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旁的殿中監馮力士小聲提醒,「朔方道鹽川郡太守段德操。」

  「就這姓段的,如此庸人,也能擔任太守?吏部是如何考評的?政事堂又是如何管理的,還有御史台,為何就沒有早點發現?」

  馮力士身為殿中監,也是很有幾分本事的,起碼高級一些的官員他都了解過。當下道,「這個段德操說起來,打仗還是有幾手的,姑藏武威人,北齊名將段韶之子,原為隋驍果軍將領,偽唐時為延州總管,曾多次擊敗朔方梁師都之進犯,並屢率軍征討擊敗梁軍。後歸秦,為破梁之先鋒,因功拜柱國,授平原郡開國公爵。

  先後任延安郡都尉、朔方郡郡丞、鹽川郡太守等職。」

  「錦衣衛奏報,關中朔方一帶,飛蝗控制不力,導致飛蝗蔽日,所過赤地。可偏偏這鹽川太守段德操此時卻還上這賀蝗之奏,這是噁心朕還是欺瞞朕?」

  朔方道為朝廷在關中道北面所設立的一道,包含靈武郡、鹽川郡、朔方郡、榆林郡、五原郡等,皆位於白於山之北,也是傳統的關中長城之北地帶。

  這些地方,除了河套的靈武和五原兩郡,其餘地方都是黃土坡或戈壁帶,土地貧瘠,人口稀少。

  各地治理蝗災熱火朝天之時,這裡卻因人力不足,滅蝗效果不大,最終導致飛蝗鋪天蓋地的集群成災。

  百姓地里剛長出的青苗都被吃光了,這段德操還敢說死不食稼。

  怒過之後,羅成也開始深思。

  段德操本是隋將,後為唐延州總管,再到後來降秦,一直都是對抗梁師都的先鋒,屢屢以少敗多,對於穩定朔方也確實是立過功勞的,可這樣的一個武將,如今卻做出賀蝗這樣的荒唐之事,不得不讓人反思。

  「段德操將門子弟,又曾為宿衛驍果,再到州郡總管太守,並不是那種草莽出身不識字的莽夫,可他還是干出這等荒唐事來,這說明什麼?」

  馮力士在一邊忙轉動腦袋,可一時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這說明啊,人不是全才,應當揚長避短,用在了合適的位置上,就有大用,用到了不合適的位置上,就反而會壞事,這說到底,其實還是用人之人的問題。段德操打仗是把好手,可朝廷卻讓他做太守,這就是用人不當。」

  「召王珪前來。」

  秘書監王珪趕到,作為內三省之一的秘書高官官,他的職責早就不僅僅是管理圖書這清閒差事了,秘書監如今下轄著作局、太史局、國史局以及地理局。著作局管理的不僅僅是圖書整理收藏了,還包括圖書的出版售賣的審核,包括對民間一些違禁之書的處理。太史局負責的是天文和曆法。國史局,則負責修史。地理局,負責的是關於山川地理的測繪等。

  當然,秘書監還有一個重要職責,就是皇帝顧問,以及替皇帝草詔。草擬詔書是一項很得要的職責,一般重大國事,正式詔令皆由中書舍的中書舍人草詔,而內詔則由翰林學士們草詔。

  但有的時候,皇帝也會直接讓秘書監為自己草擬詔令。

  「王秘書,你替朕擬旨,訓斥段德操賀蝗這種無知且又愚蠢的荒唐行為,這是欺君之罪,但朕念在他以往之功績,現貶他為雲南道大理郡都尉,其爵由平原郡公降為大理侯,令其將功贖罪。」

  王珪手執一卷,右手疾書,很快就把皇帝的旨意擬好。

  可羅成看過後,卻道,「不要這駢四儷六的詞藻,就用剛才朕罵段德操的白話,直接記錄下來給他。」

  好在段德操這樣的渾人還是少的。

  在有宰相下去各道擔任巡撫使,又有御史台派出巡道御史後,各地捕蝗防災的力度很大,滅蝗效果還是不錯的,尤其是羅成這邊糧食換蝗蟲的活動就沒停過,不管百姓捕來多少蝗蟲,都是如數兌現,也沒有打過白條。

  僅洛陽府一地,二十餘縣,先後挖得蝗卵幾萬石,捕得跳蝻二十多萬石,如今又上報捕得飛蝗一百四十餘萬石,這個數量相當驚人。

  如今整個河南府二十餘縣,那幾百萬軍民,天天就在田間地頭捕蝗。

  據說如今洛陽有一個笑話,說蝗蟲如今都不敢三隻湊一起出門,連外地的蝗蟲都不敢飛到洛陽府來。

  蝗蟲越湊群,群越大,越容易成為捕蝗者的優先目標,越死的快!

  第1335章 馬知縣

  天氣持續乾旱,已經兩個月都沒下過一滴雨了。

  中原地區,蝗蟲前仆後繼,可依然被無數捕蝗大軍,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捕捉,蝗災還沒有出現,可地里的莊稼還是沒保住。

  莊稼青苗沒被蝗蟲吃掉,但沒有水,一天天的旱死了。

  小溪小河斷流,大河也裸露出大片的河床,只剩下河心淺流。

  官府已經開始告之百姓,今年的旱情還會繼續,所以有些田地是保不住了,因此沒有必要徒勞的抗旱了。沒水可挑,挑也挑不贏。與其徒勞,不如大家一起捕蝗換糧食吧。

  各地捕捉的蝗蟲如今堆積如山。

  好在上面的糧食兌換蝗蟲一直在繼續,沒有變動過,蝗蟲拉過來,糧食換過去,不打半點折扣。

  新科的狀元郎新授了秘書省從六品下秘書郎之職,本來馬周堅持不肯接受,他說要去地方上,最好是到偏遠一點的地方去擔任職務,哪怕是九品的縣丞也行。

  不過皇帝以讓他先在京城呆段時間,在吏部與其它進士們集體學習為由,還是先讓他到秘書省任了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