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有人說他們去了仙道昌隆的四聖仙域。

  還有人說他們歸隱北寒雪域。

  ……

  眾說紛紜。

  隨著時間流逝,漸漸也少有人再提及。

  ……

  遂國。

  位於大蒙西北方位。

  一千五百多年前,大蒙牧北侯屠氏,因不滿大蒙君主任人唯親,又奉行削藩之策,於是高舉反旗,匯聚十八路諸侯,倒逼大蒙京都。

  一時間好大聲勢。

  只可惜大蒙氣數未盡,人心未散,郡縣當中兵強馬壯。

  十八路諸侯齊敗北。

  為了躲避大蒙兵鋒,牧北侯與其他倖存的六路諸侯,領著數十萬軍民,翻山越嶺離開故土,來到大蒙西北立足。

  征戰數十載,竟勢如猛虎一連攻破三十三座小國,掌控偌大疆域。雖不如大蒙七十二郡之廣,卻也有九郡之地。

  立下國號,稱『徐』。以牧北侯屠戰為君主,六路諸侯盡數封王,各有封地世襲罔替。

  而後兩百年,倒也有模有樣,雖屢有意圖復國的叛軍作亂,但總體來說還是蒸蒸日上。

  大徐二百四十一年。

  國主屠徹昏庸無道,使徐國民不聊生。又心性桀驁,不滿六王,聽從丞相祝宴之計,招六王進京,意圖釋兵權撤封地,引得六王警惕,拒不受命。

  徐國大亂。

  陷入戰火當中。

  一千三百年以降,原本徐國九郡之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又不斷吞併周邊小國。到了二十七年前,大一統的大遂歷經九代,已經有十三郡之地。

  疆域空前廣袤。

  只可惜。

  依舊陷入末路。

  大遂君主貪杯好色,國朝動盪。又兼天災不斷,貪官橫行,使得各地烽火四起。不但有各路反賊,就連大遂牧守一方的郡守、統兵在外的大將,也逐漸脫離掌控,野心滋生割據一方。

  大遂疆域陷入混亂。

  有識之士都有預料——

  這大遂江山怕是保不住了。

  於是不論是文士、武夫,還是道士和尚,紛紛下注,要尋明君輔佐,立開國之功。

  前者欲要萬古流芳。

  後者則是想要藉助王朝氣運,助自身修行,證長生大道。

  於是大遂愈發混亂,各路爭鬥不斷。

  大遂東南,是嶺南郡所在。嶺南郡沿著大青龍嶺東側,南北縱橫共有二十一縣,人口六百萬。

  地域狹長。

  又因大青龍嶺相隔,山高路遠最是混亂。

  自大遂徹底大亂之前,嶺南郡就是最先亂起來的一郡。

  難民遍地,落草為寇不知凡幾。

  反賊猖狂,攻占縣城號稱為王。

  局勢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跡象。

  好在都尉趙堅用兵如神,率領八千郡兵四處剿匪安民,隨著太守病死任上,趙堅又包攬民事,大權在握。

  八年前。

  趙堅收復嶺南郡菁華九縣,自領嶺南郡太守。

  然太守府缺兵少將,又少大才,軍政運轉晦澀。

  霞光山長青觀觀主陸長青博通經史,明天文、地理,歷律、五行、讖緯之書。又精通道法,有斬邪擒妖之神通。

  不久前,長青觀主游金章縣,遇一少年名慎郎,乃蛟蜃精所化,數興洪水危害沿岸數十萬百姓,遂仗劍而行,率弟子殺之,為金章翦除水患。

  自此,陸長青道法大顯,聲名遺邇,求拜弟子甚多。一眾門人中,又以座下『長青七子』最為響亮,被陸長青收為記名弟子。又另有一俗家弟子,喚作武廣,修拳腳兵刃等諸般武藝,習統兵布陣之術,乃一驍將之才。

  趙堅初定九縣,尚有十二縣還未收復,正是求賢若渴。

  聽聞陸長青之能,大喜過望,親至霞光山,拜陸長青為嶺南郡丞,拜其弟子武廣為擔山校尉。

  陸長青果然有其能事。

  八年來,嶺南郡民事被他處理的井井有條,亂世當中竟隱隱呈現祥和繁榮之趨勢。又擅謀略,出謀劃策,助趙堅一氣收復十二縣,將整個嶺南郡二十一縣六百萬民掌握在手。

  蛟龍氣象初成。

  陸長青也因此深得趙堅重視,引為第一心腹,讓膝下兩子盡數拜在陸長青門下,悉聽教導。

  在嶺南郡中,當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尊崇。

  這一日。

  太守府中。

  趙堅請來郡丞陸長青議事。

  這位嶺南太守面容方正,虎背熊腰顯出威儀。大約四五十歲年紀,嘴邊蓄著兩撇八字鬍,又添幾分溫和。

  實乃世間少有之仁義君子。

  「掖縣不日前也被文廣將軍拿下,自此嶺南郡二十一縣盡復,總算能保一方安寧。」趙堅少年從武,聲音洪亮中氣十足。

  克復嶺南全境,令趙堅意氣風發,更是滿臉紅潤。

  陸青峰看向趙堅,見這位太守面色紅潤的表象下,實則有一絲異常潮紅,「氣運加身,趙堅命格漸漸又不足承受的徵兆。近年來又疏於練武,體內暗疾漸漸成頑疾,恐怕時日不久。」

  心中想著。

  陸青峰面上不表,沖趙堅賀道,「敬之兄這些年來保境安民,嶺南郡中軍民臣屬有目共睹。」

  第六百零六章 方仙道

  「哈哈!」

  「先生過獎。堅自知才疏學淺,空有幾分武力罷了。要說保境安民,克復嶺南,還是全賴先生運籌帷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