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王觀之嫌棄揉了揉被撞疼的胸口,覺得朋友的話好氣又好笑,同時他心裡有些苦澀的壓抑,但已經抑制不住蠢蠢欲動的衝動。
第四十二章 不管是什麼關係都好。
王觀之信了朋友的話,這兩天都充滿期待李婉會聯繫他。結果第三天,他收到了李婉寄回來的外套快遞,裡面還夾了一張小卡片,她寫:「觀之,謝謝你,物歸原主。」
王觀之第一反應給那伴郎朋友打了個電話,氣罵道:「你沒告訴她不能寄快遞嗎?!」
電話里沉默了半晌,而後爆發出放肆的笑聲。
王觀之氣憤掛了電話,再看李婉寄回來的快遞,心情很複雜。他把外套收起來掛回衣櫃,心裡覺得自己這兩天的期待很傻,他站在衣櫃面前慢慢冷靜下來,思索要怎麼給李婉發信息。
大概十分鐘之後,他最終給她發了一條微信:「最近有空嗎?」
信息發出後,他就開始等回復。
李婉坐在餐桌前,桌上擺放著吃了一半的晚餐,她正在手機上回覆信息,處理盧冬一個國外客戶棄貨的問題。
這件事情大概發生在一周前,李婉聽盧冬說客戶的情況越說越不對勁,她感覺這客戶是要棄貨了或者就是耍流氓了。
因為這事,李婉上周介入了盧冬和客戶的談判,這周已經坐實了李婉的猜想。
這是盧冬在公司發展的第一個大客戶,第一次出貨量就不小。盧冬談這個客戶是從去年四月份開始,談了大半年才在今年年初談下來,那段時間一直是黃雅在帶她。而棄貨事情有苗頭就在黃雅離職的那個月。
這批貨如果被棄,李婉預計會損失七八十萬的貨款和海運費,而後續接踵而至的還有目的地港口一系列費用。這是對盧冬這樣的年輕業務來說已經不是小事。
李婉在這件事發生後,第一時間找了盧冬,她和盧冬說:「事情已經發生了,只能去解決,你心態要穩住,不要影響你對其他客戶的跟進。我知道這事多少會把人嚇得畏手畏腳沒自信,所以,你自己一定要調整。我會和你一起處理這事。」
盧冬認真點頭說好。
李婉見她還是比較鎮定就稍稍放心了,她讓盧冬去把關於這個訂單的所有聊天記錄和郵件都整理出來,一場海運官司已經是避免不了了。
在和盧冬一起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李婉看到了很多黃雅留下的問題。盧冬他們一直說黃雅好,李婉也終於知道他們所謂的好,好在哪了。
李婉仔細看過盧冬和客戶的聊天記錄,關於產品討論的點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在大宗生意中。比價格和產品細節更重要的是一來一往的立場表達,而盧冬整體上表現得非常拘謹,一直被客戶壓了一頭,該據理力爭的點沒有講透徹。
盧冬和客戶約定協商好的定金比例,在客戶實際打款中變更了,盧冬問了一句原因,客戶找了個理由搪塞,盧冬便不敢再多問,安排了訂單。而這個操作當時在黃雅那審批通過了,理由是定金比例也在公司要求的合理範圍。盧冬當時很多事情拿不準都問黃雅,黃雅都會快速給她答案,甚至編輯了大概內容給她。當時這件事,黃雅沒有和盧冬說明客戶這種行為是對公司的輕視,也是試探公司的底線。這事要擱李婉身上,她肯定按著不會安排生產,分明主動權在自己手上了,不可能卑躬屈膝,還得罵客戶一頓沒有契約精神。
李婉在聽了盧冬解釋這些事,怔了很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表面上來說授人以魚沒有任何問題,但很快就能讓一個人產生依賴,讓人失去獨立的能力。李婉不知道黃雅為什麼這麼教人,她不敢細想這是人性的可怕還是當事人的無心。
而黃雅通過這種方式,在所有人心裡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離職簡單煽動一句:「公司李總說了不算,其實還是於總用工廠模式在管理,做不長久的。」所有人都認為很對,以至於這些話,連李婉都聽說了,整個公司議論紛紛,大家看李婉的眼神都不太一樣了。李婉苦心經營的一切,一朝就被挑起對立面。
這些人事讓李婉筋疲力盡,也重新審視了自己在管理上的問題,同時她也忍不住有些悲憫。她看到大部分人是很難獨立的,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只要有個點可以依賴,都會忍不住一直去依賴,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種依賴是種危險,更不會有人在舒適的時候,逼自己一把去成長。黃雅的教授方式,如果保持清醒,幾次答案之下能總結歸納,人也能學到東西,但李婉在盧冬身上看不到這些。盧冬和她說:「黃雅姐離職後,我不知道應該去問誰,客戶一直說會付款,我就想等等看,所以事情就拖到了現在。」
李婉看著這些信息,長長嘆息。桌上的飯菜都涼了,李婉也徹底沒了胃口,她放下手機收拾了殘羹,明天還能吃的就放進冰箱。
擦完桌子,李婉洗了手檢查其他遺漏信息,這才看到了王觀之的信息。李婉想了想回復他:「有事嗎?」
王觀之則很快回復過來:「沒什麼事,就是想你要是有空的話,我們找時間一起吃飯。」
李婉讀了信息,不由猜想王觀之的用意,最後,她決定平常心對待,回復道:「最近可能比較忙。」
