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錢你就收下。」

  「聖人會知道的。」

  「知道又如何,我給點錢我姐姐花用,天經地義!」

  第1406章 長孫賢妃

  泰安,行宮。

  皇帝抱著皇九子嘉誠,輕撫著他的腦袋,「你也太不小心了,看摔的這狼狽樣子。」

  八歲的晉王嘉誠坐在父親的腿上,倒是一點也不難過的樣子,「父皇,兒臣沒事,不過是馬上摔了一跤而已。馬術課上,兒臣也經常摔跤,無大礙的。想當初父皇東征西討南征北戰之時,衝鋒陷陣負傷流血,那不也是哼都沒哼一聲的嘛。兒臣要學父皇,將來也當一個大將軍。」

  觀音婢連忙在一邊道,「九郎趕緊下來,這麼大孩子了還坐父親腿上,成何體統。」

  「無妨,朕就喜歡小九這猴兒樣。」羅成笑呵呵的摟著兒子道。

  「陛下就是太龐溺他了,讓他越發沒有個樣子了。」

  因為閻德妃經常忤逆皇帝,最終被皇帝一怒之下廢去德妃之號,貶為才人,而閻妃所生皇長子更是被皇帝送到長安灞上交給老鐵槍父子帶到民間去管教。

  在廢掉閻氏德妃封號後,崔賢妃便順位進一步,改封德妃。空出來的賢妃之位,皇帝便將原九嬪第一位的長孫昭儀抬了上來。

  長孫本來就得皇帝寵,跟著皇帝也有十來年了,更何況長孫還經常幫著皇帝讀奏章等,深得信任,這次她順位進一步,卻也是沒人能夠反對。

  長孫這幾年也生了三子二女,這長子嘉誠排行第九,很是聰明靈動,十分得羅成喜歡,這孩子尤愛舞刀弄棒,小小年紀就已經能騎得駿馬開的軟弓了。

  長孫氏被冊封為賢妃之後,羅成也正式冊封皇九子嘉誠為晉王。這個封號可是很貴的,大國封號。雖說等皇子十八歲後,就要授封藩國封建,到時王號以封地命名,但起碼現在,晉王這個封號還是表明了皇帝對皇九子的喜愛。

  有個賢妃母親,朝中還有個御史中丞的舅父,皇九子嘉誠雖然才八歲,但也是讓朝野都側目的一個皇子了。

  坊間猜測,說皇帝寵愛吳王哲威和晉王嘉誠,這是表露著對太子的不滿,說皇帝有意想要換儲。

  但實際上,羅成從沒有生過換儲之心。

  對皇帝來說,太子並不需要是最聰明最賢良的那一個,只要太子大德不虧,那麼才幹這塊可以差一些,這並不影響。尤其是在皇帝看來,他還年輕,大秦在他的治理下,能夠走入正軌,進入盛世。

  等將來太子接位,他需要的就是做一個守成之君,新皇帝得是一個不那麼有野心的皇帝,更加需要的是一個名正言順的皇帝,這樣帝國才不會有內亂。

  如果廢掉嫡長,另立他子,不論立誰,這都要開個壞頭,甚至有得位不正之嫌。

  當年楊堅廢掉沒大錯的太子楊勇,另立次子楊廣,雖然楊廣不論文才還是武功確實更勝楊勇,但是聰明的楊廣反而帶著大隋走向了滅亡,如果是楊勇繼位,說不定大隋能平順的繼續前行。

  皇帝對太子儲君之位從未有過動搖之心,他喜歡吳王和晉王,也只是這兩個孩子確實更討人喜歡而已。

  雖然都是自己的骨肉,可兒女漸多的皇帝肯定也會有一些偏愛的,哪個孩子更可愛,哪個更會說話,那皇帝肯定也更喜歡他多些,再加上李貴妃和長孫賢妃得寵,他們的孩子自然也就更得寵。

  「觀音婢,御史大夫張儀臣要入翰林院了,朕想讓無忌出任御史大夫之職,你覺得如何?」

  長孫無忌現任御史中丞,這是御史台二號,御史大夫則是長官。

  「聖人,無忌還很年輕,自長安府尹調任御史中丞之職也不久,如今提拔過快,終究還是不妥。甚至,臣妾覺得無忌就是任御史中丞也終究還是不太妥當,他人年輕,資歷淺。原先張台長在時,他幫著協助,如今張台長入翰林院,聖人不如讓無忌到地方去再外任幾年曆練一番。」

  羅成笑笑。

  「但凡王朝強盛之時,猛將必起於軍伍,宰相必經歷郡縣。如今我大秦也慢慢的走上了正軌,人事吏治也更講究資歷,無忌是有才幹的,朕也很欣賞他,若他不是外戚,此時就算入翰林院也是理所應當的,可就因他是外戚,就算現在做個御史中丞也總有非議。」

  想了想,羅成道,「你說的也有道理,讓無忌再去郡縣歷練一番,干點實績出來,就能堵住悠悠眾口了。」

  「觀音婢,你在朕身側,卻能夠不為兄弟謀官,這讓朕很意外也很欣喜啊,確實為朕之賢妃。」

  「其實臣妾已經逾越許多了,後宮不得干政的,國家軍政大事,臣妾是一句話也不當說的。」

  「你不僅是朕的賢妃,也還是朕的助手顧問嘛。」

  「既然是要讓無忌歷練一番,就得挑一個能出政績,又得顯本事的地方才行,若是讓他在中原任職,只怕做出成績別人也不服。不若讓他去百濟,任左布政使。」

  「再加宣撫使銜。」

  布政使只負責一道之民政,而宣撫使不同,這是一個臨時性的派遣使職,相當於臨時巡視督查一地之軍政。

  不僅是管民政,還能管軍事,這就意味著百濟道三使司都受他管轄監督。畢竟如今百濟剛征服新設道,與中原諸道形勢完全不一樣。

  三使司各分職權,但在如今的百濟就容易出現扯皮等情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