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曾經也想把外公外婆送到國外,可兩們老人身體太大,再加上心有牽掛,怎麼都不肯離開,她也只能作罷。

  李柄先和齊文慧站在女兒墳前,神情呆愣,久久未動。

  陳伊容怕他們太過悲傷,就帶著兩個孩子鬧他們。

  兩位老人看著兩個可愛天真的孩子,心中充滿希望。

  他們老李家沒有絕後,還有容容這個孩子。

  有兩個孩子陪伴在一起,兩位老人終於打起精神,不再陷入悲痛當中。

  第103章 、

  1977年10月, 擱置十年的高考終於被恢復。

  陳伊容第一時間就拿到了父親交給她的招生文件。她坐在沙發上, 靠在宋向軍懷裡, 讀著文件上的內容,「考生年齡在20歲左右, 不超過25周歲,未婚。」

  陳伊容看到這項的時候,有些喪氣,她已經結婚了呀。

  宋向軍卻記得這一屆大學生,有許多都是拖家帶口的,前世香港媒體還大肆報導過。所以他覺得這事應該還有轉機,安撫道,「你接著往下讀。」

  陳伊容有些不明所以, 接著往下看,越看越高興,「這裡居然有項特別規定, 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城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和應屆畢業生, 符合條件均可報考。考生要具備高中畢業或與之相當的文化水平。招生辦法是自願報名, 統一考試。」

  陳伊容直接從沙發上跳起來,拉著宋向軍的胳膊就開始手舞足蹈, 一陣亂跳。

  宋向軍一臉寵溺地看著她。

  等陳伊容平靜下來以後, 又細想這一項特另規定的深意,「這一定是為了下鄉知青。畢竟他們的自覺水平都比較高, 國家需要這樣的人才。」

  宋向軍也點頭同意。

  陳伊容,宋向軍, 宋向民,林小芳和林家村的知青們全都參加了高考。

  到最後,考上大學的有八人。

  其中就有劉圓圓和劉厚,兩人雖然已經結了婚,可對大城市的嚮往還是與日俱增的。哪怕懷孕的時候,都沒有把學習落下。

  至於王喜上了大專,張建國則和本地一位姑娘結了婚,因為女方不同意,他就沒考。

  說到底,其實也是他自己沒譜,畢竟他已經十幾年沒看書了,即使去考也沒有機會。

  宋向軍報的專業是軍事大學,對這點,他問過陳伊容,陳伊容卻沒有什麼想法。說實話,讓他當兵其實比當一個商人更有優勢。

  商人那種圓滑,機敏在她身上根本看不到。

  但,他本身的素質過硬,當兵更好。

  至於,顧忌到她,其實沒有必要,「只要你上戰場的時候別分心,去軍隊也不錯。如果,你能讓我當上將軍夫人,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報著這樣的憧憬,宋向軍上了軍校。

  而陳伊容選擇的是政法,她的道路和前世一樣。

  和許多同學一樣,陳伊容的學習非常刻苦,她一個從來不喜歡背東西的人為了學好課程,愣是把那些馬哲背得滾瓜爛熟。

  不僅如此,她還積極在校報上發表文章。

  京都大學的校報非常有份量,再加上她又有實踐經驗,從各國情況分析。

  國家要想發展就必須改革。

  她的文章講的是經濟,與大領導之前說的「三包一自」,雖然方法不同,可目的都是為了全家的經濟發展。

  大領導時刻關注著這些小將們,尤其是對陳伊容。她曾經為國家作過很大的貢獻。

  看到陳伊容這的篇文章,大領導很欣慰,雖然文章很晦澀,也很大膽,指出全國計劃經濟的缺點。

  可,他就是欣賞這樣敢想敢說的青年。

  在大會上,他還特地指出這篇文章。

  大會都是全國直播出去的,一時間,全國人都認識了京都大學有個女學生。

  有的人罵得,有的人質疑的,陳伊容都一一從容應對。

  她的不驕不躁,謙遜有禮的態度讓許多人受益匪淺。

  與陳伊容驚天動地的大學生活不同的是,宋向軍就過得比較平淡了。

  別的同學都苦哈哈的軍訓著,宋向軍這個前世就經過特種兵訓練的人,那身手連教練都誇讚。

  學起來一點也不費勁。甚至,他還有時間去別的專業蹭課。

  有句老話叫書到用時方恨少。

  現在,正是學習的時候,他當然要努力。

  他旁聽的課程中有英語,法語,日語等。

  也許是他的記憶力好,學習這些語言的時候,絲毫不費力氣,比陳伊容這種苦哈哈背東西的人要容易多了。

  當宋向軍抱著兒子在院子裡玩的時候,陳伊容在背馬哲。

  當宋向軍抱著兒子給他餵飯的時候,陳伊容還是在背馬哲。

  等陳伊容背第三遍的時候,宋向軍已經能複述給她聽了。

  這讓陳伊容一直以智力碾壓宋向軍的形象,瞬間崩塌。

  陳伊容把書蓋在臉上,癱倒在椅子上。像

  宋向軍揉了揉兒子肉嘟嘟的小臉,朝一直喪氣的陳伊容笑道,「你記憶力這麼差,為什麼還要學政法?」

  宋向軍覺得陳伊容純粹就是跟自己過不去。明明記憶力不行,偏偏還學文科。

  馬哲,毛|澤|東思想,這些可都是政法的必背科目。

  她一本馬哲背得磕磕巴巴,他聽著都頭暈了,難為她還能堅持下去。其實,陳伊容理解能力特別強,非常適合學理科,可她的性格從來不肯認輸,所以還在繼續努力。<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