那頭王觀之收到回復,有些按耐不住了,但他想了想最終沒有逼李婉,回復道:「沒事,那等你有空的時候。」<hr>
第四十二章 不管是什麼關係都好。
王觀之信了朋友的話,這兩天都充滿期待李婉會聯繫他。結果第三天,他收到了李婉寄回來的外套快遞,裡面還夾了一張小卡片,她寫:「觀之,謝謝你,物歸原主。」
王觀之第一反應給那伴郎朋友打了個電話,氣罵道:「你沒告訴她不能寄快遞嗎?!」
電話里沉默了半晌,而後爆發出放肆的笑聲。
王觀之氣憤掛了電話,再看李婉寄回來的快遞,心情很複雜。他把外套收起來掛回衣櫃,心裡覺得自己這兩天的期待很傻,他站在衣櫃面前慢慢冷靜下來,思索要怎麼給李婉發信息。
大概十分鐘之後,他最終給她發了一條微信:「最近有空嗎?」
信息發出後,他就開始等回復。
李婉坐在餐桌前,桌上擺放著吃了一半的晚餐,她正在手機上回覆信息,處理盧冬一個國外客戶棄貨的問題。
這件事情大概發生在一周前,李婉聽盧冬說客戶的情況越說越不對勁,她感覺這客戶是要棄貨了或者就是耍流氓了。
因為這事,李婉上周介入了盧冬和客戶的談判,這周已經坐實了李婉的猜想。
這是盧冬在公司發展的第一個大客戶,第一次出貨量就不小。盧冬談這個客戶是從去年四月份開始,談了大半年才在今年年初談下來,那段時間一直是黃雅在帶她。而棄貨事情有苗頭就在黃雅離職的那個月。
這批貨如果被棄,李婉預計會損失七八十萬的貨款和海運費,而後續接踵而至的還有目的地港口一系列費用。這是對盧冬這樣的年輕業務來說已經不是小事。
李婉在這件事發生後,第一時間找了盧冬,她和盧冬說:「事情已經發生了,只能去解決,你心態要穩住,不要影響你對其他客戶的跟進。我知道這事多少會把人嚇得畏手畏腳沒自信,所以,你自己一定要調整。我會和你一起處理這事。」
盧冬認真點頭說好。
李婉見她還是比較鎮定就稍稍放心了,她讓盧冬去把關於這個訂單的所有聊天記錄和郵件都整理出來,一場海運官司已經是避免不了了。
在和盧冬一起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李婉看到了很多黃雅留下的問題。盧冬他們一直說黃雅好,李婉也終於知道他們所謂的好,好在哪了。
李婉仔細看過盧冬和客戶的聊天記錄,關於產品討論的點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在大宗生意中。比價格和產品細節更重要的是一來一往的立場表達,而盧冬整體上表現得非常拘謹,一直被客戶壓了一頭,該據理力爭的點沒有講透徹。
盧冬和客戶約定協商好的定金比例,在客戶實際打款中變更了,盧冬問了一句原因,客戶找了個理由搪塞,盧冬便不敢再多問,安排了訂單。而這個操作當時在黃雅那審批通過了,理由是定金比例也在公司要求的合理範圍。盧冬當時很多事情拿不準都問黃雅,黃雅都會快速給她答案,甚至編輯了大概內容給她。當時這件事,黃雅沒有和盧冬說明客戶這種行為是對公司的輕視,也是試探公司的底線。這事要擱李婉身上,她肯定按著不會安排生產,分明主動權在自己手上了,不可能卑躬屈膝,還得罵客戶一頓沒有契約精神。
李婉在聽了盧冬解釋這些事,怔了很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表面上來說授人以魚沒有任何問題,但很快就能讓一個人產生依賴,讓人失去獨立的能力。李婉不知道黃雅為什麼這麼教人,她不敢細想這是人性的可怕還是當事人的無心。
而黃雅通過這種方式,在所有人心裡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離職簡單煽動一句:「公司李總說了不算,其實還是於總用工廠模式在管理,做不長久的。」所有人都認為很對,以至於這些話,連李婉都聽說了,整個公司議論紛紛,大家看李婉的眼神都不太一樣了。李婉苦心經營的一切,一朝就被挑起對立面。
這些人事讓李婉筋疲力盡,也重新審視了自己在管理上的問題,同時她也忍不住有些悲憫。她看到大部分人是很難獨立的,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只要有個點可以依賴,都會忍不住一直去依賴,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種依賴是種危險,更不會有人在舒適的時候,逼自己一把去成長。黃雅的教授方式,如果保持清醒,幾次答案之下能總結歸納,人也能學到東西,但李婉在盧冬身上看不到這些。盧冬和她說:「黃雅姐離職後,我不知道應該去問誰,客戶一直說會付款,我就想等等看,所以事情就拖到了現在。」
李婉看著這些信息,長長嘆息。桌上的飯菜都涼了,李婉也徹底沒了胃口,她放下手機收拾了殘羹,明天還能吃的就放進冰箱。
擦完桌子,李婉洗了手檢查其他遺漏信息,這才看到了王觀之的信息。李婉想了想回復他:「有事嗎?」
王觀之則很快回復過來:「沒什麼事,就是想你要是有空的話,我們找時間一起吃飯。」
李婉讀了信息,不由猜想王觀之的用意,最後,她決定平常心對待,回復道:「最近可能比較忙。」
那頭王觀之收到回復,有些按耐不住了,但他想了想最終沒有逼李婉,回復道:「沒事,那等你有空的時候。」<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