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戶籍是古代管理百姓的重要依據,也是徵稅的基礎。

  有戶籍,才有人口,有人口才有課丁,才有課稅。

  魏徵對這樣的問題,當然很清楚。

  「古代逃戶問題向來不絕,但為何逃戶問題最重要的時候多是在王朝繁盛之時,其實也很簡單,歸根到底還是土地兼併嚴重帶來的。王朝強盛時,多是一個王朝開國百年左右時,這個時候,王朝進入了鼎盛時期,其兼併也往往到了極盛的時候,尤其是在中原之地,隨著王朝安穩日久,人丁也便繁衍增多,可是土地卻是不變的,再加之豪強貴族們的兼併,便導致失地者越來越多,但多數王朝徵稅,都是以丁為基礎,有地無地無關,有丁就有稅,無地卻要承擔繁重的課役,於是百姓便開始棄籍逃亡,他們會逃到邊地或山區,成為脫籍之人。脫籍,自然也就無須承擔課役。而到了邊地,往往邊地可以墾荒種地,維持一家人溫飽。」

  羅成點頭。

  古代許多王朝對於這些逃籍逃亡的逃人,一般都是加強輯查,一經發現,就要遣送回原籍,甚至可能要處罰判刑。

  當然,偶爾也會有一些其它的處置。

  比如武則天時,天下百姓脫籍逃亡嚴重,於是武則天便也下旨,對於脫籍逃亡之人,不論主客,俱就地安置,承認他們在當地重新入籍,允許他們留在當地,這樣一來呢,逃籍的百姓呢也重新有了身份,不用當黑戶,他們墾荒的田地也得到承認,另一方面,朝廷呢重新把這些人入籍,也就意味著重新得到了課丁,有了徵稅的對象。

  「老道啊,脫籍逃亡,說到底其實就是百姓失了地,卻還得承擔課丁的稅役,於是無奈脫籍逃亡。而我朝,早就有所預防,因此更改為兩稅制,丁不再是徵稅基礎,而是以戶等和田畝徵稅,戶稅低為輔,地稅為主。因此我朝其實就算百姓真失了地,其稅賦也就不用承擔多少了。但就算百姓不用納地稅了,可失地後也是難以保障生活的,故此,我朝是允許百姓遷移的,尤其是鼓勵遷移到邊地去落戶。」

  「對朝廷來說,地不少,地稅就不變,故此百姓遷不遷移,其實影響並不大。至於你說那些殖民地天高地遠難以管理,我倒以為也未必,朝廷可能讓市舶司代管,或者專門建一個衙門負責管理這些殖民地,對其徵稅以及管理。朝廷連諸侯封地都可以管理,這些殖民地為何就不能管理呢?殖民者雖開拓殖民,對殖民地有更大影響力,但不可能會讓他們成為獨立王國的。」

  殖民地小的時候,影響力也小,朝廷就算無法直接管理這些小殖民地,那他們對朝廷的影響危害也小,等他們發展大些的時候,朝廷必然就會派人去管理,甚至可能駐軍,到時其大權當然是在朝廷手裡。

  從長遠來看,羅成覺得鼓勵對外開拓殖民有好處。

  大秦現在人口已經超過八千萬,雖然其中歸化蠻夷和奴隸就有兩千多萬了,但漢人依然有五千多萬,這得益於朝廷的戶籍清查能力,這幾年,把天下所有漢人都清出來了,沒有了隱戶也沒有了逃丁,就連過去的那些漢人奴僕,這幾年朝廷都把他們全都放良,給他們遷到邊疆授田分地。

  許多光棍,由朝廷配婚成親,組成家庭,有些在過去是根本不可能成親的,但現在都成親了。哪怕是窮的要死的乞丐殘疾,到了邊地,朝廷也會想辦法給他們弄來胡女給他們成親。

  胡女嫁了漢人丈夫,便入籍歸化,生下的兒女自然也就成了漢族。

  這方面,沒有什麼可自由選擇的,不可能一個高句麗女人嫁了漢人後還保留高句麗族的身份,也不可能說他們生下的兒女,可以自由選擇父親族還是母族,更不可能會有什麼其它胡夷蠻族能有什麼優待。

  連邊地的那些蠻夷都要改土歸流,想辦法讓他們歸化入籍,讓他們變為諸夏,怎麼還可能讓漢人血脈最後變成蠻夷呢。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多,二三十年後人口過億幾乎不是問題。而對於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來說,其實也就只能養個把億人口了,再多,就很危險。

  若是把邊疆新征服的這些地方開發出來了,那麼或許還能再養活個幾千萬個把億人口的,但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開發。

  所以說,得讓人口走出去。

  除了朝廷主導的開拓,也得讓民間參與進來。

  羅成的這些安排,其實就是隱含著對朝廷主導的未來開拓不太放心,他不是不相信自己,而是擔心自己哪天走後,太子嘉文接手後接不住。

  歷史上唐朝安史之亂,真正要說來最大的根源其實就是大唐對外開拓的速度太快,而朝廷後續的管理根不上,脫節了。

  李隆基時代,對外開拓,勝多敗少,邊軍十分強大,但是朝廷對外開拓雖然武功赫赫,可後續跟不上,或者說戰爭的回報與付出不成正比,這加劇了內部的矛盾,最終才有了安史之亂。

  太子嘉文的能力一般,羅成擔心若是自己死了,太子掌握大秦,難以維持眼下這種不斷開拓下依然極難的平衡。所以他才希望,將來這種對外開拓的任務,由朝廷之手轉到民間去。

  以民間力量為主,朝廷在後押陣兜底就好。

  「說實話,朕不擔心那些豪強對外殖民,將來尾大不掉,就算他們將來真的在域外尾大不掉,自成一國了,其實也沒什麼,再怎麼說,他們也與我們同根同源不是嗎?大秦也許兩百年,或許三五百年,但終究會被其它王朝取代的,朕只是希望將來推翻大秦取而代之的,依然是我們漢家人,而不是什麼戎狄或蠻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