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看清陸衍的微信屏幕是個備註為「老婆」的頭像,頭像他也熟,幾天前才剛加入他的好友列表。

  姜聞禮不熟的是陸衍的頭像。

  作者有話說:

  小姜:我看到了什麼?!

  小陸:你嫂子。

  笙笙:???

  第10章

  ◎留下一個唇印。◎

  翌日,余笙照常去公司。一天工作排得滿,她沒時間去想些有的沒的。

  關於組織架構的調整,會議開了一場又一場,她跟董事們針鋒相對。會後,父親余知雋打了視頻電話過來,她明白父親是來勸她的。

  「笙笙,大家都是為了余氏好。」余知雋白手起家,從一個教育機構發展為幼兒園,之後成立了旗下第一所從小學到高中的蒙特梭利學校,漸漸打響余氏教育的知名度。

  余知雋也由此成為教育圈的領軍人物之一。

  余笙看著手機里的父親,他們很久沒見,悄然間,父親已經長了白髮。

  她張了張嘴,換了更委婉的說法,「爸,我也是為公司考慮。」

  企業規劃公司對余氏教育的規劃在余笙看來就是添亂,計劃里,在集團原有管理部門的基礎上另外增設運營部門,集團及各校區人事、行政、財務全部劃到運營部,園長會議不再由集團教學主管和課程規劃部門組織,所有園長決策皆由運營總監把控。

  「學校性質特殊,企業模式化管理只會在未來發展里泯然於眾,失去我們蒙特梭利的特色。」余笙憂心忡忡,「既然我們做的是特色教育,人和教育才是我們生存的根本。」

  「我認為我們目前的重點是抓住我們的教育特色,主抓教師團隊的專業素質。爸,我反對的從來不是重組組織架構,而是這個重組是否合理?光說上海和北京,上海幼兒園按月收費,北京卻可以以學期為單位。上海的代辦費收退費必須有家長徵詢函簽字確認,學費結轉流程公示哪一步是跟北京一模一樣?」

  余笙據理力爭:「我主張各校區校長、園長獨立決策權,因地制宜。我相信沒有人能比一所學校的負責人更了解本校實際情況。」

  她剛來上海分部時,上海的所有政策她學了一遍,還要兼顧北京、成都、青島和廣州的政策性文件,光靠一人完全掌控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余知雋聽完,並不認同,「可你有沒有想過權力下放,最後上海園退費鬧上熱搜的事情只多不少。笙笙,作為集團管理者,你可以不親自參與決策,但該有的決策權必須在你想要的時候能隨時握在自己手裡。」

  余笙沉默片刻,她理解父親的擔憂。他是站在集團決策者的角度,她負責的卻是集團教育板塊,所處位置不同,看的想的必然會有分歧,這很正常,她直言:「那您如何去挑選一位全能的運營總監?一把抓標準化管理,這是最理想的紙上談兵,實操下不過是將管理更加複雜化。」

  余知雋沒有立即表態。

  余笙抿了抿唇,關心的話脫不了口,她跟父母之間鮮少有溫情的時候,她長大後他們更多的都是談公事。她學不會對父母依賴、撒嬌,就像父親給她打視頻電話,開場白永遠是工作,永遠是一個集團董事長同上海分部執行總裁間的對話。

  許久,余知雋深深看著女兒,「笙笙,我知道你對公司的付出,也明白兩年前如果沒有你的力挽狂瀾,余氏教育早就分崩離析。」他說到這裡,忽然頓住。

  余笙心口一緊,下意識摸了摸手邊的玻璃杯。杯里的水涼了,她打開保溫壺又添了一些,她灌了一大口。

  水是熱的,心卻是涼的。

  「但是,笙笙。」余知雋目光逼人,「你還年輕,商場經歷閱歷遠沒有董事會的叔伯多。他們說話或許不中聽,可那都是他們的人生財富。」

  話落,余笙低頭,淺淺一笑。

  兩個閨蜜總說她果敢,但也敏感。父親這番話她細品解讀,含義頗深。

  兩人意見相左,一時半會兒誰也不能妥協。

  余笙考慮幾秒:「我再想想。」她說不通父親,只能另尋他路。

  余知雋露出笑,放鬆下來,「下個月你妹妹要回國了,你記得回北京。」

  說起小女兒,他眼神里流露出老父親的情緒。

  余笙也笑笑:「嗯。」

  她又喝了兩口水,玻璃杯的水喝完,她沒有再添。

  余知雋又說:「還有你的終身大事,你妹妹在國外都戀愛幾回了,你倒是整天沉迷工作。」他躊躇著覷了眼鏡頭裡表情淡淡的女兒,「笙笙,你實話告訴我,你是不是還放不下顧子奕?」

  女兒跟顧子奕的結合是門當戶對,他問過女兒,當時女兒沒有反對。兩人訂婚,他和妻子很滿意,都覺得兩個人從小就有感情,兩家又是親上加親,再好不過了。誰知道後來鬧得滿城風雨,讓女兒受了情傷。

  這幾年,他和妻子一直不敢明著催女兒,就怕她想起傷心事。

  余笙沒想到父親是這麼想的,又頭疼又難過,「沒有,跟他無關。」

  「那就好。」余知雋說了幾句去忙工作。

  余笙看著手機,平復情緒。

  再投入工作時,她收到姜聞禮的消息,問她周五是否有時間。之前他們只說了個大概,沒有確定具體時間地點。

  余笙看行程:【可以的,姜總。】<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