以環若是拜在亞父門下,也算相得益彰。”
想想一門都是二愣子的情景,趙子熙也哂然一笑,“顧門連帶顧勉之在內,找的人倒是一個比一個聰明。”
秦佩未聽出機鋒,反而一副深以為然之態,“侍郎夫人確有大才,不僅將內宅治理得井井有條,還能開源節流。就拿先前她讓我們這些新科進士描扇面之事來看,既拉近了關係,又收藏了墨寶,也算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