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聽此話,一群兵頭們全都面色凝重起來了。

  原本以為不知哪流竄來一股不知所活的大膽突厥人呢,想不到居然還是龜茲王子幕後指揮。

  「指揮使,真要是這樣,這事情可就嚴重了。」

  龜茲國有大小城七十餘座,擁有五六萬的兵力,這在西域都是數一數二的實力了。

  許和尚冷哼一聲,「沒有什麼嚴重不嚴重的,敢惹我們,那就是找死。蕭勁信里已經說從俘虜口中得知,那龜茲王子在拔換河源頭,勃達嶺山口過去再五十里的頓多城中。」

  「頓多城?這個王子是龜茲王的兒子嗎?倒是挺會選地方,這裡南距大石城一百二十里,距拔換城二百餘里,向北可往大清池(熱海),往達碎葉城,進入絲路北線。」

  「指揮使,頓多城可是已經出了我們的轄區範圍了。」

  頓多城在勃達嶺山口的北面,是在天山以北,所以說,頓多城不僅不在他們俱毗羅城指揮使的轄區,甚至不在整個絲路中線的巡邏騎兵的轄區內。

  第1275章 如狼似虎

  勃達嶺山口,是天山南脈的東段山口,一個很重要的山口。山口南北走向,寬約十丈,兩側山峰聳立,南坡陡,北坡緩,地勢險峻,一到冬天,山口積雪極深,風且大。

  不過四季皆可通行,故此山口十分重要。

  當初龜茲為了爭奪此城,也是在此數度用兵,後來才占據此山口,並在平緩的北坡建立了頓多城,屯兵駐紮,同時常年派王室成員統兵駐守。

  「立即烽燧訊號召集各巡邏隊,我要拿下這個膽大狂妄的龜茲王子。」許和尚拍著桌子道。

  「許指揮使,是否向鐵門關的劉都指揮使匯報請示?」營司馬問。

  「等來回匯報請示完,屯多城的那罪魁早就已經察覺,甚至跑了。沒這麼多時間,先動手,把人抓回來再說。」

  鐵門關在焉耆之西,是天山南麓和崑崙山北坡交匯的交通要衝,絲綢之路中段的必經之地。

  扼孔雀河上游陡峭峽谷的出口,是天山南北交通的天險要衝咽喉,號為二十六名關之一。此處駐守的正是許和尚他們這一營的上級團部。

  夜半三更。

  俱毗羅城的烽火台上,卻燃起了烽火,急召各巡邏隊回城。

  沿線諸烽堡、驛站還有一些綠州小城、屯田村莊,都為這烽火驚動。

  「這是出什麼大事了?」

  「莫不是龜茲國造反了?」

  一位白髮老者坐在屋頂,看著那烽火嘆氣,「烽煙四起,戰火燃起,這西域也不太平啊。」

  「西域又何時太平過呢,就說這龜茲國,王治伊邏盧城,去長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漢代時,戶不過六千九百七十,口八萬一千餘,勝兵兩萬餘。」

  「其南與精絕、東南與且末、西南與杅彌、北與烏孫、西與姑墨接。能鑄冶,有鉛。可是如今,當年與他交接的國家又還有幾個在?」

  「漢朝時,龜茲國最為繁華,兩漢對絲路的開闢和保護,讓身為沙漠綠洲的龜茲小國得到了莫大的發展,到了三國時期,龜茲陸續兼併了姑墨、溫宿、尉頭等小國。」

  從漢到魏,再到西晉,龜茲一直向中原稱臣。

  到柔然稱雄草原時,龜茲被柔然吞併,後柔然衰弱,龜茲得以復國,再向北魏進貢稱臣。可此後,厭達崛起西域,龜茲又隸屬厭達。

  再後來,突厥崛起,龜茲又臣屬於西突厥汗國,甚至後來王統還被西突厥貴族給篡奪。

  「嚴格說起來,如今的龜茲早不是當年的龜茲了,現在的龜茲,是突厥人為王和大臣,軍隊也多是突厥人了。」

  「哎,看來這終究還是有突厥人不肯服氣大秦的對西域的統治啊。」

  「老師,咱們這一次出來,西域諸國也都轉了一圈了,還到了天竺、波斯、拂林,也該回去了,轉了這一大圈啊,還是咱們中原好,其它地方都差遠了。」

  「也是,不論是號稱波斯第二帝國的薩珊王朝,還是號稱羅馬帝國的拂林,確實還太野蠻落後了,更別說野蠻的法蘭克,算了,明日一早,咱們就上路回中原吧。」

  「老師,這次回去,你還不肯入朝為官嗎?」

  「呵呵,你淳風師叔幾次替皇帝邀請我入朝為官,可我為何屢屢拒絕,你可知道?」

  年輕人搖搖頭,他不明白師父袁天罡的名字那麼響亮,為何卻不肯受召入朝,甚至還以雲遊泰西為名,一走就是這麼久。

  「你還年輕,皇帝的官可並不是那麼好當的,真接受了這官職啊,就等於是套上了枷鎖,以後可就再當不了閒雲野鶴了。」

  ……

  天明。

  俱毗羅城,除了蕭勁的那支巡邏隊,其餘六支在外的巡邏隊全都回來了,加上城裡的那三支,九支巡邏隊,共四五百五十人,俱來聽令。

  許和尚沒有多說廢話,直接下達命令,要前往頓多城,擒拿龜茲王子回來問罪。

  巡邏隊員更是沒有絲毫猶豫。

  隊伍迅速開拔,俱毗羅城中的許多軍人的父兄子弟,還有屯田的青壯百姓,還有一些城傍的胡人,都紛紛請求隨軍效力。

  每一座大秦的城池附近,都有不少來投附的胡人部落,多是一些小部落,或因爭鬥失敗,或以在原地方立不下足,於是跑來歸附,被安置於附近,然後落籍歸秦,授予田地,交納稅賦,被稱為城傍藩子。




章節目錄