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終於走到了學校門口,孩子們全都進了學校,唯獨那個名叫小月的女孩停下腳步,紅著眼睛不再往裡走。

  宋玉竹疑惑的看著她,怎麼不進去呢?

  隨著上課鐘聲敲響,孩子們跑進教室,只有小月垂著頭朝來時的方向走去。

  宋玉竹有些不解,奈何馬上就要上朝了,他只好記下小月的住址,打算下了朝再去一看究竟。

  今日早朝送來不少揍報,黃河流域近幾日連降暴雨,恐怕有決堤的風險,各地官府請求朝廷撥款賑災。

  自古以來黃河決堤的次數大大小小加一起有上千次,較大的改道也有十多次,每次決堤都會沖毀房屋,田地絕收,百姓流離失所。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條母親河滋養了百姓的同時也給百姓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每年的七月到十月是黃河的汛期,水量本就增大不少,加上連日暴雨,很可能會發生大規模的決堤。

  黃河因為地理環境的關係,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這些泥沙被水流衝到下游,長此以往河床就會被填滿,下游越來越高,最後導致河水改道。

  劉藺道:「陛下,黃河上次改道是在三百年前的武朝年間,大規模的洪災將黃河下游變成了黃泛區。也正是由於這次水患,動搖了根基,導致武朝滅亡。」

  宋玉竹點了點頭:「諸位愛卿有何辦法?」

  御史中丞王菁道:「依臣之拙見,應當繼續加固下游的堤壩,防止黃河決堤。」

  工部尚書紀明禮道:「臣以為,堵不如疏,黃河下游的河床早已堆積過高,繼續墊高堤壩治標不治本,時間久了還是會決堤的。」

  其他官員點頭附和,但清理河道可不容易,在生產力和工具都落後的古代,只能靠老百姓用竹筐一筐一筐的往外背泥沙,如同螞蟻搬家一般,速度慢耗時長,成本太高。

  王菁不服道:「自古以來,都是以築壩防災,挖泥沙得挖到何時?」

  「築壩早晚都會決堤,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水裡挖沙太危險,紀大人您視人命如草芥!」

  「決堤死的百姓更多!」

  兩人竟然當眾爭執起來,宋玉竹眉頭緊鎖打斷二人:「其他愛卿可有別的辦法?」

  劉藺拱手道:「紀大人說堵不如疏,臣以為確實是好辦法。」

  紀明禮得以的翹起嘴角,朝劉藺遙遙拱手致意,沒想到劉藺下一句話,差點讓他噴出來。

  「但挖沙卻是下策。」

  紀明禮冷著臉道:「不知劉大人有何高見?」

  「高見不敢當,微臣覺得,黃河每日沖刷下來的泥沙數不勝數,光靠百姓挖怕是要年年挖日日挖才能挖乾淨。與其費時費力,不如人工改道。」

  朝堂上議論紛紛,「劉大人你在開什麼玩笑?」

  「為黃河人工改道,那是多大的工程?」

  宋玉竹輕咳一聲,大殿瞬間安靜下來:「劉愛卿繼續說。」

  「人工改道優點有三,其一危險小,在水中工作難度高,若是遇上暗流很容易出人命。岸上工作就比較安全了,工人們不會水也能去幹活。」

  宋玉竹點了點頭,這確實是個利處。

  「這其二麼,改道花費的錢較少,而且人為改道可以控制水流的方向,將黃河分流,防止其中一地大面積淤沙。」

  黃河每年衝下來的泥沙有幾十萬石,其中四之三湧入海里,剩下的四分之一則堆積在了淮河和華北平原上。

  黃河分流,泥沙堆積將會減少,處理起來也要方便許多。

  「至於其三,人工改道可以控制水流方向,咱們大可以將水引到乾涸的地方,既能灌溉土地發展牧業漁業,又能保證黃河汛期河岸不會決堤。此一舉三得的辦法,不知可不可行?」

  劉藺說完,滿朝文武皆陷入沉思,雖然人工改道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但跟決堤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

  千年前百姓都能靠肩挑手扛,挖出大運河,如今給黃河改道也不是難事。一代人挖不出兩二代三代人總能挖完,這可是利國利民,千秋萬代的好事!

  紀明禮朝他拱手作揖道:「劉大人高見,是下官眼界淺了。」

  宋玉竹露出笑容,撫掌大笑道:「大善!這件事就交給戶部和工部共同商議解決吧。」

  兩人同時跪地接旨:「微臣領命。」

  劉藺不愧是劉藺,總能給他帶來驚喜!黃河人工改道是後世治理黃河的辦法之一,劉藺能超越千年想到此法,真讓他有些吃驚。

  宋玉竹記得黃河還是個天然的發電站,這裡水流落差過大,非常適合水力發電。等以後時機成熟,一定要在黃河上多建立幾個發電站。

  *

  早朝結束,宋玉竹回到書房,翻了翻奏摺突然想起早上看見的那個女孩。

  他走到側殿的矮榻上休息了一會,點開地圖按照剛剛地點尋找到那名叫小月的姑娘。

  小月家很好找,就住在村東頭,家中有三間土房,院子裡還養了些牲畜。這會大人們都去地里幹活,家中只剩下小月一個人正在做家務。

  洗完衣服,小月將手擦乾,從布包里拿出學校發的書,小心翼翼的翻閱起來。

  翻到書中插畫時,她居然還拿起木棍在地上臨摹。雖然小月沒學過繪畫,但臨摹出的鳥兒栩栩如生,若是畫在紙上肯定不輸名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