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了應對今年可能出現的大災,皇帝甚至在五鳳樓上,還不忘記再次把幾位邊疆大將召來細談。

  與大臣們猜測相反,皇帝與這些邊將交談,不是要搞什麼大動作,準備又要滅幾個國家,恰相反。

  羅成對李靖、徐世績、蘇定方等人交談時,都是再三交待,今年要穩,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能守就不攻。

  哪怕是安西那邊的戰事還沒結束,可皇帝也要求徐世績控制戰事規模,暫時不要打什麼會戰決戰,因為今年朝廷得提前預防,如果邊地擴大戰事規模,到時朝廷可能無法增援。

  一切求穩。

  安穩第一。

  甚至早前,皇帝還特別又召見了江南三藩的使者,對三藩的忠心給予讚賞,還給三藩賞賜了不少御物,目的就是希望今年三藩能老實點,不要添亂。

  第1316章 黃河灘

  洛陽北面,黃河岸邊。

  頭頂紅色雉羽的羽林騎封鎖了這片黃河南岸河灘。

  皇帝和太子走在河灘上,羅成手裡拿了把小鏟子,太子則拿著一個竹篩和一個小桶。

  羅成彎腰低頭,很認真的觀察著河灘。

  「父皇,你在找什麼?」

  羅成直起腰來,目光望向前方的黃河,過去奔騰的黃河眼下已經水流大減,裸露著大片的河灘地。

  「去年秋多地頻發水澇,到冬天卻無雪,今天又無雨,天有異象啊。」

  太子疑惑,「父皇不是說天象皆自然,所謂異像之言皆為邪說嗎?」

  「朕說的這個天有異象指的正是自然異常現象,而不是那些鬼神之說。太子啊,有句話你當記住,旱極而蝗。久旱之後必有蝗,朕今天帶你來,就是要來親自查看一下情況。你來看,這些小竅孔看到沒有?」

  太子順著皇帝的手指,低頭仔細察看,果然發現黃河的灘地上,確實有許多細密的小孔。

  「父皇,這是什麼?」

  「這便是蝗蟲產卵留下的孔竅,你順著這孔往下挖,一寸左右,必能挖到蝗卵。」

  太子驚訝,接過鏟子挖了起來,他帶著好奇小心翼翼的挖著,動作極為小心,生怕挖壞了,羅成很耐心的在邊上看著。

  片刻後,太子驚喜的道,「真有蟲卵!」

  挖開的土下,一大排的蟲卵密密的排列著,足有近百枚之多,略帶米黃色的卵埋在土裡,乍一看,還以為是一粒粒的小米粒,差不多的形狀差不多的顏色,只是更小一些。

  「數下有多少!」羅成蹲在一邊道。

  於是太子認真的數了起來,後面還有位東宮的屬官,站在後面跟著記錄這一切。而皇帝的身後,同樣有兩位當值的史官在奮筆疾書,甚至面帶憂色。

  左史記言,右史記行,皇帝的身邊,幾乎時刻不離史官,他們記錄著皇帝的一言一行,以留作後世人看。

  史官們憂心忡忡,蝗災,兩個可怕字出現在腦中。

  太子卻似乎還並不知道蝗災的可怕,年僅十一歲的太子,還僅僅只是當成了一門自然課,有父親陪伴著,一起出來看黃河挖蝗卵,很高興。

  「八十七顆!」太子數完,高興的道。

  「蝗蟲產卵,一般一次能產五六十顆到一百多顆,一般的蝗蟲產卵後會死掉,但有些強壯的還能繼續活,甚至要不了多久還能產第二次卵,且能產更多。」

  太子很崇拜的看著父親,父親似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這些蝗蟲產卵也是跟蠶一樣嗎?」

  「不一樣,蠶會結蛹,但蝗蟲不會。這些蝗蟲一年能生兩季,秋天產的卵過冬後,在夏天孵化,孵化出來的蝗蟲還只是幼蟲,稱為跳蝻,他們會經過五次脫皮,然後變成成蟲飛蝗。飛蝗喜結群,無所不吃,所過之處,寸草不留,莊稼無苗,顆粒能收。」

  「尤其是在旱災過後,更容易爆發蝗災,一旦不能及時控制,甚至能蔓延十幾郡,造成大饑荒。歷史上,蝗災記錄不絕史書,漢代記錄,幾乎每八九年便會有一次大蝗災,小蝗災更是數不勝數,常有史書記載,蝗災重,人相食。」

  『這蝗蟲這麼厲害嗎?』太子驚訝。

  「三大災,便是水災旱災和蝗災,甚至比瘟疫還更可怕。」

  左史忍不住道,「聖人,上一次大蝗災距今已有九年,難道說這一切真是天道定數?」

  羅成搖搖頭。

  「蝗災的發生,是自然現象,不是什麼天道定數。蝗災往往是在水旱災害之後產生,為何?因為水旱災後給了蝗蟲極好的生長環境。就比如這黃河灘吧,去秋,黃河大水,雖沒造成決堤等大災情,可水位大漲,後來水退下去,這些河灘地便成了蝗蟲產卵的好地方。」

  蝗蟲產卵也是挑地方的,他們喜歡挑那種土壤含水份較高,但又土地密實甚至帶點鹼性的土壤產卵,這種土壤有利於蝗蟲卵的存活和孵化。

  而河灘邊上又往往會有許多蘆葦等雜草,這些也正是蝗蟲最喜歡的食物,同時在這些地方邊上產卵,還利於蟲卵孵化出來的跳蝻進食成長。

  「若是正常年景,冬天下雪會凍死許多,春天之時,黃河水位會上漲,這些河灘大多數又會被水淹,因此多數蝗蟲卵會被淹死,剩下一些,數量不多,也就難以成災成患。可水澇乾旱之後,蝗蟲卵往往就能大量孵化成活。」

  秋雨澇冬無雪春無雨,這種極端的氣候條件,使的今年將面臨極危險的蝗災可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