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待北魏馮太后和孝文帝改革後,便扭轉了蠻夷的形像,他們積極漢化,使的北方的士大夫認為夷入華夏則夏,北魏文章典制很快齊備,後來便有了北朝之稱,北南朝的稱呼,就標誌著雙方的互相承認了。

  故此有了雙正統。

  只是後來北強南弱,才漸有了北朝為正統的聲調。

  南北正統之爭,直到上泰山前也沒爭出個結果,畢竟朝中許多官員貴族皆是北方人,從東晉衣冠南渡,到後來隋一統天下,這中間相隔太久了,就算已經不再是南北互相敵視仇罵的時代了,可如果承認南方才是正統,那麼這中間太長的歷史,這些北方人的祖上,可就不免要落個從賊淪賊等名聲。

  故此,這個爭論,可是絲毫不能相讓的。

  最後還是皇帝羅成拍板,就按南北朝雙正統算,反正朝廷之前也是採取了這種主流觀點,開始在修南史和北史了。

  第1420章 正統

  這次皇帝請二王后前來泰山參加儀式,就不僅僅是隋和周這兩個前朝皇族後人了,而是直接把南北兩朝歷朝的皇帝後人都請來了,還各封了一個侯爵。

  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這北五朝,加上南宋南齊南梁南陳這南四朝,再加上統一南北朝的隋朝,十個前朝的皇帝後人,羅成皆挑一人授封侯爵,並讓他們登上泰山觀禮。

  這次也算是為國史局裡那些為南北正統之爭,而爭論不休難以結論的官員史家們做了一個裁決了。

  「歷朝對二王后,也僅僅是做個樣子而已,而聖人卻一次追封前十朝之後,且皆封侯,還真是前無古人。」

  「一個空頭侯爵位而已,又不值錢,朕也是聽他們爭的太久了,這樣的南北正統之爭,繼續爭下去其實對朝廷對天下都沒什麼好處。不管曾經如何南北分裂,可終究現在還是重歸一統,這中華大地上,皆是我中華兒女。」

  「聖人說的沒錯。」

  羅成讓宮人幫他換上了一身輕便休閒的行頭,坐下。

  「剛泡好的茶。」

  「有酒才好。」魏徵笑道。

  「也行。」羅成讓人取來酒,「北魏西魏東魏皇帝雖是鮮卑人,可畢竟統一北方後,積極漢化,實行的是融合政策,而不是如五胡十六國那樣的野蠻政策。故此,朕從沒有把這五胡十六算入中原正統。」

  五胡南下,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國家,其中有十六國較為強勁,趙燕秦等國雖強,可他們只是把自己凌駕於北方漢人之上。

  而北魏統一北方後,很快開始積極主動的漢化,接受漢文化,他們是漢化的鮮卑人,雖然皇帝和上層以鮮卑為主,但已經不排斥漢人,反而是主動融合了,這種政策其實很多見,比如後世常見的什麼突厥化蒙古人等等,漢化蒙古等等。

  五胡十六國的歷史,已經被皇帝羅成定性為胡虜入侵華夏,是侵略。所以這些人只能算是侵略史,而不是漢家自己的歷史。

  這段時期,漢家的歷史只有晉是正統。

  酒來了。

  魏徵給皇帝先倒上一杯,然後給自己也倒了一杯。

  鼻子一吸溜。

  「好酒。」

  「這是新出的白羊酒,又叫羊羔酒,是用嫩羊肉、黍米和曲釀成的美酒。」

  「必得黍米嗎?」

  「你又想偷學秘方嗎?你魏氏家釀可是我大秦如今十大名酒之一,名滿天下,還不知足啊?」

  魏徵家的酒名字簡單,就魏氏家釀四個字,但是這酒味道獨特,早就做出了名聲,如今成了口碑了得的好酒,極受歡迎。魏徵家就憑著這酒,在各地開酒坊酒樓,一年都不知道要進帳多少。

  「好酒之人,見到好酒,總忍不住想問問。」

  「哈哈,其實這酒用黍米也行,用糯米也行,關鍵是要在臘月時取絕肥嫩羯羊肉,帶上骨頭,加水入鍋煮,令極軟爛,漉出骨,將其用絲擘碎,留著肉汗,炊蒸酒飯時用。最後把肉汁、酒飯和曲末同放瓮中釀製,數日後就成。這種酒風味獨特,屬於高檔酒,很受達官貴人們歡迎。」

  「看樣子羊肉沒少放,估計成本挺高,怪不得這麼貴。」魏徵道。

  「這酒啊是內侍省皇家酒坊新研製的,法子其實是改良的民間方子。他們在北方沿海地區建立酒坊,從塞北、關外收購胡人的羊羔,在冬天時趕到關內海邊,然後現場宰殺,得到新鮮的羊肉,搭上從海上船運過來的嶺南等地產的占城糯,製成羊羔酒後再船運南下,通過黃河、長江水運內地,銷往四處。」

  魏徵是個精明人,一下子就明白皇帝的酒坊這樣弄,能夠大大降低成本。塞外和關外的羊運到河北沿海或遼西、旅順等海港,路程短了許多,交通還便利。同樣,把糧食產量高價格便宜的嶺南占城糯米運到北方沿海,雖然遠些,可直接在港口卸糧,依然還是能節約時間和運輸費用。

  甚至酒釀造好後,還能就地直接上船出港。

  「這酒天冷的時候,熱一熱喝的舒服。」魏徵咪了兩口。

  皇家的產業,做啥啥賺錢,魏徵羨慕,但也沒啥可妒忌的,他們魏氏家釀,也早有了一大批忠實的顧客。

  「塞北、關外的牛羊多,但是牧民的牛羊運到關內不易,路途遙遠,路上損失太大,因此關外的牛羊趕入關後價格不便宜。朕思量著,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既要讓牧民們的牛羊有出路,也要讓中原百姓能夠吃上更便宜的關外牛羊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