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一聯想今日大長公主召集了京中命婦進宮,這是擺明了要拿家眷做人質。

  反應快的宸王一黨,馬上就把猜到的真相大聲喝出,激進者更是就地取材,扛著桌椅燈架當兵器,勢要與亂臣賊子同歸於盡。

  還有人見形勢不對趁亂要出宮。

  但大長公主和寧王既做了此事,就是做了萬全準備的。

  這些人剛出了宮殿門,便被御林軍給押了回來,不止如此還層層包圍了大殿,不准任何人出入。

  什麼意思,登時不言而喻。

  因為提前有了長公主送來的消息,聶峋這邊派去的人已經探知到了呈祥寺祭天祈雨的皇上的消息。

  宸王確實反了。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宸王以為自己有皇上在手上作為籌碼,卻沒想到寧王聯合了大長公主趁皇上不在京城時,假傳聖旨,釜底抽薪。

  只要大長公主和寧王動作夠快,在皇上和宸王回京前塵埃落定,宸王也沒翻身的機會。

  宸王在這邊收到宮裡的消息,立刻糾集手下將領,『護送』皇上回京,處置亂臣賊子,撥亂反正。

  此去呈祥寺,鑾駕走了整整一天,但如今的返程卻只用了半天不到。

  傍晚時分,宸王便已經率大軍抵達城下。

  這一場豪賭雙方都賭上了身家性命,不止是自己的,還有一眾追隨者的,自然不可能退。

  天一黑宸王便開始攻城——越早攻下城門對他越有利!

  若等城內一切塵埃落定,他就是進了城,也是敗寇。

  這一夜,註定了所有人都無法安眠。

  穆昭朝也是一樣,她一直派人去打探京城的消息,一直到天亮,才收到聶峋的手信,知道他暫時無恙,這才閉上眼睛眯了一會兒。

  這一眯也沒眯太久,約莫一個時辰,穆昭朝便醒了,一醒來就問前方戰況如何。

  「很是膠著,」莫青盞也有些擔心城中的家人,但寧王和宸王爭的是皇位,是天下,肯定不會對百姓下手,否則就算這一仗打贏了也坐不上皇位,他怕的是有人趁亂渾水摸魚:「看下午有無援軍,或者城內的人有無重大突破。」

  話落,瞧穆昭朝面色很是不好看,眼睛裡也都是血絲,莫青盞不忍心道:「不過王妃放心就是,殿下是不會有事的,而且這場……應該也不會持續太久。」

  持續太久,對兩方都不利。

  這是宸王和寧王的共識。

  上輩子,寧王和宸王為了爭位,確實也有過這樣一戰,只是現在提前了好幾年,但莫青盞仔細分析了下,形勢和上輩子也差不多——宸王和寧王雙輸,御王意外勤王成功,登基為帝。

  上輩子的時候,穆昭朝並沒有嫁給聶峋,聶峋回府後也沒有被封為郡王,但他最後還是封了王爵,因為御王登基,他自然就是皇子。

  他看著穆昭朝,很想告訴她,她會成為王妃,一切都會有驚無險。

  但他忍住了。

  且不說這些事情不能讓別人知道,就說聶峋和聶峘這輩子與上輩子截然不同的變化,聶峘怕是翻不了身。

  那就是說,最後會是聶峋繼承御王爺的帝位,而穆昭朝則會成為一國之母。

  想到這裡,莫青盞下意識垂眸,連腦袋也更低了一些。

  但願,這一仗如他記憶中一般,這樣他和姐姐欠穆大小姐的,也算是還清了。

  當然不是說這件事結束後,他就把這份恩情一筆勾銷,而是不用再一直背負著救命之恩的巨大枷鎖,哪怕穆大小姐從未在意過這順手的救命之恩。

  按著原書劇情,宸王和寧王的這一仗,應該要打上三天三夜,最後在宸王以人命填的情況,強行奪下城門。

  但沒想到的事,這才打到了第二天中午,城門便開了。

  在城內的聶峋,憑藉戰神之名,短短一天時間,糾集了所有能糾集的將士,殺出皇宮,直接從包圍圈殺了出來。

  宸王第一反應,以為是城中自己的屬下趁亂成功,同自己裡應外合。

  只是這驚喜還沒落定,是時,穆初元便帶軍勤王,從後方包抄。

  就連長公主也身披戰甲帶著府中侍衛前來護駕。

  前後圍擊,宸王大勢已去。

  寧王和宸王最後的負隅頑抗也沒能改變最後的結局。

  到了當天晚上,京城就平定下來,戰事結束。

  但這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戰場的開啟。

  武義帝回宮後,便把兩個兒子削爵貶斥囚禁,就連大長公主,也以『年歲長』為由,被嚴加『保護』起來。

  武義帝雖憤怒,但他向來重親情,尤其是在太子死後,遭受打擊太大,一下蒼老了十歲不說,也越發看重親情。

  上次事件,寧王忤逆在先,他都只是罰他禁足反思,想著再給他一次機會,讓他改過,只把御王府的聶峘貶為庶人,以此警醒皇室眾人,莫要太過了。

  卻沒想到,他們不僅沒有思過,反倒因為他的心軟越發放肆!

  一個假傳聖旨、一個犯上作亂,都妄圖篡位!

  饒是如此,武義帝依然沒有殺他們。

  但凡事參與此次作亂的從黨,武義帝卻是一個也未輕饒。

  在京城恢復平靜的這一夜,皇宮卻是殺戒大開。

  直至破曉,一桶接一桶的水沖刷掉滿地血污,直至第一縷晨光灑落紫禁城,宮門大開,重歸安寧。<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