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為了不讓楊家人又有機會牽扯糾纏上來,天蒙蒙亮,閔向明和大兒子便租了牛車進城去打聽消息了。
敏敏也非要跟著去,父子倆沒辦法,只好把她也帶上了。小丫頭一夜都沒怎麼睡好,這會兒居然也起得來,哈欠連天、眼神迷離的還不忘爬起來蹬蹬蹬的跟了上去,要去看三哥哥高中。
閔向明、蔣氏等哭笑不得,這叫什麼高中啊!小丫頭就是會撿好聽的說。
不過想想,秀才和童生,那到底是不一樣的,可不就是高中了!
閔三郎也很緊張,雖然見了爹和大哥、敏敏他們,他們都紛紛安慰他,然而還是緊張。
雖然家人理解,可是,考都考了,誰不盼著自己考中呢?
終於到了放榜的時候,一個個名字被念出來,閔三郎竟是考了個第三名,這算是極好的了,一家子無不欣喜!
閔三郎也大大的鬆了口氣,心裡一塊大石頭落地,總算對得起家人們這麼些年的辛苦和堅持!
敏敏和閔大郎笑得合不攏嘴,閔向明矜持一些,但也滿臉笑容,已經和大兒子商量著要好好的在村子裡擺酒席慶賀了。
這樣的大好事兒,當然值得慶賀慶賀。
自家的事兒塵埃落定,少不了好奇心就被勾起來了。
於是一家子紛紛睜大眼睛去搜尋那榜單上有沒有楊二郎的名字。
來來回回找了好幾遍,都沒有看見。不可能這麼多人同時忽略了,所以,楊二郎這次又沒有考中。
院試每年都有,其實即便考不中那也沒什麼。除了那種真的沒有一點點兒天分、純粹就是混日子的,只要真的扎紮實實的在用功學了,遲早總能考得上。
只不過許多人家庭條件不允許,供不起了,不得不放棄中斷。又有些人心態崩潰了,再也無法靜下心來好好的學。想要考中,那自然也是不容易!
就不知道楊二郎屬於哪一種了!
反正敏敏覺得,那貨就不是個讀書的料。
楊二郎沒好意思回家,楊家人也灰溜溜的好生沒趣。
看到閔家的熱鬧,心裡那叫個鬱悶。
桃李村眾人忍不住又感慨八卦起來,閔家又被大傢伙兒狠狠的羨慕了一把!
羨慕歸羨慕,但也真是沒脾氣了,比不上......
閔家擺宴席慶賀,幾乎整個村子家家戶戶都去道賀。將來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打好關係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是?
楊大郎兩口子原本商量著也要去的,好不好的,隨禮一份,閔家還能不收不成?
以後如何,那就再說吧。總之他們也不想與閔家關係惡劣啊。
誰知楊老太在氣頭上,怒氣沖沖喝斥了他們一番,不允許他們去。
也不知她怎麼想的,居然想出了這麼幾句話的道理,說是自家小兒子就不該指導閔三郎上學堂念書,這不就是?閔家三郎這是把自家小兒子的好運氣全部都搶走了啊!若是閔家三郎不上學堂的話,自家小兒子肯定不會這麼倒霉!
這份倒霉,全都是閔家三郎帶來的,閔家真是沒有一個好東西,跟他們楊家根本就是犯沖!所以,這樣的人家,她不罵上門去就好了,幹嘛換上門恭喜?絕對不去!
楊大郎兩口子傻眼......
萬萬沒料到老太太會這麼說!
第141章 告訴爹娘
可是竟然......楊大郎兩口子竟然覺得好像有那麼一點點道理呢......
於是,楊家人真的就沒去。
楊家人不去,閔家人倒是正覺得好!這是真正的井水不犯河水了,不是嗎?
楊老太或許沒說錯,閔三郎真的將楊二郎的好運氣全部都「搶走」了,楊二郎至此苦讀,六年之後才終於中了秀才,而那個時候,閔三郎已經是舉人了。
中了秀才之後,楊二郎的文運似乎就被耗光了,他再也沒能更進一步。十年之後,失望的楊老太病逝,楊二郎也還是個秀才,那時候......閔三郎早已中了探花郎、成了朝廷命官了。
楊老太一過世,楊大郎和方氏就再也不肯繼續供應楊二郎念書了。
這麼多年了,他們哪裡還供應的起?家裡沒有沾了楊二郎半點兒光,卻是被他掏空了。
便是擔著個秀才的名頭,那又如何?不能給家裡帶來好處,便什麼都是虛的!
兄弟倆大吵一架幾乎反目,楊二郎也沒有辦法厚著臉皮不分家,老娘不在了,兄弟們分家天經地義,誰也不可能養著他一輩子不是?
分家之後,楊二郎的日子越發難過。加上要面子,不願意讓村里人看到自己落魄,於是便離開了桃李村,甚至離開了錦城,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兒了......
此是後話。
熱熱鬧鬧的宴席之後,閔三郎仍舊安安心心的念書,閔家在村裡的地位不知不覺之間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當然,都是好的變化。
敏敏開始琢磨起做生意的事情來了。
她想開店鋪,最好就是開酒樓。
她可以從超市系統里買來許多形形色色的調味料,還有許多許多的菜譜,配料,保管做出來的菜沒有哪家酒樓能打得過!
