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除了借兵外,許智仁還向二道請求借糧。

  如今湖南道諸郡,災情嚴重,流民眾多。江夏和沔陽已有安陸和永安二郡救濟,但其餘諸郡也還有上百萬災民需要糧食救濟。

  若是沒有糧草救濟災民,只怕到時就會形成更大的動亂了。

  坐在蕭銑的宮裡,許智仁寫完幾封信,伸了個懶腰。

  「這個翟摩侯,擅自作主,倒是折騰的我夠嗆。」

  許智仁抱怨了幾句,本來朝廷計劃里,這兩三年裡都不會想動三藩,尤其是今年這個時候,中原到處受災,朝廷全力忙著救災呢。

  這個時候突然跟南梁鬧起來,雖說現在結果比預料的還好,可是這也一下子新增了上百萬的災民要負擔了,這本來是南梁的事情,現在都成朝廷的事情了。

  這還是好的結果,若是這次出了點意外,打起來,那負擔就更大了。

  不過看著桌案上擺著的那枚湖南道節度使帥印,許智仁又不由呵呵的笑了幾聲,不管如何,自己起碼也暫攝了節度使之職,也算過了把帥癮了。

  「但願接下來各郡能夠識時務一些,不要再生什麼節枝就好。」

  第1341章 上將出巡

  洛陽。

  自安陸太守翟摩侯上報江夏和沔陽二郡易幟後,羅成便沒有怎麼睡好過了。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此時此刻,朝廷雖無外患,可也都全力忙於滅蝗救災,這個時候,三藩變亂,這可是朝廷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可偏偏這翟摩侯不懂大局,非要在這個時候為了貪一時之功,接受了江夏和沔陽二郡的易幟,甚至都等不及請示朝廷就同意了,那邊還已經開始接收災民,拔調糧食過江,還派出了安陸的衛營兵南下。

  不管翟摩侯如何大膽,可他是大秦的安陸太守,他的行為,一樣代表了朝廷。

  這種時候,朝廷也已經被翟摩侯牽著鼻子走,只能進不能退了。

  錦衣衛和皇城司都迅速組織了專門的小組,負責關注三藩,尤其是江漢一帶。

  一條條消息,正匯總而來,全是最優先等級。

  「聖人,大喜。梁將蓋彥和文士弘率艦隊易幟,回師江陵逼蕭銑入朝,如今江陵城已經易幟,蕭銑也乘船來洛。」

  「還有,夷陵和清江二郡,也皆已經易幟。」

  如此一來,整個南梁的長江以北之地,盡入大秦,甚至江南還有清江和江夏兩郡,以及夷陵和南郡部份也都入秦。

  這確實是好消息。

  第二天一早。

  羅成在宣政殿召開御前會議。

  這次的御前會議比以往少了不少人,有不少宰輔們現在還地地方任巡撫使,負責救災。

  當樞密使張須陀通報了荊湘最新形勢動態後,大家都非常高興。

  「看來江陵小朝廷,比我們預料的還要脆弱,不堪一擊。早知如何,應當早削平三藩。」

  「其實朕現在並不想削藩,哪怕這次南梁直接削平歸秦,可江西林士弘、江東沈法興呢?此二藩可沒有湖南蕭銑這麼內訌的厲害,我們對江東江西二藩的滲透也還遠不如湖南,現在提前把蕭銑平了,這並沒有什麼好處,這早晚都是我們的,可是現在卻必然要引的江西江東二藩反彈了。」

  三藩若是不動他們,他們是不敢來惹朝廷的。朝廷再安心發展幾年,到時要平三藩,那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本不會太麻煩,就如現在平湖南一樣。

  可現在江南二道還沒到時候,這個時候平了湖南,只會引的江南二藩魚死網破了。

  「聖人,臣以為,可先不管江南二藩,既然對蕭梁動了手,就要把事辦妥當,趁此機會,徹底把蕭梁的影響清除乾淨。」

  魏徵提議,「可將夷陵、南郡、江夏、沔陽、還有清江這幾郡,都劃入湖北道。然後江南其它諸郡,仍歸湖南道。」

  之前的湖北道,是漢江北諸郡,而湖南道是漢江南諸郡,湖南比湖北道郡多的多。

  「之前設立湖北道,本也是為削蕭梁而做的準備,現在正好將蕭梁諸郡一分為二。」

  有人則問,「既然如此,為何不以長江為界,把江北歸湖北,江南歸湖南,為何還要把江南的清江和江夏兩郡劃入湖北道,另外,為何南郡地跨江南江北?」

  「再有,為何把先前隸於巴漢的房陵郡劃到湖北來?」

  這個問題,兵部尚書秦瓊代為回答。

  「朝廷劃分諸道,有兩個標準,一是山川形便。在劃界的時候,以山脈、河流等自然條件而進行劃分,這樣是最直接最明顯的區分。比如秦嶺、黃河、淮河、長江這些都是最好的劃分依據,一些大山大川兩邊的百姓,甚至生活習俗等也都完全不同,如此劃界,也是利於管理。」

  「當然,山川形便雖易於分劃,易於管理,但是~」秦瓊頓了一下,「但是這樣的劃分也是有隱患的,如果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道郡,那麼就容易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形勝之區。」

  「尤其是在道這一大的區劃上,由於區域足夠大,那麼就極容易形成憑險割據的局面。歷史上也是有過許多這等例子的,比如秦末之時,趙佗興兵絕新道,割據嶺南自立,建立南越國,使的嶺南地區直到漢武帝之時才重新收回中原統治。」

  「再又如劉備割據益州,三國之中實力最弱,但他憑著巫峽之險、秦嶺之固,加之天府之國的豐腴,卻依然能鼎足三分,與曹操抗衡數十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