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彈劾程咬金、許和尚等一干安西將領數十條罪名,比之前溫彥博提的還要多,而且他提的每一條罪名,還都是有根據有出處,比如擅調兵馬、出防越界等等。

  幾大衙門吵做一團。

  皇帝卻還能悠然喝茶,對於天子來說,若是下面的大臣都是一團和氣,也是相當危險的,那皇帝就極有可能被架空。

  吵一吵,有不同的意見,這才是議事的樣子。

  他允許有不同意見,只要最後能夠達成一致便好,達不成,能夠接受服從也一樣。

  他只是餘光瞧了瞧張儀臣又瞧了瞧封德彝。

  封德彝是御史台的副手,張儀臣才是主官,可現在張儀臣沒表態,封德彝倒是反應迅速。

  再加上之前封德彝上的密折,說御史大夫張儀臣和兵部尚書平章事秦瓊乃是丈婿關係,理應避嫌,丈人不當做監察女婿的官。

  這明顯就是說張儀臣應當避嫌他調,由他來當這御史台的長官了。

  左中書侍郎侯莫陳乂盯著封德彝。

  「封中丞,若是事事只按律令,那今天就沒必要非要開這宣政殿御前會議,安西軍平亂是有功的,你們現在卻要盯著那點條條框框問罪,豈不寒功臣將士之心?前線將士還等著封賞呢,這馬上就過年了,到現在沒出個結果,你們卻還想要治人罪名?」

  「本官是御史台的御史中丞,御史台負責監察百官,糾違非紀,安西軍有罪,我自當指出彈劾,否則就是我之失職。」封德彝絲毫不肯退讓。

  「你難道不知道前線帶兵打仗,有時是要事急從權嗎?有經有權。經者,常也;權者,變也。經與權不可偏廢!」

  圍繞著安西軍在此次戰事中的功過爭論,其實最後爭的還是對武人集團的一個態度。

  以翰林院為首的文臣,以及御史台的御史們為主,他們這次集體彈劾安西軍將,就是對朝廷越來越高地位的武人集團的不滿。

  而樞密院自然是支持武人的,政事堂中有半數是武將出身的宰相,自然也一樣支持武人正當權益。

  皇帝這個時候終於放下茶杯。

  茶杯在桌子上發出很輕微的聲響,但大臣們的爭執立即都停了下來,都望向皇帝。

  羅成笑笑。

  「這快過年了,大家有異議歸有異議,但火氣都別這麼大。首先,朕先問兩句,西域一戰,是大捷,是揚我國威,鎮壓宵小的一戰,當肯定。」

  皇帝這話一出,無疑就是要定基調了。

  「先不說有爭議的程咬金和許和尚,朕先說一說此次的那些安西將士們,第二巡騎團的士兵們,烏壘、泥師兩郡的突厥兵,還有伊麗封地的諸侯們,他們都是忠於王事,出兵平亂,有功!」

  有功兩字,很直接。

  「有功則當賞,兵部負責軍政,這五品以下武人的晉升黜陟都歸兵部,因此這次兵部當儘快核對士兵功勳戰績,給出功勳評定,該授勳的授勳該晉階的晉階該升職的升職,民部呢,則等這評功一出,立即給予勛賞兌現。五品以上軍官們的升賞,由吏部負責,你們也儘快評定落實。」

  皇帝幾句話,就把這件事情拆分開來了,要爭議的也只是程咬金和許和尚等幾人,不關下面兵將們的事情,兵將們有功勳。

  該升則升,該賞則賞,且不能再拖延。

  「對朕的提議,諸卿有異議的嗎?」皇帝目光掃過眾人臉上,緩緩問道。

  第1302章 聖心獨裁

  「安西道新設龜茲、姑墨、鷹娑三郡為正郡,朕以為可。」

  宣政殿中,皇帝朗聲道。

  秘書監王珪便把那份政事堂的票擬挑出,送到溫彥博面前,「本旬輪到溫大學士當執翰林院筆,請代執硃筆批紅。」

  溫彥博明顯有些心氣不平,本來早決定今天的議事上,一定要與政事堂、樞密院好好的爭一番,甚至已經得到了御史台的表態支持,可誰料到,皇帝卻還是偏向了那邊。

  「請批紅!」

  溫彥博最終伸手接過了這張票擬,提起筆蘸上硃砂,在票擬上寫下照准二字,只是平日裡代天子寫過無數遍的這兩字,今天未免有些大失水準,字有些難看。

  王珪把批過紅的票擬直接呈到天子面前,「聖人。」

  羅成掃了一眼,點了點頭,秘書監王珪便為皇帝取來玉璽,皇帝蓋印,這三郡便算是正式通過朝堂,成為大秦正郡了。

  「接下來是不是議下這三郡之任官?」中書左侍郎侯莫陳乂問。

  政事堂今天的進攻凌厲無比,絲毫不肯給翰林院半點喘息之機,明顯是要乘勝追擊,一股作氣奪得勝利了。

  羅成問,「吏部有何人選?」

  吏部尚書、平章事屈突通奏道,「安西左都督程咬金戰時權授巡騎第二團都指揮使劉黑夫任龜茲郡太守、錦衣衛指揮使趙成為郡尉、駐龜茲裴大使為郡丞。」

  「另權授許昆為姑墨太守,權授蕭勁為鷹娑太守。」

  「吏部意見呢?」

  太守為四品官,按制度,五品以下官員由吏部銓選,但四五品官由宰相任命。三品及以上,就是由宰相薦舉皇帝選拔任命。

  太守人選,吏部可以先推薦人選,最終由宰相們決定。

  「安西情況特殊,以武將任太守,故此臣以為,程都督所權授幾位檢校太守可用,可先檢校觀察,若才堪任用,則可正式除授太守之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