這個想法以前就有,只是,以前自家的情形不合適。因為敏敏不用想也知道,只要自己用上了那些調料,沒人打得過,生意肯定會火爆。
那時候的閔家,生意火爆的酒樓可未必守得住。非但不會發財,還會招來災禍。<hr>
敏敏也非要跟著去,父子倆沒辦法,只好把她也帶上了。小丫頭一夜都沒怎麼睡好,這會兒居然也起得來,哈欠連天、眼神迷離的還不忘爬起來蹬蹬蹬的跟了上去,要去看三哥哥高中。
閔向明、蔣氏等哭笑不得,這叫什麼高中啊!小丫頭就是會撿好聽的說。
不過想想,秀才和童生,那到底是不一樣的,可不就是高中了!
閔三郎也很緊張,雖然見了爹和大哥、敏敏他們,他們都紛紛安慰他,然而還是緊張。
雖然家人理解,可是,考都考了,誰不盼著自己考中呢?
終於到了放榜的時候,一個個名字被念出來,閔三郎竟是考了個第三名,這算是極好的了,一家子無不欣喜!
閔三郎也大大的鬆了口氣,心裡一塊大石頭落地,總算對得起家人們這麼些年的辛苦和堅持!
敏敏和閔大郎笑得合不攏嘴,閔向明矜持一些,但也滿臉笑容,已經和大兒子商量著要好好的在村子裡擺酒席慶賀了。
這樣的大好事兒,當然值得慶賀慶賀。
自家的事兒塵埃落定,少不了好奇心就被勾起來了。
於是一家子紛紛睜大眼睛去搜尋那榜單上有沒有楊二郎的名字。
來來回回找了好幾遍,都沒有看見。不可能這麼多人同時忽略了,所以,楊二郎這次又沒有考中。
院試每年都有,其實即便考不中那也沒什麼。除了那種真的沒有一點點兒天分、純粹就是混日子的,只要真的扎紮實實的在用功學了,遲早總能考得上。
只不過許多人家庭條件不允許,供不起了,不得不放棄中斷。又有些人心態崩潰了,再也無法靜下心來好好的學。想要考中,那自然也是不容易!
就不知道楊二郎屬於哪一種了!
反正敏敏覺得,那貨就不是個讀書的料。
楊二郎沒好意思回家,楊家人也灰溜溜的好生沒趣。
看到閔家的熱鬧,心裡那叫個鬱悶。
桃李村眾人忍不住又感慨八卦起來,閔家又被大傢伙兒狠狠的羨慕了一把!
羨慕歸羨慕,但也真是沒脾氣了,比不上......
閔家擺宴席慶賀,幾乎整個村子家家戶戶都去道賀。將來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打好關係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是?
楊大郎兩口子原本商量著也要去的,好不好的,隨禮一份,閔家還能不收不成?
以後如何,那就再說吧。總之他們也不想與閔家關係惡劣啊。
誰知楊老太在氣頭上,怒氣沖沖喝斥了他們一番,不允許他們去。
也不知她怎麼想的,居然想出了這麼幾句話的道理,說是自家小兒子就不該指導閔三郎上學堂念書,這不就是?閔家三郎這是把自家小兒子的好運氣全部都搶走了啊!若是閔家三郎不上學堂的話,自家小兒子肯定不會這麼倒霉!
這份倒霉,全都是閔家三郎帶來的,閔家真是沒有一個好東西,跟他們楊家根本就是犯沖!所以,這樣的人家,她不罵上門去就好了,幹嘛換上門恭喜?絕對不去!
楊大郎兩口子傻眼......
萬萬沒料到老太太會這麼說!
第141章 告訴爹娘
可是竟然......楊大郎兩口子竟然覺得好像有那麼一點點道理呢......
於是,楊家人真的就沒去。
楊家人不去,閔家人倒是正覺得好!這是真正的井水不犯河水了,不是嗎?
楊老太或許沒說錯,閔三郎真的將楊二郎的好運氣全部都「搶走」了,楊二郎至此苦讀,六年之後才終於中了秀才,而那個時候,閔三郎已經是舉人了。
中了秀才之後,楊二郎的文運似乎就被耗光了,他再也沒能更進一步。十年之後,失望的楊老太病逝,楊二郎也還是個秀才,那時候......閔三郎早已中了探花郎、成了朝廷命官了。
楊老太一過世,楊大郎和方氏就再也不肯繼續供應楊二郎念書了。
這麼多年了,他們哪裡還供應的起?家裡沒有沾了楊二郎半點兒光,卻是被他掏空了。
便是擔著個秀才的名頭,那又如何?不能給家裡帶來好處,便什麼都是虛的!
兄弟倆大吵一架幾乎反目,楊二郎也沒有辦法厚著臉皮不分家,老娘不在了,兄弟們分家天經地義,誰也不可能養著他一輩子不是?
分家之後,楊二郎的日子越發難過。加上要面子,不願意讓村里人看到自己落魄,於是便離開了桃李村,甚至離開了錦城,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兒了......
此是後話。
熱熱鬧鬧的宴席之後,閔三郎仍舊安安心心的念書,閔家在村裡的地位不知不覺之間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當然,都是好的變化。
敏敏開始琢磨起做生意的事情來了。
她想開店鋪,最好就是開酒樓。
她可以從超市系統里買來許多形形色色的調味料,還有許多許多的菜譜,配料,保管做出來的菜沒有哪家酒樓能打得過!
這個想法以前就有,只是,以前自家的情形不合適。因為敏敏不用想也知道,只要自己用上了那些調料,沒人打得過,生意肯定會火爆。
那時候的閔家,生意火爆的酒樓可未必守得住。非但不會發財,還會招來災禍。<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