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真有才能者,可直接參與科舉考試,也可投身軍伍入朝廷講武堂,也是正途。若無才能,一個流外九等階,朕都不太想給。」

  除此外,羅成乾脆取消了什麼致仕蔭補、遺表蔭補、郊祀蔭補、聖節蔭補、登極蔭補、冊後蔭補等等常蔭,其餘如什麼后妃生子等特蔭也全取消,門蔭就只剩下了一個制度。

  品官、封侯、外戚雖都保留了門蔭特權,但每人不論職位高低都只許蔭一子,且得等到其子成丁之後才可正式承蔭授階,且授階有嚴格限制標準,都是流外的吏階。

  只許蔭兒子,不許蔭兄弟、侄子、孫子,更不許說蔭門客、醫士這些。

  至於諸侯推恩分封,羅成也重新調整,原來是所有兒子皆可推恩分封,現在羅成改了一下。

  諸侯不論爵位大小,每一代只許三子推恩承襲,先嫡後庶,先長後幼。其中長子為不降等世襲爵位,其餘兩子降二等襲爵,五世而斬。代代推恩分封,且分封出來的諸侯國,不再有從屬關係,初代世襲爵保留一個世襲外,其餘推恩出來的爵位每代降兩等承襲,且最多傳五代,五代後就為庶人,除非能夠另外立功授爵。

  甚至朝廷對諸侯封地,另設有郡縣,並派駐官員管理,駐紮府兵等等。

  諸侯們最大的特權和好處,就是能夠擁有封地三分之一的兩稅稅收,專指戶稅和地稅,其餘的工商稅等與諸侯無關。

  諸侯未承封之子弟,可優先入國子監或講武堂讀書習武,但不另外給出身,入仕需要憑自己的本事去考取。

  魏徵聽完皇帝的計劃,也不由的感嘆,「改革力度很大,若真能推行,長遠看對朝廷是有大好處的。」

  羅成聽出魏徵言外之意,只怕這個改革會遇到很大阻力的。

  第1358章 秋狩

  安東。

  秋高氣爽,艷陽高照,安東各地的屯民們都趁著這好天氣,抓緊搶收地里的莊稼,今年又是個豐年。

  剛打下的稻子,馬上就有官府的人過來收購,今年的糧食統購價格比往年高了不少。一石稻子收購價五十文錢,這已經比往年高了許多,聽說中原今年大旱使的朝廷也把糧食收購價提了不少。

  新收下的稻子,這邊剛曬好,那邊就有官員幫著裝袋然後過秤運走,銀幣銅錢和絹布直接付清。

  順帶著,還幫他們把今年要交的地租糧也給運去官倉,不需要他們自己出力。

  「今年的收成好啊!」一個老漢手拿著一個算盤,他負責幫屯民們計算核對。許多屯民們都是不識字更不會算數的,因此交那麼多糧食,最後是多少錢,這些都得靠這位老漢。

  屯子外的原本金黃一片的田地,短短的十來天裡,已經全都收割完了,如今只剩下一片片裸露的土地,還有那留下的稻茬,以及那一把把紮好晾曬中的稻草。

  「朝廷還算是體恤百姓,交完地稅田租,剩下的糧食除了交統購糧,還剩下了不少,除了留足一家口糧,還能剩下一些自由糧。」

  一個高大的漢子站在老漢旁邊,手裡提著一柄鏈枷,看著曬場上那一堆堆的糧袋道。

  「嗯,這一點朝廷做的還是很不錯的,今年提高了統購糧價,又還依然給百姓留了許多自由糧。」

  統購糧雖然跟皇糧地租不一樣,皇糧是兩稅中的地稅,包含了田租、義倉糧以及攤入田畝中的一些代役錢等各種雜費,這是按畝徵收的,田畝多這個皇糧就多,只要沒災沒害的,皇糧是不能折扣的,也不會給你錢。

  但統購糧不同,這個糧其實是百姓賣給朝廷的,不過是朝廷強制性的統一價格收購,百姓不賣也不行,好在朝廷收的這個統購糧其實也是按百姓實際有的田地來收的,定的數量不多,這樣一來,百姓交完皇糧和賣了統購糧後,還能留足口糧,甚至還能剩下約兩成左右產出的自由糧。

  「今年的自由糧價格應當更高吧?」

  「嗯,統購糧還沒收完,私人糧商還沒敢下來呢,不過聽說今年的自由糧價已經到了六十錢一石了,我估計還能更高。」

  統購糧是國家統一規劃的戰略儲備,每年都有規定的數量的,以保證各地產出的糧食,主要都掌握在國家手裡,今年中原大災,朝廷也正是依靠著這些統購糧才穩住了局面。

  當然,留給市場上自由交易的糧食也還是有的,只是份額少些,一般也就是兩三成。

  這些自由糧只能等統購糧收完才能下鄉買糧,他們的糧價自然要出的高些。其中實力最雄厚的糧商,自然還是內侍省下的皇家糧號。

  「真想不到,咱們這些流放在邊疆的長流人,日子還能比中原過的踏實舒適!」手柱著鏈枷的年輕人笑道。

  「自給自足也挺好的,再來幾個豐年,就能把屋子重修一下了。」老漢呵呵的道。

  「叔,你想過再回中原嗎?」

  老漢陷入沉思,「其實想想在這裡也不錯,挺踏實的。」

  「我想回中原,這裡雖然也不錯,可咱們家在中原,祖墳在中原。叔,上面下通知了,各屯民兵們馬上要秋集,我估計是要打仗了,聽說中原新增派了一個軍過來,還拔了許多軍費,估計是到反擊的時候了。」

  「我希望能夠立功,到時說不定就能重回中原。」年輕人對老漢道,「我聽說張士貴在西域龜茲之戰中就立了大功,如今不但免去長流身份,還被授封為姑墨郡溫肅縣尉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