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且末、勃律、龜茲、碎葉、大宛,周邊盡為朝廷正郡了。

  在這種形勢下,這兩國的突厥貴族們也不得不面臨著一個思考,再這樣下去,估計他們的結局不是跟突騎施人一樣被直接亡族滅種,就是跟大宛一樣,要被舉族遷到中原去了。

  朝廷不可能在現在這種局面下,還讓這兩個重要的絲路大鎮不在掌握之中。

  糾結、煎熬了幾個月後,他們還是只得無奈主動提出來了。

  倒不是他們識時務,而是壓力越來越大。

  雖然太子那邊並沒表現出要趁熱打鐵,對于闐和疏勒也來一下子,可朝廷那邊卻幾次派人暗示,另外已經開始在周邊的且末、勃律、龜茲等地做軍事部署了。

  無數的消息匯總起來,他們知道他們沒有半點選擇餘地了。

  甚至他們境內的絲路上的巡營也增加了人馬。

  再等下去,搞不好哪天人頭突然就沒了。

  主動提出改為正郡,辭去太守等職,只保留點封地或是爵位,或許還能跟羅步真他們一樣過幾天清閒富家翁日子。

  第1507章 長卿不爭

  于闐和疏勒雖然位置重要,也挺富庶,可作為綠洲城市,商業城市,他們極度依賴絲綢之路的貿易,人口不多,軍隊更不算強。

  完全沒有跟朝廷拼鬥的能力。

  突騎施的賀邏施還有幾分實力,但不也一樣被乾的死不瞑目嗎?

  再說了,上層的突厥貴族們就算願意堅持頑抗到底,可底下的粟特人等為主的國民們,也未必有幾個人願意跟他們這樣拋頭顱灑熱血啊。

  他們向朝廷上急奏,願意改為正郡,願意辭職原來的官職,甚至請求朝廷改封等等。

  朝廷的回覆倒也快,同意,批准,然後讓他們去找大宛的太子,由太子負責接管處理此事。

  太子對於這意外驚喜很是高興,痛快的同意了兩地貴族們的請求。

  然後很快選出了侯君集和薛萬均前去擔任太守職位。

  侯君集任疏勒郡太守,薛萬均任于闐郡太守,天山以南土地,於是盡為朝廷之正郡,安西道下轄伊吾、高昌、鷹娑、龜茲、焉耆、繕善、且末、于闐、姑墨、疏勒十郡。

  原隸屬青海的繕善和且末兩郡,改隸屬安西道。

  對於疏勒和于闐的那些原突厥、粟特貴族,保留爵位不變,但封地做了調整,同時對兩地的居民百姓,全都統一入籍歸化大秦,兩地正式為大秦的正郡,律法稅制等一切俱與中原相同。

  太子下令。

  免去伊麗、碎葉、大宛、寧遠、于闐、疏勒六郡三年之兩稅正稅。

  原本烈火烹油般的西域局勢,算是又漸漸平穩下來。

  長卿騎馬陪著張超在逛著他的騎士領地,看他那滿心欣喜的樣子,不屑的道,「別裝的這麼假模假樣好不好,你張超缺這五百畝地嗎?你這些年在西京做的買賣,別人不知道,我可是一清二楚,你張記酒樓可是開遍了六京九府,你控制的糧食生意,可是每年能為你帶來萬貫的收入,還有你還跟好幾家勛戚家做茶馬生意,又還在六京搞飛錢買賣,這錢如流水一樣進帳,張家這些年前後置了多少地?六京九府限地嚴格,你在邊地諸道,置下的地得有十幾萬畝吧?」

  「別說這麼大聲嘛,財不露白。」張超豎起指頭在嘴邊。

  張超腦子活,做生意是把好手,這些年說白手起家也不恰當,也算是借了點羅長卿的人脈關係,他就做三樣生意,酒樓飯店糧食生意,茶馬鹽酒生意,還有就是錢莊金鋪生意,這三樣生意都不是單獨做的,都拉攏了許多合作夥伴,都是那實力強勁的勛戚豪門,生意做的是紅紅火火,日進斗金,一年紅利加起來得有幾萬貫。

  「那不一樣,雖然我買田置地有十幾萬畝地,可那些都是拿錢買來的,這五百畝地,那可是我一刀一槍親手掙來的騎士封賞永業田呢?長卿啊,你被太子賜封為騎士,還授了五百畝田,難道就沒有半點激動自豪的?」

  長卿對張超的打趣並不在意。

  「有什麼可高興的?」

  「無趣!」

  張超騎在馬上,舉目四處張望。

  「這裡還真是一個好地方啊,六百里長,一二百里寬的封閉大山谷,綠洲平原無數,河水充沛,氣候又好,雖說比不上伊麗河谷,但絕對比碎葉川好,真不敢想像這居然是河中之地。長卿啊,要我說,要不你乾脆跟聖人寫封信,請求聖人把這大宛盆地封給你好了,你來這裡當個大宛王,然後你再給我分封個百八十里地給我,我在這裡陪著你如何?」

  「你也想的出來,這種戰略要地,朝廷好不容易才變成了正郡直轄,怎麼可能再分封到宗室親王之手?」

  「你是皇長子嘛,說不定聖人覺得這些年虧欠了你,一內疚就把他封給你了呢,不試試怎麼知道結果嘛。」

  「哼!」

  長卿不屑的哼了一聲。

  張超自言自語,「可惜了,可惜了,多好的地方啊。」

  「長卿啊,我現在對太子殿下可真是越來越佩服了,你看上次聖人西巡,也就是跟波斯和羅馬劃定了下邊界,讓突厥人臣服歸附而已,另外就是把勃律滅了設為正郡。可太子殿下這次西巡,戰果多豐啊,簡直就是釜底抽薪啊,一次就搞定了七十多萬西域胡人,或殺或遷,現在整個西域還有多少胡人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