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真是煩心。」
認真聽完孫若蘭的說辭,脫口而出就是這句的趙學思沉默下來,抬起手喝了口自己杯子裡的烏梅飲:「婆婆,我這麼想,是不是會讓阿靜也同樣煩心。」
「我倒是覺得,你們兩個互相罵罵工部,說說自己的煩心事,就不會煩心。」
總算是明白了趙學思在糾結什麼,孫若蘭好笑的同時也有些感嘆:「少有想大公子這樣,能與他人感同身受的人了。」
若是賀澄在這裡,就會知道趙學思的共情能力很強。她回到京中重新變回太女之後的心態,與和她在度平時候的太不相同。
在度平的時候賀澄從來都是快快樂樂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她可以這裡看看那裡推推,度平是個小地方,又有夏陽總領全縣,她只要去做她想做的就好。
現在太女得有太女的上位者模樣,得通曉朝中事務,走一步想十步不說,還得考慮若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那之後自己應當如何應對。
差別很大,但賀澄很快就轉換了過來,除了心中有說不出來的煩悶以外,更多的是重新做回那個她做了十多年的太女。
若是沒有對比也便罷了,有了對比以後,就會讓人覺得頭疼。
把趙學思給自己的一大堆東西塞給工部,接著做自己公務的時候賀澄也冷笑了一聲。工部無非也就是想要試探自己的底線,只是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用黃河決堤的事情為由。
明朝時候和大慶差不多,296年的朝代黃河決堤了301次,平均不到一年就有一次的可怕概率,甚至還有黃河六次改道,讓黃河成為了明朝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大慶之前就遇到過黃河改道,賀澄專業知識不足,但也知道這種事情不能拖延。
工部卻拿這種問題來試探……
「尚書老病,居然如此不知民間疾苦,實在是失職。近日臣在工部書寫文書,又多有材料以次充好、乃至做假的地步。」
一根木材五十兩銀子,還不是什麼名貴木材,虧工部做得出這樣的帳。
陳悅瀾聽到賀澄的說法,臉上卻是笑了笑。工部尚書這老東西和谷航私交甚密,她沒把人擼下去的唯一原因,就是讓賀澄出手,把人給踢出去。
「所以,要彈劾麼?」
「不,為何要彈劾。」
賀澄的表情閃過一絲複雜,她側頭看向窗外西沉的太陽,微微閉上眼睛:「不該由我,而是由他人彈劾。」
工部尚書這個位子看似與吏部戶部相似,但因為總管些建造的事情,與「工」一同讓人不自覺地看低。可要賀澄看來,這又是最緊要的部門——一個國家的基建水平,就證明了這個國家的強大程度。
偏偏在這個「基建」上,有人不以為然,出了大問題。
她剛入工部,直接彈劾走工部尚書不會讓人覺得大快人心,反而會被質疑——太女剛來就逼走了老臣,那麼別人呢?
等到之後太女上位,又會怎麼樣?會不會容不得我?官場官場,無論自己做什麼都會是錯。
所以左顏,你什麼時候來給我幹活,什麼時候才能當這個工部尚書!!
在內心咆哮了一聲,賀澄只覺得自己真是太想念度平了。她在度平才是真正的快樂,同樣也明白,自己大概很難再有這種快樂了。
「那麼,就繼續在工部吧。」
看到賀澄的表情,陳悅瀾卻是笑了:「做得不錯。」
「只是這麼一來,會很久。」
「會不甘心麼?」
「會。」
毫不猶豫的一聲「會」讓陳悅瀾的笑意更甚,她注視著面前的少女,看到她稍稍抿著嘴,站姿筆挺眼睛有光的樣子,伸手落下一筆:「很好。」
會憤怒,會表達,會相信自己的父母,就很好。
古往今來太子太女與皇帝之間的隔閡總是有不少,更有父子母女離心乃至相殘的情況發生。但陳悅瀾看到,賀澄依舊還是自己熟悉的賀澄。
「還有什麼想說的?」
發現賀澄居然沒有走,陳悅瀾剛想說什麼,就看到賀澄在自己身邊坐下,慢吞吞地把下巴擱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阿娘。」
「嗯?」
「稍微讓我靠一會兒。」
她是太女,她也是陳悅瀾與賀璞的女兒,想要和媽媽貼貼不是很正常的嘛。
陳悅瀾感覺到肩膀上的重量時將手上的筆放下,學著賀澄的樣子同樣靠了過去。賀澄從小就喜歡和父母這樣親近,尤其是這樣把下巴擱過來,更是她最喜歡和母親一起呆著的姿勢。
只是這樣持續不久,母女兩個幾乎同時分開,臉上的笑容都是一樣的溫暖。
「那麼阿娘,我回去了。」
「路上小心。」
安靜地注視女兒離去的背影,陳悅瀾等到掌燈時分才重新提起筆。筆上墨水已經半干,重新研墨再在墨水中點蘸著化開,陳悅瀾提起筆後抬起頭,看到不知什麼時候坐在自己對面托著下巴看著自己的賀璞抬起下巴。
「怎麼了?」
「好久沒看到你發呆了。」
賀璞齜著牙笑得燦爛,倒著瞥了眼陳悅瀾的字後瞭然:「終於要準備動人了?」
「先斬一批黨羽。」
作為御史起家的人,陳悅瀾在御史台依舊有著赫赫威名,證據什麼的自然是一抓一大把:「提醒下他們別想造次。以後要再有事情,就得交給阿靜了。」<hr>
