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按收成收五成租,這都算很良心了,深受倭人的讚嘆。過去他們給貴族豪強們佃種,租可比這高的多,有的是七三,有的是六四,都是在五成以上。

  況且,徐小鳳還宣布了,除了五五分成外,不需要這些佃戶額外承擔其它負擔,這可是大大減輕了他們的負擔。

  徐小鳳讓這些漁民來修要塞,不但管館,甚至還給工錢,這就讓那些倭人更驚訝了,居然還有這等好事。

  他們紛紛感嘆,怎麼秦人沒早點來啊。要是早點來,大家早就能吃上飽飯過上好日子了。

  因此沒幾天,這些倭人漁民們,馬上就對他們的新主人徐小鳳他們感激不已,更是十分忠心,干起活來也勤快了許多。

  伐木取石,挖壕壘牆,勤快的很。

  「主公,主公!」

  幾名倭人興奮的跑向徐小鳳。

  「何事?」趙老三喝問。

  一名漁民雙手高舉著一樣東西,「主公,我們剛才挖土時,在地下挖出了這個東西,趕緊來獻給主公!」

  趙老三幫徐小鳳翻譯了下。

  「什麼東西?」

  趙老三接過,「好像是個大印。」

  「金的?」徐小鳳接過,很沉,上面還有許多土,好像是在土下埋藏了許久。可擦拭過後,還是很快認出,這居然是一顆黃金之印。

  徐小鳳出身將門,雖說後來沒落,可畢竟小時候也是受過不錯教育的,他一下子意識到這印不簡單,畢竟印章用料,很講究的,有嚴格的等級規定,不可能逾越亂來。

  能用金印者,一般為王者。

  「沒聽說過倭人有用金印的啊?」

  「是沒聽說過。」

  「好像有字,寫的是啥,船長?」趙老三看的不太清楚。

  「這是陰刻篆體字,我認認,漢……委……奴……國王,嗯,就是漢委奴國王這五個字。」

  「莫非這是國王之印?」趙三驚嘆。

  徐小鳳也沉思,漢委奴國王之印,國王兩字不用想,那前三字是何意思。漢委奴,難道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漢委奴國?

  他拿起金印仔細的擦拭起來,這時金印的面目漸漸完整呈現出來,印體方形,長寬和約一寸不到,高七分左右,印章上有一個蛇紐。

  第1440章 自古以來

  熊津江畔,泗沘城。

  安東道宣撫使兼安東左都督指揮、熊津郡太守長孫無忌細細的打量著面前的這枚金印。

  越看是越興奮。

  「好東西啊!」

  「真正的好東西。」

  右都督單雄信不解問,「不就是個印章嗎,有什麼可稀罕的?」

  「你來看這上面的字,這個漢字,看到什麼不一樣了嗎?」

  單國舅也是地方豪強出身,陰篆倒也不是不認識,經他這麼一指倒是發現了個特別之處,「這個漢字的右下角是個火字,一般印章篆文漢字右半部是連寫的,這有些奇特啊!」

  「你以前可還看過其它地方有這樣的寫法?」長孫無忌問。

  「似乎沒有。」

  「哈哈哈,沒有就對了,其實僅憑這個漢字的寫法,就可以確定這個金印絕對是真的,而不是假的。」長孫無忌作為北魏皇族後裔,雖說是個鮮卑人,但論這方面的學識卻是要強於單雄信許多的。

  長孫摸著那枚已經完全清理的乾淨的金印越看是越喜歡。

  「其實啊,這漢字右下角這個火字的寫法很少見,但並非沒有,一般都只出現在兩漢朝的一些印章之上。比如我家原來就收藏過幾個漢代印章,有枚漢匈奴破虜長和一枚漢歸義氐佰長印,上面的漢字也是這樣刻的,右下角都是個火字。」

  漢字的右下角的這個火字,而且還是特意隔斷的,不是連寫。

  至於為何出現這種情況,他幼時曾經問過自己的父親長孫晟。當時父親是這樣告訴他的,說因為漢是火德之國,古人認為天地間萬物都是由五德組成。漢代初立時,剛開始是水德,後來也有過一段時間是土德,但最終還是定為了火德。

  故此後來漢朝刻印章時,有時會特意把漢字右下角寫成火字,並隔斷開來,以示火德。

  這是漢字的一種特殊寫法。

  「你再來看這蛇紐,這也是很有講究的。」

  「皇帝玉璽、國王金印、臣子銅章。」

  印的材料極有講究,都有規格制度限制。

  「漢制,賜給太子及諸侯王,金印,龜紐。而賜給臣服國國王的印雖也是金印,但印紐則多用蛇、駱駝等造型,這顆印是金印蛇紐,篆文又是漢委奴國王,可以斷定,這是一顆漢代賜給倭國王之印,十分寶貴。也不知道這印怎麼就被遺落埋藏於荒島之上,還讓徐小鳳給獲得了,只能說是天意吧。」

  單雄信還真不知道漢代時就賜金印給倭國王了。

  「這麼說來,倭國自古以來就是我中原王朝之臣藩了?」

  「算是,也不完全是。」

  「《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和《後漢書·東夷傳》中都有記載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也就是距今大約近六百年前吧,當時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因此,這一枚金印很有可能就是當年漢光武帝所賜的那枚金印!」

  「不過當時朝賀的那個倭奴國並不是現在的倭國。」

  「難道還有其它倭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