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邑被滅國後,原國王范頭黎帶一批殘兵敗將投奔真臘,還想著有朝一日能反攻倒算。

  李世民屢次派人向真臘王去信,要求他們交出林邑王等,可真臘王因為羅藝屢次出兵入侵,並搶奪了大片真臘土地,所以拒不交出。

  本來嘛,真臘國實力還是很強的。

  奈何卻也出了內亂。

  老真臘王病逝,真臘太子繼位。

  偏這個時候,扶南國王說他才應當繼承真臘王位,原來這個扶南國王原來是老真臘王的庶長子,後來娶了扶南公主。扶南王無子,病逝前讓這位女婿繼承了王位。

  真臘與扶南以前有過許多次相互聯姻,關係很複雜,這位真臘王子以扶南王女婿的身份當上了扶南王,現在他父親真臘王去世,嫡子的真臘太子繼位本沒有什麼問題的。

  偏偏這個扶南王借著如今扶南實力強勁,所以想要吞併真臘,統一兩國,當上扶南和真臘共同的王。

  因此他便非要說他有真臘王繼承權,真臘太子當然不肯,於是扶南王便直接出兵來搶王位。

  兩國便打出了狗腦子。

  這個時候,羅藝便拉上坐鎮林邑的李世民,出其不意的突襲了距離日落國僅幾百里的真臘都城文單。

  新真臘王全力跟兄弟扶南王打仗,哪料到這時羅藝來這麼一手,都城空虛,加上羅藝他們又帶來了神機大炮攻城,一通猛攻突襲,再加上內應,於是都城陷落,真臘王沒倒在兄弟手裡,倒是被羅藝和李世民擒下。

  洗劫了文單城後,羅藝和李世民也不戀戰,在真臘勤王軍趕到之前,帶著戰利品大搖大擺的撤離了。

  在羅藝上京朝集前,他跟扶南王和真臘的一些實力王室都接觸了,私下與他們談判,最終的結果,就是大秦扶持了一位王子在文單城即位稱王。而扶南王也扶持了一個王子在南面占領地稱王。

  於是乎,現在真臘有了兩個王,北方的被稱為陸真臘,南方的則稱水真臘。

  陸真臘向大秦稱臣,水真臘向扶南稱臣,各自抱著大腿內訌廝殺不休。

  羅藝一面支持陸真臘,向他們出售武器、放貸借款等,同時又簽訂協議,讓陸真臘向大秦割讓了許多土地,重新劃定了邊界。廣南道諸郡都向西面山區擴張了百里到數百里不等。

  李世民坐在那裡,一隻獨手端著茶杯,面上帶著笑,其實骨子裡並沒有怎麼瞧的起太子。

  太子的十一日平定江東藩,他絲毫不認為有什麼可吹噓的,換誰來都是這結果。相對比,他李世民用六年的時間,徹底滅掉了林邑國,還有上次與羅藝聯手攻破真臘國都,並且利用扶持陸真臘王,直接簽訂下協議就開拓了千里疆土,這才是真正值得稱讚的。

  第1479章 雪藏

  李世民也清楚的知道,羅藝非要拉著他來迎接太子,其實是想幫下他。他在林邑六年,從最初突襲奪下獅子城,到如今占領了整個林邑國。他在林邑經略使的位置上,已經幹了六年了。

  六年,通過了八考。

  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干足了兩任。

  八考都是優異,本來四考他就要升任了,不過當時林邑局勢還沒安穩下來,他就接著干。

  但現在林邑這邊已經算是徹底的穩固了,朝廷在林邑駐有府軍兩萬四千,還有崑崙艦隊在這邊駐紮,設郡置縣,移民屯墾,開港航海,使的現在的林邑已經牢牢的掌控在了朝廷的手裡了。

  這一次李世民入京朝集,也將接受吏部等的考核,述職之後,可能就不會再返回林邑了。

  說實在的,李世民其實不太捨得離開林邑道,這片天南之地,有太多他的心血,六年,他甚至增添了許多傷疤,現在就要這樣拱手讓出,他哪裡願意呢。

  有消息說,朝廷要改授他為兵部侍郎,或是任南衙一衛大將軍。

  可不管是兵部侍郎,還是南衙大將軍,李世民都不太喜歡,京城的官,對他來說當的沒意思。

  但他也知道,自己有些歷史問題,皇帝不可能讓他久鎮林邑的。

  他還是希望在外任職,羅藝也很清楚,所以羅藝希望能夠幫他一把,如今太子平定江東,聲威赫赫,以皇帝對太子的信任,若是太子能夠出面為李世民說幾句話,給他謀一個不錯的外職,皇帝估計是不會駁回的。

  羅藝說著說著,果然說到了李世民的事情。

  「如今江東平定,天南安穩,漠北聽說也很不錯,真要說起來,也就是朝鮮半島的新羅,還有海東的東瀛列島,以及雲南、黔中、西山的一些蠻夷們還不太老實,沒有完全接受朝廷的入籍歸流政策,西域和雲南之南的許多地方,現在還鞭長莫及。」

  太子點頭。

  雲南、黔中過去那完全就是化外之地,只是名義上隸屬中原朝廷,這十來年,朝廷對這些地方的推進力度很大,一邊打一邊拉,又是屯兵又是築城,又是修路又是移民的,總算是成效還不錯,但也只是建立起了幾條縱貫線,在那些深山叢林裡,蠻夷們還是野蠻的很,不太肯歸化,而要想把那些地方變成如今跟嶺南等地一樣受控制,估計還得要很長時間。

  「雖有聖人的英明決策,但邊地安穩,還是得要有得力幹將能吏啊。」羅藝笑指李世民,「二郎在林邑六年,從無到有,幾乎是憑一已之力為朝廷新增一道,居功至偉,如今兩任八考,皆是上優。聽說政事堂想調他入朝為兵部侍郎,或任南衙一大將軍,我以為太過屈才了,南衙的大將軍,不打仗,那就是喝茶的,只是武將們的寄祿機構,和遷轉序列。二郎還年輕,應當讓他多為朝廷多為聖人出點力,黔中、雲南、西山,甚至是北庭、安西、河中、大夏、百濟諸道,都是大有可為之地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