認真聽完孫若蘭的說辭,脫口而出就是這句的趙學思沉默下來,抬起手喝了口自己杯子裡的烏梅飲:「婆婆,我這麼想,是不是會讓阿靜也同樣煩心。」
「我倒是覺得,你們兩個互相罵罵工部,說說自己的煩心事,就不會煩心。」
總算是明白了趙學思在糾結什麼,孫若蘭好笑的同時也有些感嘆:「少有想大公子這樣,能與他人感同身受的人了。」
若是賀澄在這裡,就會知道趙學思的共情能力很強。她回到京中重新變回太女之後的心態,與和她在度平時候的太不相同。
在度平的時候賀澄從來都是快快樂樂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她可以這裡看看那裡推推,度平是個小地方,又有夏陽總領全縣,她只要去做她想做的就好。
現在太女得有太女的上位者模樣,得通曉朝中事務,走一步想十步不說,還得考慮若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那之後自己應當如何應對。
差別很大,但賀澄很快就轉換了過來,除了心中有說不出來的煩悶以外,更多的是重新做回那個她做了十多年的太女。
若是沒有對比也便罷了,有了對比以後,就會讓人覺得頭疼。
把趙學思給自己的一大堆東西塞給工部,接著做自己公務的時候賀澄也冷笑了一聲。工部無非也就是想要試探自己的底線,只是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用黃河決堤的事情為由。
明朝時候和大慶差不多,296年的朝代黃河決堤了301次,平均不到一年就有一次的可怕概率,甚至還有黃河六次改道,讓黃河成為了明朝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大慶之前就遇到過黃河改道,賀澄專業知識不足,但也知道這種事情不能拖延。
工部卻拿這種問題來試探……
「尚書老病,居然如此不知民間疾苦,實在是失職。近日臣在工部書寫文書,又多有材料以次充好、乃至做假的地步。」
一根木材五十兩銀子,還不是什麼名貴木材,虧工部做得出這樣的帳。
陳悅瀾聽到賀澄的說法,臉上卻是笑了笑。工部尚書這老東西和谷航私交甚密,她沒把人擼下去的唯一原因,就是讓賀澄出手,把人給踢出去。
「所以,要彈劾麼?」
「不,為何要彈劾。」
賀澄的表情閃過一絲複雜,她側頭看向窗外西沉的太陽,微微閉上眼睛:「不該由我,而是由他人彈劾。」
工部尚書這個位子看似與吏部戶部相似,但因為總管些建造的事情,與「工」一同讓人不自覺地看低。可要賀澄看來,這又是最緊要的部門——一個國家的基建水平,就證明了這個國家的強大程度。
偏偏在這個「基建」上,有人不以為然,出了大問題。
她剛入工部,直接彈劾走工部尚書不會讓人覺得大快人心,反而會被質疑——太女剛來就逼走了老臣,那麼別人呢?
等到之後太女上位,又會怎麼樣?會不會容不得我?官場官場,無論自己做什麼都會是錯。
所以左顏,你什麼時候來給我幹活,什麼時候才能當這個工部尚書!!
在內心咆哮了一聲,賀澄只覺得自己真是太想念度平了。她在度平才是真正的快樂,同樣也明白,自己大概很難再有這種快樂了。
「那麼,就繼續在工部吧。」
看到賀澄的表情,陳悅瀾卻是笑了:「做得不錯。」
「只是這麼一來,會很久。」
「會不甘心麼?」
「會。」
毫不猶豫的一聲「會」讓陳悅瀾的笑意更甚,她注視著面前的少女,看到她稍稍抿著嘴,站姿筆挺眼睛有光的樣子,伸手落下一筆:「很好。」
會憤怒,會表達,會相信自己的父母,就很好。
古往今來太子太女與皇帝之間的隔閡總是有不少,更有父子母女離心乃至相殘的情況發生。但陳悅瀾看到,賀澄依舊還是自己熟悉的賀澄。
「還有什麼想說的?」
發現賀澄居然沒有走,陳悅瀾剛想說什麼,就看到賀澄在自己身邊坐下,慢吞吞地把下巴擱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阿娘。」
「嗯?」
「稍微讓我靠一會兒。」
她是太女,她也是陳悅瀾與賀璞的女兒,想要和媽媽貼貼不是很正常的嘛。
陳悅瀾感覺到肩膀上的重量時將手上的筆放下,學著賀澄的樣子同樣靠了過去。賀澄從小就喜歡和父母這樣親近,尤其是這樣把下巴擱過來,更是她最喜歡和母親一起呆著的姿勢。
只是這樣持續不久,母女兩個幾乎同時分開,臉上的笑容都是一樣的溫暖。
「那麼阿娘,我回去了。」
「路上小心。」
安靜地注視女兒離去的背影,陳悅瀾等到掌燈時分才重新提起筆。筆上墨水已經半干,重新研墨再在墨水中點蘸著化開,陳悅瀾提起筆後抬起頭,看到不知什麼時候坐在自己對面托著下巴看著自己的賀璞抬起下巴。
「怎麼了?」
「好久沒看到你發呆了。」
賀璞齜著牙笑得燦爛,倒著瞥了眼陳悅瀾的字後瞭然:「終於要準備動人了?」
「先斬一批黨羽。」
作為御史起家的人,陳悅瀾在御史台依舊有著赫赫威名,證據什麼的自然是一抓一大把:「提醒下他們別想造次。以後要再有事情,就得交給阿靜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