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了能夠入秦,伊嗣俟皇帝也是不管不顧了,直接派使者提出願意把他隨身帶著的那些宮廷財寶都獻給皇帝,還願意以波斯內附大秦。

  反正波斯說不定哪天就被阿拉伯人給滅了,不如趁現在自己還是個波斯皇帝,趕緊拿來跟大秦換點好處。

  「父皇,兒臣以為,大食這二十年崛起迅速,大有勢不可擋之勢,他們東征西討,也唯有在我們大秦手裡吃過兩次敗仗而已,不論是羅馬還是波斯,都是他們的手下敗將,以其慣來作風,不滅波斯絕不會罷休。滅了波斯說不定還要再出兵再攻羅馬,而我大秦跟大食人曾經兩次爭奪葉門,如今還占了阿曼,這對於起家於阿拉伯半島的大食人來說,這絕對是不可能容忍的,等他們騰出手來,或者說自認為實力足夠了,那麼肯定還會有第四次葉門爭奪戰,甚至是在他們攻下亞美尼亞後,會直接進攻我大秦的海中道疆土,如果讓他們徹底侵占波斯高原,那麼下一個目標,可能就是我大秦的大夏道或是河中道了。」

  太子認為,跟大食這種年輕卻又兇猛的勢力打交道,沒有太多廢話可講,唯有打到服為止。

  所以現在不能坐視波斯就這樣被滅掉,可朝廷若是直接插手大食與波斯的戰爭,一來出兵沒有什麼理由,二來大秦也確實有些鞭遠莫及。

  沒理由那就找理由,現在波斯皇帝送理由上門,當然不能錯過。

  既然波斯皇帝想來洛陽,想當藩屬封侯,那就答應他。

  「兒臣請求聖人接受波斯伊嗣俟的內附請求,下旨正式冊封伊嗣俟為波斯國公,並授他為鴻臚寺少卿,召他入洛陽。波斯之地,從此便為我大秦藩屬,可設道置郡,分封波斯貴族,派大夏河中海中北庭安西信度紅海等道之騎士、兵馬,分別進入波斯,擇其險要之城池堡壘駐兵扼守,招集波斯之貴族、官員、騎士、士兵等聯合起來以對抗大食的進攻。」

  羅成倒是有些意外,沒想到太子心裡所想的,跟剛才大臣們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1525章 扶上馬再送一程

  「太子之意,我大秦要為波斯全面出兵大食?」羅成問,他語氣平淡,既沒有表現出讚賞也沒有表示出不滿。

  「不全是。」太子倒是回答的很淡然,「我們要搶占有利地形,把邊境推前,這樣在與大食人的交鋒中就能占據有利先機。比如。」太子招手,讓人取來波斯薩珊的地形沙盤。

  這副沙盤很精緻,也很詳細,可是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財力才製造出來的,為了收集這些詳細的地理地形情報,不知道有多少人為其奔波拼博過。

  站在那副沙盤前,太子拿起竹竿開始講解。

  他計劃主動出擊,搶占先機,而不是待大食人滅掉了波斯到時陳兵邊境,再來做應對。

  首先是大夏道南面地區,這是一片很具有傳奇色彩的地區,在靠近阿拉伯海的山脈里有許多深深隱藏在雪峰下的幽谷,那裡林草豐美,居住在群山之間。

  這裡的土人都是遊牧部族,在那片窮山僻壤里,水資源匱乏,大多數地區都是貧瘠的山區還有荒漠。

  其西面是伊朗高原的東面邊緣,北面則隔著群山與大漠是東西方交匯的孔道,大秦的大夏道。

  往東,則同樣是荒山大漠相隔,越過綿綿群山大漠便是如今大秦新征服的信度道。

  這個地方很窮,窮山僻壤,這裡的土人據說是曾經孔雀王朝的後裔,但多數人早就遊牧的不知道自己祖宗的輝煌,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祖上是誰了,當波斯人翻山越嶺來到這裡後,他們很快臣服波斯,成為波斯的附庸。

  這裡窮的要死,人口也稀少,當地土人全靠遊牧生活,波斯人雖然占領了這裡,可對這塊地方,其實也是不聞不問的。

  不過這地方卻有很漫長的海岸線,不過沿海有連綿山脈,使的過去沿海人口更少。

  太子首先提起這片窮鄉僻壤是因為如今大秦先後擁有了大夏道(阿富汗)和信度道(巴基斯坦東部),雖然在征服信度後,從大夏越過開伯爾山口進入信度河流域,順河而下,也一樣有出海口,可若是能夠把這片沿海地區(俾路支)也拿下,那麼大夏和信度就完全的聯結在了一起,而不是如過去一南一北,還一東一西,只有一個狹窄的山口相通。

  更不用說,大秦這個航國強國,一旦擁有這麼漫長的海岸線的話,會有多麼大的助益。

  「這片自稱為俾路支人所在的山區,雖然廣袤,但確實窮,不過正因為窮,正山為偏僻,所以若是掌握在我們手裡,我們可以在這裡建立一條堡壘鎖鏈,使之成為我大夏和信度道的重要屏障,更重要的是,控制這一地區,那麼三海地區的殖民地,也就不再是孤城。」

  海上強國,自然就得掌控海。

  從信度河海口,一直到波斯灣口,這海岸線全在大秦手裡,那意義可不一般,對於封鎖大食人沿阿拉伯海東進,很有作用。

  「其次,我們從河中道南下,搶占波斯的呼羅珊省。聖人,波斯語中,呼羅珊意為東方日出之地,呼羅珊對于波斯來說,其意義猶如我大秦河套地區對於關中的戰略意義。波斯帝國的東北邊防,就完全依靠於呼羅珊,失去呼羅珊,其北面便無防可守,同樣的,若是我大秦在大食人北上之前,搶占呼羅珊,則我就進可攻退可守,完全立於主動地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